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街头很多,现在一年关店343家!员工10年前月薪1万+,现在2000....你为何不爱去屈臣氏了?

上观新闻 2023-05-16
“家里很多日用品没有了,
连跑了两家屈臣氏都关店了。”
身处广东的洛瑶(化名)无奈地
在平台上发出自己的疑问,
“屈臣氏是不是快倒闭了?”

2023年春季
记者走访发现
多家在当地堪称元老级的
屈臣氏门店关店
4月初,就关店等问题致电屈臣氏方面
但截至发稿未得到任何回复

中午时分,屈臣氏店铺有些冷清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

屈臣氏线下门店的冷清
在全国多地都上演着
记者走访多个大型商圈的屈臣氏门店
早已不复往昔的火爆
网络上
关于“屈臣氏服务差”的帖子也不少见

一个月前(3月16日),屈臣氏母公司发布2022年财报。财报显示,屈臣氏2022年全球总营收同比下滑2%至1696.45亿港元,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143.09亿港元,同比下滑11%,跌至2020年的水平。其中,屈臣氏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下滑23%至175.79亿港元,EBITDA为10.9亿港元,下滑59%。

图片来源:长江和记财报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是屈臣氏中国近9年来业绩最差的一年,总营收低于2014年,并骤然停下了进入内地33年来的扩张脚步,2022年店铺数量首现负增长,共关闭343家,店铺总数跌破4000家(为3836家),平均下来,几乎每天关一家。长江和记在财报中表示,门店数减少主要是由于屈臣氏对亏损门店尤其是受疫情影响的门店进行整顿。

回顾屈臣氏的“光辉岁月”,年增300家门店的快速奔跑持续了5 年(2015年到2019年),而今单店收益也在不断下滑。2021年屈臣氏中国单店年收益额仅为544.87万港元,约为2014年(1039.89万港元)的一半,到了2022年更是进一步同比下滑18.3%。

真实的财务数据,暴露出屈臣氏在高速扩张圈地的同时也逐渐陷入业绩疲软的困境。

记者发现,自2015年起,屈臣氏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便出现增长停滞,分水岭则出现在2016年。彼时,屈臣氏新增446家新店,门店总数达到2929家,但其业绩增速却首次出现负增长,当年门店销售同比下降10.1%。从2013年到2016年,屈臣氏中国市场业绩增幅一路从23%、14%、9%跌到了-3.82%。

甲方也“看不上”屈臣氏

1828年“小药房”屈臣氏诞生了,1981年被华人首富李嘉诚名下的和记黄埔收购后,开启了快速扩张之路。30多年间,菲诗小铺等不少红极一时的海外品牌,均借屈臣氏才得以打开国内市场。

依靠独家代理和自有商品的差异化竞争,屈臣氏曾在内地490多座城市开了超出4100家店铺。如潮水般的客流,也让“初代”店员们收益颇丰。“十多年前,我一个月工资能拿到1万余元。”刘畅(化名)曾在屈臣氏做了8年多的销售,“那时候应聘的人很多,要经过好几个流程才能进公司。”

“最好的时候,我们区域多家店铺的单店月销售额均超过100万元。”曾负责屈臣氏多座城市运营管理的邹瑜(化名)向记者透露,2011年前后,是屈臣氏的“黄金年代”。

“必须给我最好的位置,租金是(销售额)扣完增值税后的7个点。”邹瑜称:“我们那会的合同(入驻商超)一个字不能改,要么你签字认可,要么咱就拜拜。”

4月7日,每经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探访时,一位在屈臣氏干了快15年的老员工、现任店长表示,“现在生意不好。”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

曾在屈臣氏工作过两年的罗燕(化名)告诉记者,大部分时间到手的月均收入仅在2700元上下,“其他几个同事和我的收入差不多,我们店长每月也就4000多元。”2022年年中,她选择辞职。

西安一位熟识屈臣氏店铺经营情况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当地经营状况较好的店铺,月销售额在30余万元,曾经单店破百万元的盛况早已不复存在。

甲方也开始“看不上”屈臣氏。“合同一签就得8年,若按照现在屈臣氏的收入,给它我们商场一楼最好的位置,一平方米只能赚几十块,倘若租给别的商户,一平方米能赚两三百块。”在某市管理一处商场的高层吴东(化名)告诉记者。

“我们每天都有重点单品,都是听都没听说过的品牌,还死贵。”屈臣氏店员罗燕对记者说。“一瓶30毫升的精华液,要卖400元,这都可以买大牌了。”罗燕口中那支难卖的精华叫“睿致肌”,记者查询到是屈臣氏自营品牌。就在淘宝屈臣氏的官方旗舰店上,同款产品也只卖229元。

图片来源:网页截图

罗燕称,屈臣氏上级主管对每家门店的重点单品都有销售要求,如果一周达不到指标,店员就只有微薄的底薪没有提成,而这些重点产品几乎都是屈臣氏自营品牌。

屈臣氏店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

曾是屈臣氏高管的西北某省区域负责人张苏民(化名)向记者透露,屈臣氏自营品牌在门店的销售占比基本超过30%,而自营产品的毛利率高达60%。

“屈臣氏自营产品的思路就是‘大牌平替’,搜罗一些全球优秀产品到自研部做再开发。”张苏民说,这种模式在购买国际产品不便利的非互联网时代,是行得通的,但现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程度已经很高了,消费者的客群和需求发生了变化。“女孩子买护肤品有两个需求:第一是护肤的功能性需求,第二是品牌需求。护手霜拿出来是欧舒丹,你拿出来一个屈臣氏骨胶原?”

