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被惊艳到!上海图书馆东馆一手体验报告来了,读者:预约系统“好像电影院”

施晨露 顾奕昕 上观新闻 2022-09-11

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东馆

8月16日起再次公测啦!


世界级城市图书馆什么样?

上海图书馆东馆一手报告来了


8月16日上午,从上海图书馆东馆一楼大厅出发,30名预约读者开始在这个全新阅读空间的第一次导览体验。戴上耳机,馆员张梦圆的声音在耳边清晰可闻:在动与静、游与读之间,上图东馆作出新的尝试。


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的上图东馆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地上7层、地下2层,开放后可提供座位近6000个,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文化需求,读者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8月16日起的公测,每日开放“1000+”名额,包括1000名到馆读者和单独预约的阅读活动名额。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解释,“公测”,是游戏和软件开发所使用的语汇,对上图东馆而言,公测既是邀请读者提前体验各个空间、各项服务,同时也是在使用中发现问题、不断调试改进的过程。“8月、9月,在可允许的条件下,东馆会展开多轮公测,最后还会进行人流量的压力测试。”



“看我们的脚下,这是一幅艺术作品,大家能看出来这是什么吗?”一楼大厅地面,上海本土艺术家申凡的作品《往来春秋》由报纸影像重叠而成,当具象的文字被时光消解后,留下段落和标点,直观表达了书刊中段落结构的形式之美。随着张梦圆的提问,有小读者惊喜发现,“这是标点符号!”



在中庭抬头望去,各层相应位置都能收入眼底。从讲解耳机中,读者得知,这是仿太湖石概念的设计,演绎了太湖石作为文人石“瘦、皱、漏、透”的趣味,形成层次丰富、透亮的空间。搭乘手扶电梯向上攀登,可以看到各楼层外部仿竹式外墙,有着同样的文人趣味,同时有较好的吸音性。抵达三楼阅读广场前,张梦圆提示读者“往下看”,一楼大厅位置的《往来春秋》显示出了完整的样貌。



经过艺术装置《陪伴》,就能抵达三楼阅读广场。从南边庭看出去,有一片树林,经过测算,高度差不多与树冠齐平,读者身处三楼阅读广场如同在树冠上眺望。因此,这里又被称为“漂浮在树冠上的玉石”。这是一片阅读开阔地,一边是一整墙斜切造型的立面大窗,每块玻璃有6平方米,达1吨重。斜切的造型让夏天的阳光不易照入,到了冬天又能容纳较低高度角的和煦阳光。艺术家徐冰的装置“鸟飞了”,从中央方桌的“书本”里“飞”出。816个不同字体的“鸟”字,从印刷体向楷书、隶书、小篆一路演变。最后,远古象形文字的“鸟”,成群飞向窗外的树林。



公测期间,这片区域的200多个座位向读者开放精准预约。进入预约系统,有人惊叹“好像电影院”,又像飞机航班座位的预约,可以选择偏好过道还是中间区域,是否需要插座,系统会推荐合适的座位。预约座位的同时,也能实现预约图书功能,扫码入座后,后台接收到借阅信息,将由特殊的“馆员”——服务机器人将图书送到相应座位。目前,东馆一楼、三楼各配备了6位机器人“馆员”,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查询、讲解,室内导航、智能对话、巡逻广播等服务。



阅读广场的桌椅侧面就是成排书架,提供借阅一体服务。不同于传统书架,这是一片智能书架,可以放置4万多册图书。书架侧面有检索屏幕,输入书名,就能快速导航到具体书架和层架。阅读后如果想把书带回家,可以扫码借书,也可以通过自助借还机完成借阅。“除了书名,能不能根据作者名字找书?”从松江区赶来的袁老先生提问。经过现场试用,他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这样非常方便。”



导览路线的最后一站是七楼阅读广场。这里是各类阅读活动举办的大本营。率先与读者见面的是“诗经过我们的生活”特展,沉浸式书法体验区可以在电子屏上试写书法;在《诗经》吟诵鉴赏区,可以通过感应屏看到《诗经》的动态画面,听到《诗经》的吟诵。带着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来“尝鲜”东馆的蒋女士在这里停步许久。“孩子很感兴趣,她正好在学《诗经》,这样的互动式体验可以感知《诗经》由吟诵而来的源头。”



