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门上班后就别回了...上海人都得看“居委发布”?居委会有权制定小区出入政策吗?

新闻晨报 上观新闻 2022-06-08
随着复工、复产、复商的日益推进
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
走出小区,回到工作岗位的意愿
越来越强烈

但是,有些市民
出入小区的障碍重重

有的小区
已经复工的人员申请轮换想要回家的
却被拒之门外

有的小区
回家是可以回
回了就不要再出去了

还有的小区
想要出小区没问题
但去复工了
就别再回来了

虽然根据
《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二版)》
对复工人员回小区的已经做出了明确:
封闭生产企业可以向所在区有关部门申请轮换已复工复产人员,相关人员可凭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进小区前加测1次抗原,如阴性可回小区。





但上海人最近
除了看上海发布
还要看居委会发布:



复工者进出的层层阻碍
无疑是上海复工复产道路上的堵点和绊脚石
但为何会出现越往下越层层加码的现象?
居委会或者其他小区自治组织,
有没有权力关上小区的大门?

↓↓

类型一:出去了就不要回来


家住嘉定区马陆镇的彭女士日前反映:她的先生在安亭镇某车企工作,从3月底便留守单位进行防疫相关工作,至今已离家近两个月。5月14日左右,彭女士丈夫的公司告知其可以回家轮休,他当时致电所在居委,询问返家所需证明,得到的回复是待马陆镇静默期结束+公司出具的返回证明即可

公司出具了5月16日以后的放行许可后,彭女士本人于5月17日前往居委会询问时,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她出示了复工人员返家所需的材料。


如图所示,上面一列针对的是党政机关的复工人员,下面一列是企业单位的复工人员。我们注意到,相比党政机关,企业复工人员返家所需满足的条件更多,主要涉及的是区防控办盖章材料和复工证(轮换)

“我当时就问,区防控办的盖章材料具体是什么内容?居委工作人员告诉我,就是一份情况说明,盖上区防控办的章。”彭女士回忆,“至于通过什么途径联系区防控办?具体联系防控办的哪个部门?这些都没法给我一个回答。”她在网上搜到了区防控办电话,但多次拨打始终无法接通。在拨打防控办电话无果的情况下,她又尝试拨打12345市民热线,市民热线的回复是,让他们找公司协助解决。

“我老公的公司在安亭镇,他们已经出具了有安亭镇盖章的返回住地证明,也就是说安亭镇是放行的,但是现在总不能让安亭镇要求马陆镇放人进去吧?”

5月22日,彭女士再次前往居委会。“我因为联系不上区防控办,想着已经过了几天不知道政策会不会更新,也许已经不需要防控办盖章材料了?”但居委会再次向她强调,防控办的证明是必须的

记者随后找到彭女士家所在居委沟通时,居委工作人员告知,小区之前有返家复工人员拿到过防控办证明的先例。而当记者告知其上海市政府已有相关人员返家的明确政策时,该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尚未接到上级通知。

“我们也不是想投诉,就是希望相关信息可以进行公示,让我们有复工复产需求的居民清楚知道?”彭女士说,“我们也看到疫情期间居委工作的不易,但也希望他们能理解一个家庭正常的诉求。”

还有的小区,则明确规定不可返回小区,比如在宝山区的乾溪一村,实行只出不进的政策,在外居民暂时(6月1日前)不可返回小区。除非是医护人员、警察等一线防疫人员,方可每日往返。

类型二:回来了就不要出去


而在浦东新区的馨悦名邸和金色雅筑相对宽容一点。居民长期居家后可离开小区,但离开小区后短期内不可再回;或长期离家后可返回小区,但进入小区后短期内也不可再离开,无论居家还是返岗,均要原地观察一段时间,不能短时间内频繁进出小区。

无论离开还是返回小区均需持相应证件。离开小区时,居民需持单位证明、48小时核酸证明离开小区。在馨悦名邸,居民返回小区时,需提供单位证明,写明闭环管理的时间地点、核酸抗原等情况,同时持48小时核酸证明,并在小区门口进行抗原自测,结果为阴性后,方可返回小区,一旦返回则短期内不能再离开小区。馨悦名邸暂不接受从其他小区返回该小区的居民。金色雅筑可接受小区、企业等地返回的居民。同样一旦返回则不能在短时间内离开小区。

馨悦名邸的居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离开小区居民比返回小区的居民更多。从每日核酸或抗原人数来看,每日离开小区人数不等,对比5月1日与5月27日核酸/抗原人数数据,约有三十多名居民离开小区,有的为返岗有的是返乡。

