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什么让上海人甘愿排队、流连忘返?有人去了7次,有人去了9次......

施晨露 上观新闻 2021-11-28


“想到会热,但想不到会这么热。”11月14日下午4点,展期14天的“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展”在上海图书馆第一展厅落幕。展厅外,策展人、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仲威被参观者包围着。


有人请求:以后能不能办几次解读碑帖的讲座?有人展开自己用小楷抄录的题跋,“漂亮!”更多读者围了过来,讨论到兴起,当场交换起微信。


展览落幕后,策展人仲威被读者包围 施晨露 摄


上海图书馆藏有25万件碑帖拓片,约占国内碑帖存量的四分之一,其中能称为善本者,约有3000余件,收藏品种几乎囊括整部中国碑刻史,数量之丰,质量之高,堪称“碑帖博物馆”。此次唐碑善本展遴选唐碑善拓60多种,接近一半展品属于国家一级、二级文物,既展唐碑经典、又展重量级文物,展陈级别与规模在国内可谓“空前”。


“书法展多,碑帖展少,以楷书为主的唐碑更少见。”《九成宫醴泉铭》(费念慈藏本)前,书法爱好者、“80后”陈莉娜把手机镜头贴近展柜玻璃,逐一拍下每一个字,“家里有字帖,但清晰度和细节比不上。”


市民参观“大唐气象——上海图书馆藏唐碑善本展” 施晨露 摄


带着上小学的儿子来看展览的何先生说,自己已经来了三四次,趁周末特地把孩子带来。在《玄秘塔碑》(龚心钊藏本)前,他指点孩子看装裱细节,“这是宋拓残本,明拓补装入册”,父子俩仔细端详。


“70后”冯先生是第7次看展,他指指身旁正拿着单反相机拍摄的妻子,“她来了9次。”“这个展览的切入点很多,有人看书法、有人看印章、有人看版本、有人看题跋。我还遇到过研究纸的,来看宋纸有什么不同。”夫妇俩每次来看展都要待到闭馆为止,“看不够、看不腻,还能遇到很多同好。喜欢碑帖,这是实现与古人对话的最贴近的方式。”


“最难得的就是展出的开本全。”展厅中,记者遇到的参观者几乎都提到这一点。此次唐碑大展以16个8米长的展柜,尽可能地将珍稀碑帖展开,引导参观者以传统的鉴赏角度感受碑帖收藏的文房雅趣。展厅两侧则以整拓挂轴铺满,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带给观者沉浸式体验。不少参观者还提到2019年初在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展览,“当时专程去东京看展。这次在家门口的唐碑大展,同样令人大饱眼福,幸甚至哉!”


接近展览落幕时间,展厅里几乎静谧无声,展柜两侧的参观者仍在缓慢移动脚步,偶有交流,尽量压低音量。


作家赵丽宏也在参观人群之中,“展览好,看到这样的看展情景更令人感动。”


展览出口处,两面留言墙被贴得满满当当,“见贤思齐”“回家之后更得好好练字”“一大早来看帖,你们是华丽丽,你们是质朴朴,你们是我心中的大唐气象”“爱我中华”“连刷三天,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书法是中华文明最具有代表性的软实力”……


展览留言墙上的参观者留言 施晨露 摄


仲威感慨,尽管因疫情影响,限制了一部分外地乃至海外参观者前来,但上海本地读者与市民对碑帖的鉴赏热情与能力令人惊叹。“留存到今天的唐碑善本,没有一件是重复的。这次展览既是唐碑的盛宴,也是展陈宋元以后碑帖收藏家对唐碑的认知。中国人的文化离不开唐碑,这次展览实现了我们的目的——推介唐碑、展示唐碑的多样性,把中国楷书高峰的韵味介绍给大众。”


他透露,唐碑之后,上海图书馆还将策划系列展览,继续聚焦汉碑、宋帖,逐步将上图馆藏碑帖精品向市民揭示,“上海市民对碑帖的热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给了我们更充分的信心与动力。”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施晨露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晓川
◢ 猜你想看↓↓
10天289人感染!大连快封城了?超级传播者出现、疫情聚集性导致病例数快速增加?官方消息来了→
滞留12天+隔离14天,终于,这批上海游客回家了!
热搜第一!商家和博士生的聊天记录刷屏:想为国家出点力...然后,95后橘农的网店被挤爆→
一代神车,38岁桑塔纳这次要正式停产了?网友掀起回忆杀
一周外交观察:一周之内,中美接连宣布两条重磅消息!
白银越野赛幸存者,帮救命恩人直播卖苹果:回到村里不是为了赚钱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