小女孩感兴趣的还有七楼另一个特展“阅读迷宫”。书籍设计师简枫拍摄的近200张世界各地阅读者的照片组成了迷宫一般的照片墙。走出“迷宫”,遇到成片落地窗——这里便是七楼“城市客厅”区域。“世界总是一个迷宫,总有一本书能让你找到光”的策展概念,呼之欲出。未来,上图馆员还将精选照片中的阅读者所读书目,在“迷宫”背后开展“世界的阅读者”共读活动。



七楼另一个特色区域是新书展示区,呈现的是各家出版社提供的最新出版图书。公测中,已有十余家出版方率先入驻,每天一场以上的阅读活动让读者重温线下阅读的美好。


导览路线走到终点,几乎所有读者都表示,还要自己好好看看、慢慢逛逛。“想去三楼、四楼的各个特色馆都看看!”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的李蓉、梁海健老师感到,“东馆有创意,同时贴合了眼下公众对图书馆的需求。舒适、开阔的阅读区,空间感和体验感都很好。”



“电子书架的检索功能对老年人和孩子来说也很方便,可以设置时间段的座位预约提高了效率。”竺女士感慨,对很多城市来说,图书馆、博物馆也是旅游者的打卡地标,“东馆的景观和功能融合在一起,艺术装置在阅读空间里没有突兀感。”


“一个词形容——现代。”直奔家谱馆的戴先生说,他体验到的“现代”一方面是物理上的现代,即建筑、空间、硬件,另一方面是技术上的现代。比如,在家谱馆的座位上坐下,用手机扫一下就能看到家谱查询界面,“不用掏出读者证”。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馆员服务主动、专业,“我想找一本书,书架旁的馆员快速、准确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她告诉我,因为这些书都是她摆的。”



公测期间,东馆一楼少儿区、无障碍阅览室,二楼报刊乐龄区,三楼阅读广场,四楼法律馆、全球城市馆、地方文献馆、家谱馆、手稿馆,五楼设计馆、前沿科技馆、健康生活馆、表演艺术馆、音乐馆、美术馆,都向读者开放。七楼精品馆将于公测次周,即8月23日至27日开放。



或许,你可以在东馆完成一些小任务,比如找到东馆的10组艺术品。除了《往来春秋》《陪伴》《鸟飞了》,还有七件“藏”在哪里?提示:少儿区内外有两组,这里还在举办特展“来自大英图书馆的邀请‘走,追兔子去’——爱丽丝来华百年回顾展”。



二楼“按需打印体验空间”引进了中文名为“新图灵”的POD打印设备,在国内图书馆,这是首次。除了传统图书馆的文印服务,还能为读者提供按需打印的特色服务——你可以在这里打印、制作属于自己的“书”。四楼有“极静阅览室”,各楼层还有可供预约的会议、研讨空间。有读者对阅览空间里的小亭子感到好奇,这是“隔音舱”,一方面可以隔绝外界声音,另一方面,如果你要接电话,也可以使用这个空间,不打扰其他读者。



“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读者的智慧,满足读者的需求,这也是对‘人民城市’理念的实践。”陈超介绍,去年开始,上图通过各种方式让读者参与东馆建设。比如在淮海路馆大厅举办过家具试用,邀请读者体验与选择。如今,东馆的桌椅、沙发就吸纳了当时读者提出的建议。“希望更多读者参与设备调试和服务设计的过程,让东馆越来越接近市民的期待与需求。”陈超说。


2楼“屋顶花园”可以近距离欣赏上图东馆玉石般的建筑外表,日后会向读者开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施晨露 顾奕昕

图片摄影:赖鑫琳 施晨露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飞飞

◢ 猜你想看↓↓
上海要降温啦:最高温“仅”35℃,就降一天!网友:总觉得实际比预报要热
上海黄浦一街道最新通知:连续三天全员核酸;多街道将3天2检!杨浦、宝山公告→
不少上海教培业务员,如今在陪老人聊家常:不在乎月薪“骤降”,最重要是稳定
远超往年!苏州河上,死鱼竟成片出现?原因或许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