在上述两个小区,医护人员、警察等一线防疫人员可每日往返。居民如有就医需求可以外出。
 

类型三:外地返沪人员被拒之门外


市民孙女士反映,5月25日,六十多岁的妈妈从河北返沪,带着两个满满当当的大箱子,到达上海虹桥站后,乘坐出租车回到了位于宝山区淞南九村的家。到了小区门口,却被保安拦下,孙女士的妈妈一下没了方向。

人在浦东家中的孙女士,急忙拨通了淞南九村居委的电话,居委工作人员表示返沪未报备不让进。孙女士反复交涉未果后,又询问工作人员,“如果不让老人回家,那老人住哪里呢?如果能帮忙联系酒店,愿意自费居住。”居委工作人员除了告知孙女士老人不能进小区,其他一概不知。

一个六十多岁的阿婆就这样在小区门口等待、再等待,孙女士的妈妈无奈之下走去了小区附近的派出所寻求帮助。面对老人的无助,警察也只能安慰。此时,孙女士在浦东家中更是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寻求各个平台的帮助。

孙女士的妈妈在派出所停留了一会后,再次回到了小区门口。一个六十多岁的阿婆决定“硬闯”回家,孙女士妈妈带着两个大行李箱直往小区里冲,保安则紧跟在后,劝说其先去居委。于是老人一来到居委就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居委工作人员让老人先坐下,查看了老人的核酸报告、行程码等,打了一些电话后,最终同意老人回家,并要求其居家五天健康管理。

虽然老人最终回到了家中,但让孙女士非常气愤的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自家小区门门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期间居委工作人员根本没到小区门口来询问过任何情况,最终还是靠老人“硬闯”才回到了家中。为何进小区这么难?
 

※人大代表观点:防疫要与法治理念相结合


市人大代表,上海恒建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潘书鸿认为,现在防疫的过程中,小区与小区,居委和居委会之间的操作手法和操作流程存在着差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让老百姓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最近有市民通过各种途径反映,他们要复工复产,向自己所住的小区居委会申请出门证。但是居委会说,出去以后就不能回来了,何时能回家?说要等到全市解封才能回来,建议他们住到工作单位去等等。然而,复工复产的市民所在单位也有防疫方面的工作要求,所在单位本身也有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和冲突,不是说住就能住的,如果那这样还怎么复工复产?”

潘书鸿介绍,按照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居委会是一个民间的自治组织,它的核心价值是民间依法自治,居委会是基于居民的授权开展服务管理小区的机构,不是行政机关。但在此次防疫过程中,居委会客观上也存在一些政府的职能行为。

那么,居委会在执行政府职能行为的过程中,首先应当依法执行操作,不能自行层层加码。“比如区里规定静默期为3天,居委会出于防疫指标上的压力,将小区静默期延长到5天,那么多出来的2天就属于自行加码。”他举例说。

而在防疫中,辛勤工作的“大白”们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居民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认可。但就“大白”本身组成的身份而言,又有着多重性,有的是警察,有的是居委干部或者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有的是社区招募的志愿者或物业工作人员等。

由于他们来自不同岗位、不同领域、不同部门,所以执行防疫任务尺度时会有差别。“我认为,作为“大白”,要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还要懂依法治国的基本框架和思路,在执行防疫任务时,要符合防疫管理者或服务者这个主体身份的形象。”潘书鸿说。

潘书鸿表示,在防疫的过程中,首先还是要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现在居委会的各种做法和规则,到底是基于什么依据,要给百姓一个明白,要赋予百姓基本的知情权,让百姓配合居委会、配合基层部门把防疫工作做好、做实。如果百姓不知道疫情防疫过程中的具体标准或尺度,不给百姓应有的知情权,让他们蒙在鼓里,就容易形成对立情绪和矛盾冲突。”

律师意见:居委无权自作主张,层层加码


居委会是否有权制定小区的出入政策?上海市律师协会行政法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曹竹平告诉记者,严格意义上来说,防控政策应当由市政府来统一制定的,“这肯定不是居委会管的事情。居委会它是一个自治组织,它是根本没有权力来做这些事情的,包括它的上一级街道(镇)政府也是没有权力来制定这个政策的。”