正在“劝退”年轻人

在大部分70后、80后的眼中,屈臣氏曾是时尚、潮流的代表,长达数十年称霸全球美妆零售业。

然而,一些95后、00后的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们眼中的屈臣氏,与中高端、潮流关系并不密切,更像一家便利店或者生活用品集合店。“2016年大学毕业后,几乎再也没去过,当时去主要是买些洗发水、牙膏,或者买瓶水。”李萌(化名)回忆道。

“一年多没逛屈臣氏了,以前还挺喜欢逛,品类比较全,商品还经常做促销,价格也比较划算。”来自北京的95后林雯(化名)对记者表示。当被问及现在屈臣氏为何对她失去吸引力了,林雯表示,店里卖的网上都有,价格也没有太大优势了

“我现在很不喜欢去屈臣氏购物,之前好多次买完东西结账时被告知要加员工企业微信,在小程序上下单,他们说这样可以领取优惠券,结果一通操作完告诉我优惠券发完了,这次没办法享受优惠了。”消费者李女士对记者无奈地说,“而且他们员工每隔一段时间还会用企业微信给你推送各种促销信息,有点反感,主要是一翻看才知道原来加过很多个店员的企业微信。”

不少消费者都有着相似的经历。记者在某点评平台注意到,不少屈臣氏门店的点评中,都出现了关于店员服务不佳、商品价格经常变动、推销现象严重的吐槽

“要气死了,导购推销的防晒花150元买的,回来网上查了下只要95元”“碰上一个一直推销自己品牌的导购,我表示没用过该品牌但可以上网看下产品口碑,导购立刻变脸,甩出一句什么都上网查就什么都不用买了很无语”“‘贴身’服务和小程序下单是我很反感的”……消费者如是评价。

“留给它的时间不多了”

屈臣氏店内的化妆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杜蔚 摄

“一些年轻品牌的供应商不和屈臣氏合作。”张苏民说,“如果我是供应商,一个账期付进去将近几千万的货币,你的回款账期要90天~160天。销售又拉不起来,化妆品又是有保质期的。有些过期了都还没结账,现在新式美妆集合店选择那么多,人家凭啥要和你合作?”

一家美妆品牌相关人士称,年轻人喜欢好看、高性价比的国货彩妆产品,但屈臣氏有条码费、进场费、促销推广费等门槛,还需要配上地面销售团队,这对国货彩妆来说都是挑战。

在张苏民看来,调整自营品牌的占比,扩大其他品牌,是屈臣氏是否可以扭转颓势的关键。“其实屈臣氏的系统、供应链、管理标准化在目前市场仍有竞争力,如果能进行策略上和产品上的调整,我觉得还是起得来。但是就看这个时间有多久,超过两年就没戏了。”

“不只屈臣氏,这几年整个传统零售业态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消费者的消费模式、理念均发生很大转变,这不是线上做一个小程序、请一个年轻明星来代言就能解决的问题。”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告诉记者:“你说家乐福这些零售巨头难道是不想转型吗?大象转身慢,转型成功没那么简单。”

不是说它大就不倒,倒起来是很快的。留给屈臣氏的时间不多了。



微博话题
#你为什么不爱去屈臣氏了?#
有不少网友评论

很多人认为
屈臣氏“一对一”的导购让人不适

“导购太过热情,有种强买的感觉,
对社恐的人来说非常尴尬”

“服务员像苍蝇一样盯着你
谁去都会感到害怕吧”

“被热情的导购劝退”


也有人觉得是因为线下价格太贵

“贵,压迫感,会推荐你买xxx”


有人表示
屈臣氏的质量堪忧

近日有媒体报道
因宣称“92%芦荟胶”实际只有0.41% 
武汉屈臣氏被罚4263元


你还爱去屈臣氏吗?


本文综合自: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商报、微博网友评论
相关作者:丁舟洋 杜蔚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rong


◢ 猜你想看↓↓
新进展!抛下妻女"黑"在美国30多年的上海爷叔,要有低保拿了,甚至……
大巴载着“中共上海市委及家属旅游团”?相关部门:不可能组织这样的“旅游团 ”
世界瞩目!他们首次同时访华;重要时刻,沙特伊朗再次选择中国
200元一小时,月入3万元,跟拍摄影师被禁止入园?环球影城确认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