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如何打造三级医疗体系?邬惊雷打了一个比方→

上观新闻 2022-10-09

9月22日下午,上海市政府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教卫工作党委专场。

上海如何打造三级医疗体系?
邬惊雷说要“顶天、强腰、立地”


推进卫生资源的合理布局是解决看病难的重要举措。上海如何打造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级?
邬惊雷介绍,对一个城市来讲医疗服务的体系非常重要。大家习惯上来讲,一般城市有三级医疗体系,市属、区属、社区。我们把这三个层面形象地比作高层要顶天,底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立地,为民众服务便捷优质。当中一层,各个区属医疗机构,应该是强腰。上海通过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抓好“顶天、强腰、立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打造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
从上海具体做法来讲,一是在顶天部分,主要加大政府投入,来推动上海和国家卫健委合作,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上海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强联动协作,共同创建19个专业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本市共获批5个国家医学中心,分别是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获批成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第九人民医院获批成为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华山医院获批成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市精神卫生中心获批成为国家精神医学中心。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有九个专科列为国家区域医学中心,医疗中心,七个专科被列为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试点。上海在努力地争创其他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都会持续加大。
第二,除了能力顶天,在医疗资源均衡化,特别是在郊区新城医疗资源上也做了布局。在五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瑞金嘉定院区、市一松江院区,六院临港院区,这三个医院继续改扩建,加大服务能力和水平。中山医院在青浦新建一个院区,同时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的部分。奉贤建设新华医院奉贤院区。
三是建设群众家门口的好医院。2019年,本市启动建设一批布局合理、标准统一、定位清晰的区域性医疗中心,解决中心城区大医院人满为患和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目前,我委已认定43家区域性医疗中心,这些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硬件建设、学科布局、能力服务流程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得到提升。比如浦东周浦医院、虹口区第四人民医院等都得到发展。如远郊的金山医院规模、服务品质等等都得到了提升。聚焦常见病、应急突发事件能力,比如心梗、脑梗、复合创伤等救治能力得到提升。同时通过医联体建设,通过市级医院、区域性医疗中心和社区联动来使得市民服务更加好。现在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这个标准化是硬件的。在软件的人才服务培养上,在服务能力上,不断加大社区儿科服务能力。最近通过市政府实事项目,对社区康复进行强化。通过这些,社区服务能力已经大大提升,服务网络越来越健全。现在从整体来讲,基层服务的量相对稳定,并逐步上升。市民对于服务的满意度,特别对基层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比较高的。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4.11岁
上海主要健康指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居民平均期望寿命84.11岁,较2012年提升1.7岁;上海地区婴儿死亡率2.30/千,较2012年下降54.37%;孕产妇死亡率1.60/10万,较2012年下降77.46%,各项主要健康指标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介绍说,上海现有卫生机构6317个,卫生技术人员23.96万人,上海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试点为抓手,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是公共卫生应急机制更加完善。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优化发热门诊和哨点诊室布局,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系统,与全体市民一起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0%以下。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建立统一调度系统,提升了急救平均反应时间。市民健康素养水平逐年提升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加均衡。新建5家、升级3家、迁建1家郊区三级医院的“5+3+1”建设工程初步完成,聚焦五个新城等重点区域加强产科、儿科布局,有效缓解郊区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加强区域性医疗服务圈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推进家庭医生“1+1+1”签约,有序推进分级诊疗。强化老年医疗、护理等资源配置,建成市老年医学中心,提供家庭病床、老年护理床位各8万余张。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会诊抢救网络,布局建成五大儿科医联体,提升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中心儿科服务能级。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建设5个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国家肝癌科学中心、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等重大平台,在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高水平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解决等方面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公立医院办医绩效凸显,据“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分析”最新数据,上海2家综合医院位列全国第一、第二名,2家中医院连续三年位列三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2家专科医院在同类专科医院中位列榜首,公立医院绩效水平全国领先。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等“5+X”健康服务业集聚区蓬勃发展。
四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推行医药分开等改革,试点中医优势病种同病同效同价医保支付。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建立监管、评价、投入、分配、药品供应保障等新机制。落实“医疗付费”“出生”等“一件事”改革,提升了便捷就医服务能级。
沈炜表示,上海将着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主要指标达到全球城市先进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健康科技创新中心,不断提升市民对教育和医疗卫生的获得感。

280余名特级教师、特级校长
和正高级教师流动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上海这样做


家门口有好学校,这是很多家庭的期盼,为了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上海近年来加强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王平介绍,2021年,本市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和科学的学科达标率的城乡差距较2014年下降了约50%,有的学科实现了城乡基本持平,上海主要从三个方面推进:
一是促进了义务教育5项标准的全市统一,保障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均衡,2015年教育等9个部门联合出台了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意见,着力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在基本建设、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教师配置和收入标准、生均经费等标准的全市统一。这个5项标准在2020年如期实现,近期教育等7个部门又出台了新一轮义务教育学校5项标准,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对接新课程新教材改革所需,发挥校园设施设备的育人功能,提升使用效益和服务能级,为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二是创新义务教育内涵发展机制,多层次提升优质均衡水平。我们围绕办好家门口的学校,重点遴选了128所相对薄弱的公办初中,实施了强校工程,推动了280余名特级教师、特级校长、正高级教师流动到最薄弱的学校任教任职,以强管理、优师资等举措,初步探索了不靠政策、靠创新,不靠生源、靠师资,不靠负担,靠科学的学校的均衡发展新路子。
三是推动热点难点任务改革攻坚,营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良好生态。这些年上海推行了义务教育公民同招和民办学校超额摇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择校焦虑,优化了义务教育的生态,落实中央双减政策,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作业设计与实施更加科学,客户服务资源供给更加丰富,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大幅压减。
上海还以数字化赋能、优质资源共享辐射架构覆盖了各个学段的公众课堂,集聚全市优质师资,录制了1.2万余节优质课程,并依托全媒体平台和线下课堂播放,研发线上资源赋能线下教学的课堂教学1+1等应用场景,探索了大规模因材施教的一个路径。
“优质均衡是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不懈追求,我们将持续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动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王平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龚洁芸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huisong

◢ 猜你想看↓↓
别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爸爸,百岁儿童文学大家任溶溶今晨在上海逝世
一张迪士尼年卡仅700元,还真兑现过?卖家“庞氏骗局”卷走1300万
打开电脑拿起碗筷,都市人的“电子榨菜”突然风行,原因有这个→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学生赵韦弦已被刑拘,学校将严肃处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