曹竹平认为,当前,复工复产是疫情社会面平稳后的头等大事,管理上应当全市一盘棋。“上海每天的发布会都有非常明确复工复产的要求,市里的政策其实已经非常细化了,要求保障复产人员能够顺利进出小区,对于不同行业的人员也提出了不同的核酸抗原要求。在疫情使得经济发展停滞的情况下,我们在复工复产的过程中,要防止基层行政机关、街道(镇)一级的政府及基层的居委甚至物业、业委会自作主张,层层加码。否则不利于本市复工复产政策的落地和执行。

曹竹平举例说,之前,上海全域静态管理的决定及有关要求都是由市级政府来发布决定的,它有市人大的授权,符合法律程序。现在上海仍在进行的三区管理也有明确的政策要求。在这个范围里,街道(镇)和居委都不能再加码了,比如设置“每天或每几天里,每户只有一人能出门”的规定,“每隔几天,每家(或每栋楼、每层楼)可以派一个代表出门购物”的规定。

“当前,疫情已经在社会面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并非两个月前快速蔓延扩散的阶段了。抗疫不是目的,清零本身也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抗疫的根本目的还是要让广大居民回归正常生活、享受到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基层组织在市政府规定的基础上层层加码,会削弱老百姓对居委会的信赖,不利于疫情之后居民工作的开展。”曹竹平如是说。

上观评论:都讨厌“层层加码”,靠什么真正杜绝?

5月25日的新闻发布会再度就城市保障人员、方舱工作者和志愿者等遭遇“回家难”现象表示,市防控办已进一步规范、明确相应要求,各区要据此做好政策解释,督促街镇加强对基层的工作指导,“避免出现居村委会、物业阻拦、拒绝上述有关人员返回的情况”。


类似问题,还出现在隔离管控、复工复产、交通物流等多个领域,相应地,“杜绝简单化、一刀切”、“不能层层加码”等明确表态,也曾在新闻发布会等场合屡屡出现。
党中央、国务院和相关部门一再强调,要防止政策执行出现走样变形、“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从中央到地方,从官方到民间,对于“层层加码”的态度无疑是明确的。
但为何总有“明知不可而为之”?显然,除了亮明不得层层加码的立场,迫切需要一些务实的举措。
撇去个别故意为之的情况,许多时候基层出现“层层加码”,未必都出于自愿。有时候,基层工作者明知层层加码是不对的、不必要的,临到执行,却也自觉不自觉地加上几码。细究起来,无非是目标管理过程中的一种取舍。
手势轻重,往往取决于目标。如果一个目标用较大成本可以实现,而执行层又缺乏相对低成本的选项,或者相对低成本的选择同时伴随着风险,这些风险又无法被有效分担,同时成本又不需要自己承担,那么用“简单粗暴”的高成本来解决问题,就可能成为一种“理性选择”。也有些时候,执行过程中的夸张变形,也有工作信号不够清晰、手势不够规范的因素。
疫情吃重时,市委领导曾反复指出,要面向群众“把防疫政策说清楚,把日常防护落到位,把急难愁盼解决好”。其实,面向基层一线的工作者、执行者,也适用这样的要求。在执行许多紧迫任务时,他们同样需要明确的预期和指引,需要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具有科学依法严谨执行的底气。
解决层层加码问题,本质上也是为基层“减负增能”的问题,需要给予基层清晰明确的信号,要有“负面清单”,有时也要有“正面清单”。
“正面清单”意味着,在一些特别需要讲求专业、科学,基层未必样样精通,却又需要基层支持配合才能做好的工作,必须尽可能给予清晰的操作规范和手势,让执行层不仅知道为什么“应该做”,更知道“怎么去做”。
“负面清单”,自然是明确什么不能做,并且不只是喊话——对于那些不合全局要求、群众反映强烈、明显属于懒政的“加码”和“一刀切”,应有督查、整改乃至问责的手段。
“杜绝层层加码”,同样应当成为一条清晰、管用、有约束力的“红线”。疫情防控也好,其他各领域工作也罢,都要有这样一条红线。划清了这条红线,解决许多问题,人们会更有信心,更能上下同心。(点击看全文




本文综合自:新闻晨报周到APP、上观新闻
记者:沈坤彧 何雅君 唐玮 荀澄敏
评论:朱珉迕
微信编辑:泰妮

◢ 猜你想看↓↓
上海最新通报:松江一家4口感染,14天内均未离开街道...社会面近期为何出现零星感染者?两种可能→
演员景甜违法广告代言被罚没722.12万元
宝山所有方舱患者清零!金山、奉贤、崇明全域防范区;一图读懂疫情最新情况→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