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下的上海社区干部太难了!睡地板、不洗澡、居民发火不能崩溃...

上观新闻 2022-04-0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三层阁 Author 唐烨 茅冠隽 舒抒

上海的疫情防控
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

过去一周
上海网格化筛查有序展开
各项措施在严密与迅疾中一一落实
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同心抗疫

在各个社区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社区干部们
为我们铸起屏障

徐汇一封闭小区,医护人员和社工搬运核酸采样物资。海沙尔 摄

一张张来不及整理的地铺
一个并不太暖和的简易防护棚
一张张面罩后模糊的脸
……

上观新闻记者从最近采访中的
社区干部中选取了几位
记录他们的剪影
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上海社区干部们
表示敬意


“精致小姐姐”
睡了一周地板,伴着臭脚丫味和鼾声入眠

一间会议室内,冰冷的大理石地面上,铺上几张报纸,上面再摆上睡袋,睡袋上还搭着几件羽绒服……这是黄浦区五里桥街道铁一居委会6位女性居委社工的临时“寝室”。

从上周二至今,六个人已经在这里整整睡了一个星期。

铁一居民区六位居委社工的临时女生宿舍

“我们居委会还有两位男同事,他们这几天晚上睡在封控楼栋那边,条件更艰苦。”孙靖文所在的铁一居民区有8位居委社工,要服务2000多户居民。此轮疫情发生以来,他们配合流调、组织测核酸、配合封控、为封控中的居民提供服务,全都是“连轴转”。

“我们居委会现在就像一个集体大宿舍。一间办公室是男生宿舍,一间会议室是女生宿舍。”疫情发生以来,街道调集了几十位特保人员支援铁一居民区防控。特保人员也被安排在居委会暂住。小孙笑言:“我们居委会现在啥味都有了。我们都练就了每天晚上伴着臭脚丫子味和如雷鼾声入睡的本事”。

不过,这几天降温了,几个居委社工都没有睡好。前段时间,会议室的空调机坏了,因为疫情没顾上修;又遇上大降温,几个女孩子冻坏了。睡袋上面盖着羽绒服,还是觉得冷。

几位居委社工都是上海人,最小的一位93年生。她们平时也都是爱化妆美容、爱喝咖啡的“精致小姐姐”,但这几天,她们早已忘记自己是女性了。87年生的孙靖文长得漂亮,也爱打扮。她说,其他都能忍,“最难受的洗不上澡”。“一个礼拜没洗澡了,感觉自己都馊了。”还有就是碰上“生理期”,因为人手不够,照样要穿防护服进社区。在防护服里面穿上“拉拉裤”,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这种难受劲只有经历过的人能懂。

“喇叭叔”
田间地头放崇明话版,集市上放普通话版

“口罩还要戴,社交距离还要留。大家万万奥乱,蔬菜等物资奥抢(崇明话‘奥’即‘不要’之意),注意关注自身健康状况,继续坚持防疫三件套、五还要……”

3月21日早上,55岁的崇明向化北港村党总支书记施庆前戴着口罩,拿着“宣传神器”——一个小喇叭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喇叭里用崇明话反复播放着疫情防控的宣传内容。“村里老年人不少,‘网来网去’的宣传很难覆盖到他们,比如我们村里也做公众号,会推送疫情相关的内容,但会看、能看的老年人不多。怎么引导他们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小喇叭特别好用。”

多年前,崇明家家户户都装着一个广播,这是崇明人了解外面世界的重要渠道,节目内容从国家大事到农机农艺无所不包。随着电视和网络的发展,广播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不过在农村地区,老年群体对成本低、传播速度快、内容通俗易懂的广播、喇叭仍有很大需求。

田间小喇叭成了崇明社区干部的标配

由于最近总是拿着小喇叭到处宣传,施庆前得了个“喇叭叔”的外号。“其实不只是我一个人,我们村里一共有300多个喇叭,村条线干部、村里的党员志愿者、垃圾收集员等都会带着小喇叭宣传,全向化镇的流动喇叭、应急喇叭和广播喇叭一共有约3600个,这也是个‘宣传矩阵’,覆盖了全镇田间地头、宅前屋后,精确打通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百米’。”施庆前说。

小喇叭怎么用?里面技巧可不少。首先是内容,有些来自镇文广站的录音节目,村里工作人员拿个U盘去文广站拷,回来往喇叭上一插就能用,另外就是村里自己录好一段几十秒的音频,然后循环播放。“我们一般会准备崇明话和普通话两个版本,在老年人多的地方、田间地头就放崇明话版,到了集市上就放普通话版。”

