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 上海就是上海,别人越想“脱钩”,我们越要努力“反脱钩”
“城市核心竞争力全面增强”——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这是上海未来五年的重要目标。
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一场综合实力的竞争。在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大关后,新征程上的上海发展,需要在改革开放纵深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持续攻坚,构筑未来战略优势。
而在刚刚受到疫情冲击、正在加快重振恢复的当下,报告中许多关于未来的谋划和定向,也在凸显特殊的现实意义。
访谈嘉宾:
复旦大学校长 金力
市经信委主任 吴金城
宝山区委书记 陈杰
【开放】
越是有人要脱钩,越要努力“反脱钩”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近年来,全球化遭遇挑战,“脱钩”的议论一直不绝于耳。经过疫情,有人对上海的开放程度也产生了疑虑。市委报告专门强调了“开放是上海最大的优势”,站在当下,如何理解和实践这句话?
吴金城:有人认为这次疫情可能对上海的外资有些影响。从我接触的角度,还没有哪家关键企业要离开上海。现实告诉我们,“脱钩”只是西方一些政客在炒作,理性的企业家不会脱钩,反而会“拥抱”得更紧。而且随着我们的“三大产业”都在往高端走,越到高端越是要合作。现在国际国内环境更加复杂了,更需要我们沉着应对,冷静务实把这个工作做好。我们相信上海就是上海,上海的开放品格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金力:开放才能孕育创新,包容才能造就创新。创造更加开放包容的环境,打造富有生机活力的城市,才有人才的近悦远来。这次党代会报告里,开放被放在重要位置。复旦这样的高校在上海主动开放的进程中,应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别人越是希望脱钩,我们越是要努力做好“反脱钩”。
“反脱钩”不只是政府的事情,我认为是城市的事情、民间的事情、企业的事情、大学的事情。所以我们是一直把国际合作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国际交流、学生交换,我们节奏不减,努力往前。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这次疫情对上海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带来不小考验。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格局下,如何确保“链”的稳定畅通?
吴金城: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三重压力以及疫情影响,我们要着力提高产业抗风险能力,特别是要积极应对产业链断链和供应链安全风险,加快强基础、补短板、锻长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虽然经过了疫情,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应该看到,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还是非常强的。疫情也从另一个角度也证明了上海在国内外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经过了短暂的停顿之后,我们迅速抓复工复产,重要的城市功能包括基础设施、战略功能、防疫物资生产、重要机构运转、连续型生产企业的生产运行、全国重要产业链等关键环节一直没有停下来过。
陈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一直在思考地方经济如何通过畅通“双循环”激活新动能。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可以从几个方面发力,把握主动权:一是成为循环链条的关键点,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破解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的堵点、痛点,畅通渠道,力争在全球范围内抢占更多制高点。二是成为循环通道的聚合点,包括加密做优有形通道和无形网络通道,让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在这里更好地碰撞、聚合、引爆,产生更大效应。三是成为循环市场的支撑点,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向内循环挖潜,让消费主引擎更有力。
【动力】
产业基础再造,突出创新主动力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怎么理解报告提出的“上海要持续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业态结构、动力结构”?下一步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又是什么?
吴金城:上海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看总量、看效益,更要看结构、看动能。近期上海发布了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个“新赛道”行动方案。我们力争到2025年新增产业规模超过万亿级,这既是疫后经济恢复重振的重要抓手,也将为上海在国际产业竞争格局中构筑发展优势。
从动力结构看,未来重点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围绕科技、产业、金融融合发展,二是围绕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聚集总集成总承包、供应链管理、研发和设计等十大领域,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三是围绕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行业一方案”。四是围绕工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贯通发展。
陈杰: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动力变革的标准要求更高。一是要以“四个论英雄”为导向。我们绝非“不要GDP”,而是要追求“高质量的GDP”。关键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提升经济密度上下功夫,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和企业。二是要以“3+6”主导产业为根基。大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发展,壮大新的增长点、壮大实体经济。三是以“四大品牌”为突破口。四是以“空间新格局”为承载,坚持体系化构建、特色化定位、协同化发展,加快实现“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
解放日报· 上观新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上海应该重点把握哪些关键环节?
吴金城:要突出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要发挥产业创新主战场作用,持续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用好“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升产业技术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同时,要突出产业的集群竞争力,联动长三角力量,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推进航空、航天、重大装备、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新型显示等领域产业链强链补链固链。
当前,特别要帮助企业稳预期、提信心、促发展,落实好上海重振经济“50条”,推动财税、金融、房租、数字化转型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落地生效,给企业送上“及时雨”“雪中炭”,保住市场主体,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
金力: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坚持“四个面向”,高度重视上海战略先导产业的策源创新需求,以关键原创技术创新项目为载体,集聚全球智力资源,用好用足顶尖人才和战略科学家资源,做强做大“为我所用”大文章。
【人才】
不仅引进,更要培养自己的国际顶尖人才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城市竞争越来越表现为人才竞争。报告再次强调要“让上海因人才更精彩,人才因上海更出彩”,如何理解上海需要展开的人才战略?
金力:人才是上海这座城市的灵魂,要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成全球高水平人才高地和科创中心,人才是最关键的战略资源、最核心的基础支撑、最强劲的驱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这在顶尖人才引进培育中尤其重要。
我们希望顶尖人才、优秀人才能够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领军担纲、在基础研究前沿领域为我国实现领跑勇闯新路、在战略先导产业发展上厚积薄发,这些任务需要顶尖人才拥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敢于与强手过招的创新锐气、一门心思搞科研干事业的专注精神。我们也希望年轻一代的教授能够平视世界,与全球最优秀的科学家百舸争流,有力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有力保障上海的改革创新。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这些年各地在“揽才”方面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上海引才,最重要的吸引力是什么?
金力:过去我们总是把城市的供给和人才的需求分割开来讲,实际上它们是密切相关的,一个城市的人才优势,关乎它的治理水平、开放性、国际化。此外,一个人才的事业发展,主体靠学校、靠机构,城市为辅;生活需求这一块,城市为主,学校为辅。要说服优秀人才到上海,一定是政府、学校联手做这件事情。如果切割开来,人才引进的吸引力就是打折扣的。
陈杰:目前我们正在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功能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的作用,力争在核心技术领域有更大突破。同时,引进创新人才,深入实施海内外揽才工程,围绕创新创业全产业链条引育战略型、领军型、技能型人才;实施直接落户引进,提供住房、医疗、子女就学等便利,举办中美贸易论坛、碳中和创新发展论坛等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展示平台,不断增强高端人才的获得感。
金力:还要强调一点,上海要真正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光靠引进人才是不够的,我们一定要有能力,在本土大量产生国际顶尖人才。而谁来培养顶尖人才?还是要靠顶尖人才。所以我们引才,一要让他来做他的学问,也要让他来培养年轻人才,还要努力实现“以才引才”。这就要创造条件,让顶尖人才变成具有吸附力的“节点”,这样我们引进的就不只是一个人,而可能是一片森林。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杜晨薇 朱珉迕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晓川
◢ 猜你想看↓↓
又一高温日诞生!上海6月高温天数偏多,解暑风雨已在路上,台风季也将登场一边抗疫、一边迎客,上海这两个区的民宿先热起来了!考虑下?
6月29日零时起,上海市民可预约高考用车
上海要恢复堂食了!梧桐树下的西餐、咖啡、买手店…这些小店的经营者们也有话要说→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