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实验室竟孕育出28位诺贝尔奖得主?

俞陶然 上观新闻 2021-11-08

大数据分析诺贝尔奖得主,存在什么规律?对我国基础研究布局有什么启发?今天上午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开放科学”主旨会议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做了题为《重大的基础发现需要开放的基础科学》的主题演讲。


在他看来,无等级观念的小团队研究、充分的科研经费保障,以及充满竞争的科研环境,是推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的三个重要因素。



2013年,莱维特因“为复杂的化学系统发展了多尺度模型”与卡普拉斯、瓦谢尔分享了诺贝尔化学奖。他曾在英国剑桥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LMB)工作,迄今为止,那个实验室已孕育出28位诺贝尔奖得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诺奖“集群效应”?莱维特向听众介绍了英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原负责人、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佩鲁茨。“他是个英雄,人品极好,给年轻科学家很大支持。”据介绍,佩鲁茨首次使用X射线衍射法进行结构生物学研究,为人类了解蛋白质三维结构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博士生克里克与沃森合作,利用X射线衍射法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相关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这也许是《自然》发表过的最著名论文。佩鲁茨完全可以在这篇划时代论文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但令人钦佩的是,他不想抢年轻科学家的功劳,这篇论文的作者只有克里克、沃森两人。


除了有佩鲁茨这样心胸宽广、提携后辈的领导,英国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之所以成为“诺奖得主摇篮”,还有其他原因。莱维特说,这个实验室有充裕的科研经费,只要科研人员的前沿研究方向得到项目评审团队认可,就会得到经费支持。另一方面,这个实验室的工作环境没有官僚主义作风、没有等级观念,科学家之间都能平等相待,佩鲁茨等学界大咖也没有一点架子,乐于与年轻人讨论问题、给予指点。

当然,“诺奖得主摇篮”并不是一派其乐融融,同事之间的竞争压力非常大。这种压力激励莱维特等一批当时的青年科学家努力探索、勇于创新,取得了很多基础研究成果。莱维特也指出,做基础研究像购买彩票,某个研究方向能否收获成功,是难以预测的。“我们要多买几张彩票,能否中奖还要靠机缘巧合。”

在他看来,以小团队为主要科研单位,也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一个机制保障。这个观点也许和如今的“大科学”趋势不符。莱维特解释说,与大团队相比,人数不到10人的小团队更灵活、更专一,从而有利于在前沿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近年来,这位诺奖得主还对历史上的自然科学类诺奖得主做了大数据分析。他在演讲中介绍了一个分析结论——约三分之一的诺奖得主在科研生涯中与其他诺奖得主产生过联系。莱维特自己就是这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瓦谢尔、卡普拉斯合作,首次用计算机程序模拟蛋白质折叠过程,实现了生物物理学与化学的跨界突破。

这个结论显示,很多诺奖得主有师承关系、合作关系,一些诺奖得主还有血缘关系。这种“集群效应”说明,无论是一个国家和地区,还是一个高水平科研机构,都需要厚植基础研究土壤、营造良好的前沿探索环境,孕育诺奖得主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作者:俞陶然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rong



◢ 猜你想看↓↓

迪士尼上空的烟花:欣赏过后,让我们更警醒,更努力
你是今天凌晨的“尾款人”吗?冷静!你买的高销量店铺,可能在双十一前疯狂刷单送空包裹
闵行区中心医院已结束闭环,今起恢复门急诊和核酸检测服务
住到哪挖到哪?上海3万多件投诉,施工噪音扰民哪最多?这条路被反复投诉229次
又一景区紧急通知:停止售票,暂停入园!有病例连续16天去撸串?当地回应→
“提出多次,均被无视!”上海小区加装公共充电桩太难了,有业主明确反对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