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一周】这些事项,为何需要“不断加速”

朱珉迕 上观新闻 2022-07-28

首先需要显现出的,还是“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的紧迫感



沉寂数月之后,北外滩的世界会客厅,上周重新打开大门。

6月16日,2022年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启动活动在此举行,总投资5658亿元的322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627亿元的48个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新一批新赛道、新动能领域的行动方案和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地图2022版面向全球发布推介。

这是这座城市面向全球的一次重新亮相。尽管疫情尚未完全散去,但其举办已经释放了特别信号。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会上宣布重大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并启动“潮涌浦江”投资上海全球分享季。上海市领导亦对现场参会的部分全球招商合作伙伴代表和相关企业代表明确表示,“上海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决心坚定不移,加快经济恢复重振的前进脚步不断加速”。

当日发布的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新赛道”行动方案,以及特色产业园区、新版产业地图等,被视为2022年上海经济的重要发力点。针对上述领域的布局谋划,本就需要特殊的力度与速度,以求尽快掌握发展主动权、构筑未来发展优势。

经历了疫情的严重冲击,上海经济的恢复、重振,迫切需要找到这样的突破口,并更强调力度与速度。


“不断加速”,称得上是过去一周的关键词。疫情防控形势相对稳定后,经济社会各项重点工作正在加快重启,一些早先确定的重大战略、重点项目,亦在加紧回归正轨。

6月15日,上海市政府与浙江省政府以视频连线方式正式签署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框架协议。

沪浙双方明确,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的指导支持下,进一步深化小洋山区域共商共建、全面合作,坚持“四个不变”、“三个统一”,强化合作开发协同推进机制,“全力确保小洋山北作业区项目年内尽早开工”

2019年2月,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一项重大探索,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小洋山港区综合开发合作协议》,通过股权合作共同推进小洋山综合开发。

三年后,沪浙两地更高层面的签约,进一步呈现了“一体化”背后的战略要义。

李强在签约仪式上表示,深化小洋山区域合作开发是一项具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重大标志性基础设施项目,对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扩大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三年前就有评论称,全球港口界两大“世界冠军”——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的上海港与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的宁波舟山港的“重重握手”,在提升全球航运体系中的能级和话语权方面充满想象空间;对中国经济特别是“双循环”的带动作用,也将不言而喻。

如今,“国家指导、沪浙联手”进一步共同开发小洋山被视为跨行政区合作建设基础设施的又一创举。

李强表示,此番深化合作,将有力推动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建设和组合港新模式的形成,共同打造辐射全球的航运枢纽;同时,也将有力助推沪浙两省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更好惠及沪浙两省市广大人民群众。

而对前阶段在特大疫情考验下力保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功能运转、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冲击影响的上海港来说,更大程度的能级提升,并以此坚定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枢纽、坚定深度参与世界经济的决心,当下亦显示特殊的紧迫感。

疫情之后,许多方面需要展示这样的紧迫感。同时,疫情的冲击,也为许多领域的扬长补短、改进提升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


6月17日,李强在青浦区调研并下访,分析解决数个群众来信反映的问题,并特别强调基层基础建设问题。

“这次疫情愈加凸显夯实基层基础的重要性。”他说,要从制度和组织体系层面加强建设,既要把带头人队伍选好配强,把资源力量进一步下沉基层,更要着眼基层治理的瓶颈难题,有针对性地加以攻坚突破,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综合施策,更加注重源头治理。

此前,6月14日,李强就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工作开展调研,亦要求各方加快向前发力。

城市更新是上海的多年课题,其中旧区改造、城中村改造、旧住房更新改造等,又是多年重点和难点。本轮疫情中,旧里、非成套住宅、城中村、老旧小区等因其环境结构,成为社区传播的突出风险点,一度经历极为艰苦的“清零攻坚”。

此番调研,无疑与此有直接关系。早先,旧改、城中村改造、旧住房更新改造等均被认为“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如今,李强加上了一个“治理问题”,称其是“防疫情、稳经济、保安全”的重要发力点。

“经过这次疫情,要进一步增强抓好城市更新工作的紧迫感,多算大账、政治账、民心账、长远账,以更大决心再提速、再扩容、再加力。”他说,要把城市更新作为回应群众关切的实际行动,作为促进经济恢复重振的重大举措,作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载体,锚定目标,实实在在补短板、抓推进。


具体而言,旧区改造要全面深化,计划今年完成的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要一鼓作气、决战决胜、早日完成;城中村改造要全面提速,强化政策支持,盘活优势资源;旧住房更新改造则要“能快则快”,并坚持分类施策,“安全隐患突出的要尽早启动”;还要加快推进成街坊的改造,从整体上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针对旧区改造和城市更新,两年前上海专门成立城市更新中心,作为统一功能性平台,推进各类项目实施,目前已取得实效。此番调研座谈会正是在此举办。

会上,李强向市级工作专班、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区和国有企业等分别提出期望,要求强化政策供给,在整合资源、筹措资金、市场运作等方面开动脑筋、多想办法,“争取打造一批早见成效、早出形象的好样板”。

他亦指出,在城中村改造等方面,要让有品牌、有实力、有经验的市场主体更好参与进来,高标准开发、高效率推进。

李强表示,应当通过上述工作,“更好实现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城市治理优化的统一、保护城市风貌和价值发现的统一、改善居住品质和城市功能提升的统一”——这是一个更为系统、更强调城市发展、治理、安全统筹协调的考题。

对上海来说,经历特大疫情后,这类考题的应对愈显迫切。它们需要长线运作,但首先需要显现出的,还是那种“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的紧迫感。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朱珉迕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泰妮
◢ 猜你想看↓↓
【上海一周】疫情之后,如何修复预期
【上海一周】“重启”之后,如何真正“复苏”
【上海一周】防疫与经济,如何“两手赢”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