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宝宝3天大,高烧40度,怎么办?上海的急诊连夜重启!几百号辗转投医病家有治了

上观新闻 2022-04-15

有市民反映,因疫情防控的原因

一些医疗机构急诊等部门

接诊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后

不同程度暂停服务

给患者正常就医造成不便


针对该问题

昨晚,本市在评估和加强消杀的基础上

连夜逐步恢复急诊


今天,邬惊雷在发布会上也表示:

三级综合医院、儿童专科医院急诊

发热门诊不得随意停诊


26日清晨6时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出公告
即日起全面恢复正常医疗服务


26日下午4时30分,护士为小学二年级女生小杨挂上了第二袋输液。当天上午,高烧超过40摄氏度的她,在爸妈陪伴下,从崇明驱车赶到浦东新区,挂上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号。


之前,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疫情防控要求,儿中心严格落实相关人员及环境筛查措施,22日起暂停了门诊、急诊、发热门诊以及核酸检测医疗服务。在此期间,住院和互联网医院均照常进行。


尽管只有短短4天,但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实地走访中,包括出生才3天的新生儿在内,不少病人及家属都有过辗转多家医疗机构的投医经历。而今,在门急诊重启首日,数百个小病号重回此地,都有治了。 


高烧后、测核酸、再输液


不巧也巧。小学生小杨患有化脓性扁桃体炎,偏偏在前一个晚上急性发作了。她的体温一下子飙到40.5摄氏度,发炎化脓,肿痛难忍。家人整夜陪护,孩子却无法入睡。26日一早,幸好看到儿中心开诊公告,全家立马赶来。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医院主入口设有4个预检台,预检加之流调。病情危急,小杨她首先直奔发热门诊,并接受流行病史调查。她此前3月19日做过核酸检测,不过相隔一周,时日过长。记者见到,这一门诊区域在医院面上核酸检测采样点之外,设有专用的采样点,并写明:“核酸报告阴性方可离开此区域。”医护人员解释道,如果报告阳性,就转至隔离诊区。


只见发热门诊搭建的户外廊道,病家不多却也不断,多处提示“1位患儿陪护家长限1位”。于是,小杨在妈妈陪同下,不仅测量体温也接受核酸检测。历经约两个半小时的等待,取得核酸阴性报告。

其后正常诊疗流程中,小杨上午第一袋输液后,体温降至39摄氏度左右。当天下午,继续吊针,情绪和状态转好,“喉咙感觉没那么痛了。”
 

小小“老病号”又回来了

与小杨同样挂着水的,还有一个坐在婴儿车里的4岁大小病号。在儿中心输液室的另一头,外婆正用自己的膝盖架起外孙的小脚丫,时不时怜惜地揉捏着。“他4岁多了,来这看病也4年多了。”患儿妈妈告诉记者,自从确诊了脑积水,她儿子就需要持续治疗,今年过年时刚刚接受了最新一次手术。

“反正,这毛病一有不舒服就要跑医院,这次真是救了命了。”依然带着焦虑的妈妈说,这一次儿子在家嗜睡,有时呕吐像喷泉一样,几天来都不思饮食。由于受到疫情封控和停诊影响,家里人不仅拨打过120,还从家住的闵行区开始,跑了不下5家医院,因无相应科室,结果投医无门。

折腾了几天,26日一早,他们还是重回刚刚恢复门急诊的“老东家”儿中心看专病。经过CT等影像诊断,神经外科医生判断是脑内颅压过高,导致呕吐等症状。转到输液室,正吊着的两袋“盐水”,既是治病,也是补水。小小的“老病号”的左手一边在输液,右手一边则用小奶瓶喝水。

从26日早上7:30,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诊、急诊、发热门诊及核酸检测医疗服务全部开展工作。截至记者16:10分发稿时,全院已接诊601位患者,其中门诊510位,急诊29位,发热门诊62位。此外,互联网医院包括公益高级专家接诊达270位。
 

