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上海这项新规要传递什么?

刘雪妍 上观新闻 2022-09-11


企业轻微违法,经营场所立刻被封,只得停业;个别产品涉嫌质量问题,整条生产线被查封,导致合格原料无法另作合法他用,甚至经营停摆……如此执法,真的合适吗?


对行政强制措施可能产生的此类“过度适用”,上海明确说“不”——近日,上海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的指导意见》,在前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依法不予行政处罚。这意味着,清单将全面覆盖上海各有关行政执法领域,惠及企业和社会。


其实,从2019年开始,上海就在开展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探索,初衷是解决“轻微违法能否不处罚,给予企业一定容错空间”这一问题——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轻微违法行为,既非主观故意,也未造成较大影响,可一旦被罚,不仅会有经济损失,还会背上“信用污点”,对企业后续融资和上市造成影响,中小企业更可能因此一蹶不振。


罚不罚、怎么罚?对行政机关来说也是难题,虽然依法拥有“不予处罚”的裁量权,但由于法律规定较为原则、不易操作,在以往的执法实践中,不少一线行政执法人员“不会”也“不敢”给予免罚处理。


上海首创的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提供了一个答案:通过精细划分违法行为,明确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具体标准,形成清单,供一线执法人员具体实施,将原则化、不易操作的制度变为易操作的规则,进而落地实施。


有人会说,不予行政处罚是不是纵容了企业的违法行为?其实,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并不代表企业的任何违法行为都可以被容错,更不代表执法人员可以随意不处罚。不予行政处罚仅适用于符合法定不予行政处罚制度的违法行为,要同时满足已经及时改正、危害后果轻微(或没有危害后果)等一系列法定条件。


目前,上海已经出台了14份清单,覆盖了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水务等10个领域。自2019年3月15日首份清单实施,至2022年8月14日,上海已根据适用清单对5000余家企业的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每份清单背后,都不是简单的“一免了之”——行政执法单位会通过批评教育、指导约谈等措施,使企业进一步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促进其依法开展经营活动,避免再次犯错。


划分轻微违法行为,对市场主体依法不予处罚,体现了治理的精细和诚意。这既为小微企业减轻了经济负担,也让上市公司的商誉得以保全,避免因为无心之失而不得不进行负面信息披露、引发连锁不良后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打造一个开放、包容、友善的营商环境。


这项制度刚实行的第一年,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工作中,就有很多接受访谈的上海企业表示,不予行政处罚清单降低了他们从业的制度性成本,有利于他们将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到其他重要领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对未来上海市场环境的预期和信心。


可以看出,上海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方向,是围绕着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进行的;而监管领域显现出的这种良性互动,又反过来稳定了市场主体的信念与信心,提升着这座城市的营商环境和制度竞争力。


保持这种信心,在当下尤为重要。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对企业信心、经济秩序的冲击巨大。经历过疫情的冲击后,市场主体要找回发展节奏,延长生命周期,除了需要各种救助措施,更需要这种能提振信心的“宽容”和“温度”。


现在,制度早已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金之外的第四种生产要素,营商环境背后所体现的制度优势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法律框架下,适度宽松的管理,更容易激发社会活力,创造社会前进的动力,反过来也能更好地守护社会秩序。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刘雪妍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飞飞

◢ 猜你想看↓↓
上海要降温啦:最高温“仅”35℃,就降一天!网友:总觉得实际比预报要热
上海黄浦一街道最新通知:连续三天全员核酸;多街道将3天2检!杨浦、宝山公告→
不少上海教培业务员,如今在陪老人聊家常:不在乎月薪“骤降”,最重要是稳定
远超往年!苏州河上,死鱼竟成片出现?原因或许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