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为习近平总书记做讲解的她,如今有了“新身份”,深感责任重大

上观新闻 2022-10-27

从2000年入职当时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杨宇已在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工作了22年。看着这些年越来越多人来此瞻仰参观,这位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愈发自豪:“在党的诞生地工作,是我们的光荣职责和使命。”

入党18年,今年杨宇有了党的二十大代表这一新身份,她深感肩头责任更重。如何继续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杨宇的回答干脆且坚定:“不忘初心,带领团队做好每场次讲解与宣教活动,讲好建党故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把信仰传递给观众

杨宇还记得工作后第一次出差的场景:2001年建党80周年前夕,一大会址工作人员前往四川广安小平广场宣讲建党故事。“从馆长开始,大家背书包扛行李,自己搭展架摆展品,虽然条件艰苦,但没一个人喊累。”前辈们对这份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执着,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在杨宇看来,合格讲解员的首要职责是把信仰完整、准确地传递给观众。因此,看似娓娓道来的背后,常常需要牢记一大段一大段专业严谨的讲解文稿。但这只是第一步,杨宇给自己定个目标,要努力成为一名“问不倒”的党史教育工作者。讲解工作之余,她“泡”在展馆里研究一张张图片、一件件文物、一段段史实,请教研究人员,努力把这段建党历程融汇于心。

杨宇坦言,更大的挑战在于把背书式的讲解转变为故事式的讲述。这些年,针对不同时长、不同对象,她撰写并优化了多个版本的讲解稿,让讲解不再只是照本宣科。2019年,杨宇荣获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专业组金牌讲解员称号。

靠着过硬的业务功底,杨宇常常承担重要展览的讲解任务。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杨宇承担了纪念馆的讲解工作。她记得当天的一个小细节:她对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用了28年时间,从上海石库门走到北京天安门。听到这里,总书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让宣教插上数字翅膀

采访中杨宇多次提到,新时代的党史宣传教育工作,要做的事远远不止干好讲解这一件。

最大的驱动力来自越来越热情的观众。杨宇注意到,如今观众已不满足打卡式参观、走一遍式听讲解,他们希望“一大”的红色故事能以立体化的方式、在展板外甚至展馆之外呈现。而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红色文化的创新性表达和多元化传播提供了条件。

于是,杨宇近年来带领宣教团队不断探索开展分层、分人、分类党史学习教育。2016年开始,她尝试开发面向年轻党员干部群众的情景党课;2020年7月,“一大”讲解员登上上海飞石家庄的航班,在万里高空向乘客讲述建党故事;而由她策划的“话说一大:听00后讲建党故事”项目,获得“2020年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2020年全国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线上大赛一等奖”。

新形势打开了宣传教育的新思路。2020年,新冠疫情让线下观展人数锐减。杨宇带领团队和互联网企业合作,派出金牌讲解员,以线上直播形式引导观众参观纪念馆。一个小时的直播,观看量从5万一路升至50万。

如今,中共一大纪念馆正逐步推进场馆数字化、藏品数字化与观众服务数字化,宣教工作插上了数字化翅膀。“不管表达形式如何变,最根本的一条永远不能变,要把红色文化传得更广更远,让红色文化入耳入脑入心。”杨宇说。


把挚爱传递给年轻人

这些年,杨宇还承担着培养团队年轻人的任务。目前,宣教部有13名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从他们身上,杨宇看到了Z时代的活力与创新。比如,当讲到中共一大13名代表时,他们会称之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讲到建党故事,他们会说,“去看一段中国共产党的青春成长史”

对于新一代的党史宣教工作者,杨宇希望他们一方面守好讲解“阵地”,熟稔建党故事,帮助更多观众找到这个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另一方面主动求新求变,不断寻找符合时代特征的宣教手段,努力让党史宣讲“破圈”融入日常,让百年党史与更多人形成共鸣、达到共情。

“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红色文化传播者一定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杨宇坚信。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洪俊杰
图片摄影:海沙尔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SYL huisong
◢ 猜你想看↓↓
上海最新通报:社会面确诊+2!一人为12岁学生,轨迹涉蹦床乐园、双语学校...闵行多校线上教学→
又变异,传染性极强!中国内地首次检出:一次聚餐就有多例阳性
最新提醒:冷空气马上杀到上海!这些商品匆忙上架,卖爆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