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还住老房子,封控期间生活不敢想象”

周楠 上观新闻 2022-07-28


不久前,在张桥生活了数十年的郭阿姨特地给陈子明打来电话。1982年,25岁的郭瑞蓉嫁到虹镇老街附近的张桥路,她回忆,只要下暴雨,一会儿工夫,家中的木头凳子和椅子就会漂起来。住在张桥路几十年间,郭瑞蓉不敢与家人出远门,担心家中无人,万一遇上下雨,房子就要遭殃。2017年,随着张桥旧改,郭瑞蓉搬进两室两厅的新家。她告诉陈子明:“这五年,我和老公去了很多地方旅游。疫情期间,常常会想,如果还住在张桥,封控期间的生活简直不敢想象。幸好,一切都翻篇了!”


“好日子来了”,是70岁的陈子明从无数虹镇老街旧改受益的居民中听到的心声。而做过近20年居委干部、至今仍在张桥居委会做顾问的陈子明,本身也是虹镇老街旧改的居民。双重身份,让他更能理解旧改居民的心酸和期盼。在他看来,旧改是政府改善百姓生活的最大实事,真正促进了居民家庭的和谐。


女儿结婚前还没睡过真正的床


站在张桥居委会办公室窗边,陈子明能远望到虹镇老街7号地块,工地上工人们忙忙碌碌,又一栋大楼已有了雏形。



20余年,光阴斗转,曾经市中心最大的一片棚户区虹镇老街在时光中蜕变。看到这片规划总面积逾55万平方米——由“星星堂”、“瑞虹坊”、“月亮湾”等商业板块组成的瑞虹天地,活跃着浓浓时尚感,谁能料想她多年前的模样。 


瑞虹新城新貌


一线天的小路、局促的房间,拎着马桶的人……局促的居住环境,“螺蛳壳里做道场”,居民之间常常因此引发邻里摩擦。出生在虹镇老街7号地块的陈子明说:“每到夏天,总要和110民警打几次照面。”棚户区房子间距逼仄,空调外机会将热风直接吹进对门房间,让不少人为此吵翻天甚至大打出手;同处一栋楼的生活的居民,无论是水龙头,还是灶台,用起来都要排队等位;阳台空地少,衣服一多就晾不下,许多居民只能到马路上拉起一根绳子,晾晒自家衣裤……


虹镇老街旧照


而他作为一个父亲,更心酸的是:“女儿直到结婚离开家之前,都没有睡过真正的床。局促的房间,让她只能一直蜷缩在一张沙发上睡觉。”


然而,由于虹镇老街年代久远、人员复杂、社会矛盾聚集等,旧改项目启动16年后,成功动迁的面积却刚刚过半。直到2009年5月,在虹镇老街开始推行“两次征询、数砖头加套型保底、全公开操作”的阳光旧改新政。


作为虹镇老街的“老土地”,陈子明成了亲历上海执行旧改征收新政的第一批居民,体验了从“动迁”到“征收”的政策转变——各家情况全部公开,“一把尺子量到底”,不是“数人头”而是公平的“三块砖”叠加,不是“钉子户最划算”而是“早搬迁早得益”。


陈子明的新居


2017年,陈子明一家正式搬进了中心城区最大的保障房基地——彩虹湾。一套96.5平方米的三室一厅,让生活换了人间。他的女儿还在宝山顾村买了自己的房子,回父母家居住时,也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大房间。


只要能发挥作用就随时站出来


“照到旧改阳光”的陈子明,这些年也成了地块里的旧改志愿者。他感到,政策公开透明,流程规范严谨,这些都助推了越来越多的旧改项目高比例生效。


曾经是虹口区党代表的他,不仅多次撰写提案反映居民诉求,提出合理建议,在虹镇老街旧改启动后,更是不辞辛劳,走街串户,耐心解释旧改政策,根据居民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中肯意见;遇见有家庭矛盾的,他总是换位思考,尽力调解,最大程度避免居民损失。


陈子明带领社区团员参加活动


台风天房屋损坏、大雨天屋子进水或大面积停电、三伏天独居老人舍不得开空调导致中暑、邻里矛盾需要调解、下水道老旧狭窄经常堵塞、弄堂路面年久失修……居民家的大事小事,大家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找居民区书记陈子明。


据他回忆,这些年,自己参与的旧改调解就有100多户,甚至成了调解明星,“因为在基层工作时间长,基本居民一进门就知道他们要干什么。”


陈子明走访居民家中宣传旧改政策


虹镇老街里,有一户居民家里五个兄弟姐妹原先关系很好,但大哥要买下选的三室一厅房子还缺8万元钱。考虑到大哥的儿子爱赌博,其他兄弟姐妹不干了。陈子明就劝他们一句话:“大哥平时对你们好不好?就算是冲着大哥的面子,他买新房,你们一个人帮忙出两万元行不行?”最终,另外四个兄弟姐妹都同意了。


去年,一户一直不肯签约的居民家被执行了司法强迁程序,在陈子明的劝说下,他终于认可了原先的征收方案。


“陈书记桩桩件件处理得明明白白。”谈起陈子明做居民区书记的这些年,居民们有口皆碑,有什么心事、急事都愿意信任地向他倾诉。然而,当一些旧改居民想给他送锦旗表示感谢时,却一次次被他拒绝了:“我也是经历过弄堂日子的人,知道你们的钱不容易。有这100多元钱买锦旗给我,不如给家里买点菜吃吃!”


陈子明(左二)疫情封控期间驰援岳州居委会


就在疫情封控期间,已经退休的陈子明毅然回到虹口嘉兴路街道,和其他居委干部同吃同住两个月。他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只要还能发挥点作用,就会随时站出来。”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周楠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Wing、huisong
◢ 猜你想看↓↓
以前的阳性记录查不到了!上海核酸查询缩至半个月,新冠康复者:看来政策对我们松绑了
上海一园区要求24小时核酸证明,上班族被迫一天两检!为何加码?“这里上万人,出了事怎么办”
上海人注意,周六或有极端高温!未来10天,新一波持续高温→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