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最新回应!完全开放设摊了?垃圾桶在哪里?官方回复网络传言→

上观新闻 2023-05-16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局长邓建平
今天做客“2023上海民生访谈”
回应市民网友最关心的行业话题


近期,有关“上海废物箱在哪里”
的话题引发热议



今天(4月20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做客“2023民生访谈”时表示,分区域确实存在道路废物箱设置不合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上海计划按照三个原则,分三步动态优化调整全市废物箱,持续提升公共区域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

参考日本东京、法国巴黎等国外先进城市的经验,上海公共场所废物箱的优化调整从2019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后就已全面启动。

为更好适应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实效提升的需要,引导流动人群遵守文明分类习惯,营造低碳生活新时尚的社会氛围,上海在2019年修订了《上海市道路、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明确道路、公共广场等地的废物箱应结合道路和公共广场人流特征、生活垃圾产生特点进行设置,废物箱的具体位置既要方便投放生活废弃物,也要方便分类收集和运输作业。

“2019年全市有6.2万个废物箱,2022年上半年减至3.6万个,当时有部分市民建议优化,我们调研后发现有些地方的废物箱设置还不够合理,所以到2022年底优化增至3.8万个。”邓建平表示,城市在不断发展,废物箱的数量与布局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优化调整。

邓建平强调,上海公共场所废物箱的优化调整始终坚持三个原则。

一是与市民出行路径相匹配。每个公交站点、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一定范围内要设置废物箱,满足市民上下班及出行过程中简单投放随身垃圾的需求。

二是与人流数量密度相匹配。在过街横道线进出口,根据人流数量实际情况增设废物箱,同时,在公共广场、街心花园、开放绿地、网红打卡点等人流密集场所,优化废物箱的位置。

三是与精细化管理相匹配。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完成了近2.2万组道路废物箱投放口的二次升级改造,引导市民群众正确分类投放塑料瓶等随身垃圾,今年将继续推进优化这项工作。

还有不少网友担心,废物箱少了,随地乱扔垃圾的现象将抬头。邓建平表示,上海将分三步走,增强保洁收运措施,保证公共环境卫生质量。

一是持续推进沿街商铺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在全市220个街镇、4000余条路段、近20万家沿街商铺已实现生活垃圾上门分类收集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深化管理,合理调整收集频次,做到定时投放与按时收集有效衔接,减少因等不来上门收集,部分沿街商户将店内垃圾扔进道路废物箱的现象。

二是结合废物箱优化调整后的实际情况,持续做好道路精细化保洁。

三是持续强化公共场所巡回保洁。在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及广场、旅游景区、轨交集散地周边,增加机械化清扫及巡回保洁频次,增加废物箱生活垃圾收集频次,减少垃圾滞留时间。

草坪退化、天幕伤人

还有垃圾和明火

上海将治理公园帐篷区乱象



这个春天,公园绿地内密密麻麻的帐篷引发热议。公园到底允不允许搭帐篷?因频繁的帐篷活动造成的草坪退化、人身伤害等问题又该如何防范?

邓建平透露,上海各级绿化部门正在研究具体的管理细则,平衡好绿化保护和游客休闲之间的关系。

为满足越来越多游客对公园帐篷活动的需求,2022年12月1日,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发布了《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指引(试行)》,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公园开放草坪或林下空间,为游客提供帐篷活动空间,同时加大人员和经费的投入,保证草坪开放的质量。

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有12个区的53座城市公园为游客提供可搭帐篷的区域,如辰山植物园、共青森林公园、上海滨江森林公园、世纪公园、高东生态园、黄兴公园、闵行体育公园、顾村公园、上海之鱼雕塑公园、泡泡公园、金山滨海公园等。

开放帐篷区本是便民利民的好事,但开放区域的承载力并不是无限的,游客需求过度,带来了许多问题。

最明显的是草坪被过度使用,严重退化甚至枯死的情况不少,增加了养护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有些游客不遵守游园守则约定,私自携带卡式炉等设备,违规使用明火,带来安全隐患,工作人员来劝阻还容易产生争执。