小喇叭宣传的频率、音量也大有讲究。施庆前说,目前村里的志愿者们每天早、中、晚巡逻三次,上午、下午不巡逻——很多孩子在家上网课,如果拿着喇叭到处播音,容易影响孩子们学习。另外,一个流动小喇叭能有效传播的距离大约在50米左右,志愿者们不会把音量开太响,以免打扰村民生活。“而且,音量太响容易有‘破音’,宣传效果反而不好。根据流动小喇叭和村民居住区的距离,我们也会实时调整音量。”

这些天,施庆前和村里的志愿者们每天拿着小喇叭巡逻三圈,每圈要走半小时到三刻钟。“蛮好,相当于健身散步了!”

“崩溃姐”
居民再崩溃我也要“hold住”

小马是徐汇区一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本轮疫情发生后不久,她所在辖区内一个老旧小区出现一例阳性,按照当时的规定,小区要进行14天封控。但就在封控第三天,刚刚完成2轮核酸后,同一街道有个小区里,有重症居民因小区封控一时无法转运治疗而引发关注。第二天,也就是小马的小区封控的第四天,几位居民“组团”找到了她,询问的事情很明确,“书记,我们什么时候也能转运?”

当时,徐汇区多家医院正在闭环管理。当小区封闭遇到医院闭环,尤其不少危重症居民都需要定点去中山、肿瘤等医院,居民区干部能做的只有锲而不舍地为居民联络,看医院何时可以收治,看120急救车何时有空余。

但居民等不及了。“生病的不是你们的亲人,你们当然不着急。”这可能是沟通中最“扎心”的一句话,居民心中其实并非这么想,但病痛和焦虑让大家都打开了情绪的闸门。而在小马和其他社区干部、社工、志愿者们听来,这是对过去几天他们不分昼夜付出的一种间接否定,让他们感到委屈,也更为居民的病痛感到揪心。

小马书记与身穿“大白”防护服的消杀人员沟通。  海沙尔 摄

就在居民找上小马的前一天,听说记者想拍摄小区里志愿者们的工作,她有些紧张。“万一看到有居民口罩没有戴标准,能不能帮忙提醒一下他们……要管这么多人,我真的很发愁,每天都很焦虑。”电话里,小马嗓音沙哑。

第二天,小马也用这样沙哑的嗓音回复居民;但情绪非常冷静:“你们看,按照原来的政策,小区要封控14天,第1、2、4、7和14天要测核酸,小区虽然昨天发现了新的阳性,但现在政策变化了,变成‘2+12’了,我们先做48小时的大排查,那么昨天这个‘第四天’就变成了第一天,今天就是48小时的第二天,只要两轮核酸全小区都是阴性,那么除了有阳性的楼组,其他都可以解封了。”

“所以,书记你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我们大家现在就是要等,等到明天看核酸结果,等一个大家都期待的好消息。”小马的声音像是有魔力,安抚了居民临界于崩溃边缘的情绪。

说完这番话,小马也抑制不住情绪,哽咽了。

不要让居民崩溃,不要让自己崩溃,已经绷着一根弦太久、太久了的“小马”们,打完这场战“疫”,好好休息吧。

“浓茶哥”
一睁眼,忙一天,就到晚上了

“阿哥,你这茶杯里……还能喝得到水吗?”

青浦区赵巷镇,佳锦社区筹备组办公室内,有志愿者指着桌上的茶杯,问35岁的党支部委员陈俊。只见杯中只有半杯水,茶叶倒是有小半杯,早已发泡过度,部分叶片已顶出了茶杯的水面。“喝得到,就要水少点才顶用!这样茶味才浓,提神效果更好。”顶着一双熊猫眼的陈俊头也不抬,聚精会神地核对手上的核酸采样居民名单。


陈俊他们把睡袋优先让给志愿者,自己就地“各种睡”

“浓茶哥”陈俊,最近忙到“飞起”。他曾经是一名武警战士,当过两年“世博兵”,2011年退伍,到青浦区赵巷镇工作,近年来成为了社区工作人员。“这几天的忙碌,让我找到了曾经当兵时的‘战斗状态’,整个人虽然疲惫,但很兴奋!”