急诊不排队新生儿居多

在急诊室,应晓兰医生到下午为止,已接诊7名病患,其中有一对出生仅仅3天的双胞胎。两人均是新生儿黄疸,从外院转来。应晓兰解释称,因为黄疸指标较高,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核酸检测,就安排病房入住,接受光疗箱辐射,也就是俗称的“照蓝光”。

当天照蓝光的不止双胞胎,从浦东曹路海松路抱来的一名母乳性黄疸患儿,20多天前已经接受过蓝光辐照,眼下母乳喂养仍有胀气发作。经过复诊,医生建议,新生儿虽然肤色不再显黄,仍要多晒太阳,也别吃太多,还可腹部按摩。爸爸告诉记者,问诊就医的全程大约在1小时之内就搞定了。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当前儿科急诊,新生儿居多,此外还有血液病患儿,包括白血病病患,需要定期例行输血等,如遇双休日,仍可挂急诊。根据儿科预检的5级“金三角法则”,除一二级危急重症需要即时抢救外,预检分级为三四级的均在急诊科室首诊,而五级的则挂号门诊。

预检护士告诉记者,从癫痫发病到极度腹痛,这些非发热的急病,以及出生28天内的新生儿,若发现脸色苍白等症状,均建议及时急诊,以免贻误病情。事实上,这些天往日较长时间排队现象不再,急诊量并不大。
 

居家时期须防意外伤害

值得注意的,居家隔离、全面网课阶段,外科及骨科仍是儿科医疗机构的“热门”。26日下午,记者就在儿中心外科/骨科诊区,见到不少“熊孩子”。

一个小朋友的脑袋左后,粘着一块创可贴。他的爸爸向记者坦言,儿子一周前在家里床上不慎跌落,真的“脑袋开花”……爸爸带着他从康桥家中,先驶向闵行,周折了3家医院,均因闭环管理无法急诊,结果到了儿中心才有得治,“一路上流了好多血。”幸运的是,孩子的脑瓜只被缝了一针。之后换药,在邻居帮助下也成功了。这次,在恢复门急诊之日,他们来院拆线,已无大碍。

事实上,平日跌打损伤之类的诊治就多,外科/骨科诊区常常放号不止3位数,如今疫情下也有两位数。又如家在川沙的一家,小朋友玩耍时突然手臂剧痛,大哭大闹。“小区周边医院关了,我们就直接来儿中心了。”患儿家长原本以为是脱臼了,经过拍片诊断和物理治疗,其实是扭伤,也不用敷药,一家三口放轻松地打道回府了。


尽管封控小区与非封控小区患者的就诊流程不同、区域也不同,但如果因为种种意外伤害入院,又因来自封控小区而进入隔离诊区,其实完全可以避免一些“小事大祸”。为此,儿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向记者介绍,少年儿童居家期间,也要注意从饮食到运动的防护,最好不要“头破血流”,也不要被卡鱼骨等
 

还有一点,曹清医生提醒,新冠疫苗可从小打起。目前,在部分社区卫生中心暂停疫苗接种的情况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疫苗接种门诊和预防评估门诊均全面开放,接受3到18周岁人群接种。

记者在现场看到,护士长卜丽君当天在前台当班,从登记、评估、接种到留观,甚至挂号/付费一体机,打疫苗的小朋友均可按照 “流水线、一条龙”完成。截至发稿时,恢复诊疗服务的首日,全天已接种疫苗65针,其中新冠疫苗达40针。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徐瑞哲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huisong
◢ 猜你想看↓↓
上海人,要向自己“动手”了!志愿者上门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85岁独居老人笑着说:“这个我会!”
上海有树因阳性要“大白”驻守?官方辟谣,聊天当事人也承认“我只是猜测”
刚刚,最新通报!事故现场没有检出常见有机炸药成分,已确认120人身份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