3月中旬起,佳锦社区就启动封闭管理,小区居民要接受核酸检测。早在检测前几天,陈俊就把小小的办公室当成了家,吃、住都在那里,一住就是一个多星期。“居民采样前,我们要提前布置场地、搭好雨棚、核查居民信息,采样当天一大早还要去接医护人员,平时还有各种人员转移、信息协查等工作,千头万绪,每时每刻手上都有四五件事。最近感觉时间流逝特别快,一睁眼,忙一天,就到晚上了。”

陈俊告诉记者,社区工作人员把睡袋等物资都留给了居民、装修工人、志愿者等,他们晚上没睡袋,就在办公椅上一躺,身上盖一件冲锋衣,和衣而眠。“一间办公室睡四五个人,大家白天都累,晚上难得有几小时睡眠时间,很多人一沾椅子就睡着了,还累得直打呼噜。但睡不了几小时就得爬起来开始新一天的工作,有时候乏了,就洗把冷水脸、泡一杯浓茶提提神。”

最近连日下雨,陈俊和其他工作人员身上的衣服都湿淋淋的,实在湿得没法穿时,就挂在办公椅靠背上晾干了再穿。“最近条件肯定比较艰苦,好在大家齐心战斗,居民们也都比较配合。期待战胜疫情的那一天能早日到来!”

“大白”妈妈
5岁女儿认不出她

铁一居民区居委社工吉晶,因为社区有封控楼栋,她一个星期没有回过家了,而她的家就在本居民区。吉晶的女儿,5岁了。她最近一次看到女儿,是3月20日这天自己和同事一起去居民区“扫楼”,核准居民信息,有幢楼刚好是她自己家住的楼。

吉晶的女儿认不出防护服背后的妈妈

当她穿着防护服敲开自己家门,丈夫带着女儿出现在她面前。丈夫又惊又喜,女儿则根本认不出是妈妈。

吉晶含着眼泪,蹲下身,呼着女儿的小名,对她说:“宝宝,是妈妈呀,还记得妈妈上次带你去迪士尼看星黛露吗?”懵懵懂懂的女儿,这时才看出面罩后的人,真的是妈妈。她想要妈妈抱,但穿着防护服的吉晶不敢抱她。

并没有在家门口过多停留,吉晶迅速与同事“扫”完自己家楼栋,又前往下一个楼栋。

“火锅弟”
回家后最高兴的是吃上了“自嗨锅”

小曹是个“85后”居民区书记,所任职的居民区靠近虹桥机场,他自己从小也在附近长大。居委会里加上他,共有10个小伙伴,服务小区5500多位居民。

得知小区将在晚上进行48小时封控,小曹和其他同事半夜就赶到了小区集合,连夜搭建出6条核酸检测通道,对应6个采样棚。小区在48小时之后顺利解封,解封后小曹回忆总结了一下,聊得最多的是吃饭问题。

小区封闭期间,小曹和同事们

首先是“紧赶慢赶”的吃饭时间。“我们6条核酸通道,每组人给15分钟吃饭,但几乎没有人会用完这15分钟,一般7到8分钟时间把饭菜‘扒’进肚子里,快的人5分钟吃好后就重新上岗了……大家都知道,必须快点吃完,还有一大堆活儿等在那儿呢。”

其次是吃什么。核酸采样由专业医护负责,维持秩序、通知居民、人员登记这些辅助事项,则都由居委干部和志愿者承担。作为居民区的“管事人”,小曹很快意识到,那么多忙于核酸采样的老老少少,吃饭怎么解决?虽有订餐渠道,但上海不少小区都在同一时间封控,订盒饭的渠道也异常忙碌,外卖配送时长更是难以控制。“第一天还好,吃上中午和晚上的两顿饭,第二天订的饭里没有荤菜,大家就坚持一下等解封,半夜肚子饿了就吃个泡面。”

“打了三个晚上地铺,今天总算回到自己家了。开心的是,我买的自嗨锅到了!”小曹说。

等疫情过后,一家人聚在一起美美地吃顿火锅,或许是许许多多人的心愿。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唐烨 茅冠隽 舒抒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安通
◢ 猜你想看↓↓
黑匣子搜索最新进展,乘客家属赶往梧州!东航客机坠毁时发生了什么?专家:这是极其罕见的情况
上海昨新增本土“31+865”,居住地信息公布!浦东北蔡确诊8000多例?谣言!
提倡“少流动、静下来”,上海这些人却拼命往高风险场所走,原因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