近年来流行的“天幕”也是隐患重重,尤其是其带有的细长绳索,可能绊倒、割到未察觉绳索的游客的身体,固定不牢的地钉也可能受力后弹起伤人,外地已发生类似的恶性事件。

此外还有不文明游客搭建、使用帐篷后产生的大量垃圾,让园方的保洁压力剧增。

邓建平表示,对于这些问题,绿化部门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草坪的不堪重负,公园可根据植物生长周期特征实施草坪轮休制度,合理规划帐篷区的开放时间。

针对帐篷区内帐篷和聚集游客过多的问题,公园可测算每块草坪的最大承载量,达到上限后采取限流等管控措施。

针对帐篷区内危险器具存在的伤人隐患,公园可在草坪中间留出儿童活动区,帐篷区的中间区域和安全通道上禁止搭建帐篷或天幕。对于搭建天幕的游客,公园可发放安全告知书,提醒搭帐篷的游客设置明显标识标示出风绳、地钉,提醒大家不要在天幕及附近区域追逐打闹,家长要看管好自己的孩子。

针对乱扔垃圾的问题,公园可根据实际情况投放部分垃圾桶。

绿化市容部门呼吁大家在享受阳光、草坪的时候,注意文明游园,共同维持好游园安全和秩序,避免过度占用公共资源,让公园能够服务更多的游客。

上海完全开放设摊了?

正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

点位分为三种类型


“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具体方案,明确允许设摊经营、超出门窗和外墙经营等经营活动的区域范围、时段、业态以及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主体及管理要求等,并向社会公布。”

邓建平表示,新版《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颁布后,网络上出现了一种声音“上海完全开放设摊了”,但事实上,新版《条例》明确,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摊经营,对于设摊管理,上海始终坚持“堵疏结合”


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上海设摊管理经历了“还路于民”“分类管理”“源头治理”“精准治理”四个阶段,无序设摊数量从有记录的2007年4.7万个减少到了2022年的5759个。这些年,市民游客对上海“整洁、有序、安全、温馨、美观”的市容环境给予充分肯定,无序设摊的治理可以说功不可没。


外滩枫径、安义夜巷等“夜市”“集市”,以及沿街商户“外摆位”模式深受人们喜爱,反映出市民对“烟火气”的需求,这也对新时期如何规范设摊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市绿化市容部门很快将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推进各区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市区联合监管,强化政策定期评估,不断优化完善设摊管理,打造干净整洁,又充满活力的市容环境,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主要举措包括:

一是严禁无序设摊,维护市容环境。按照统一规划、分类管理、安全有序、开放包容、体现品质等原则,完善商业布局,依法严禁无序设摊,以设摊经营为补充,在巩固市容环境的基础上,平衡“烟火气”与市容环境的关系,不能一放就“乱”,一管就“死”。


二是分类分区管理,体现因地制宜。区人民政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市相关部门对实施方案要进行审定,做好全市统筹。区人民政府在严禁的区域以外,划定设摊开放区,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特色点是以新型业态为主,符合城市亲民化需求的点位;疏导点是采取入场入室经营的点位;管控点是利用闲置空间销售自产农副产品为主的点位。


三是规范设置要求,确保安全有序。设摊开放区要有运营主体,负责设摊活动的组织实施,并承担市容环境、消防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主体责任。个人设摊应在指定的设摊开放区,在运营主体的组织下进行。


四是完善常态管理,形成社会共治。绿化市容、商务、住房城乡建设、交通、公安、市场监管、城管执法等部门对设摊经营活动进行监管指导。将设摊管理工作纳入“一网统管”。引导并希望社会各方履行“门责”制度,践行垃圾分类,共同维护好市容环境。




监测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0种

上海将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邓建平介绍,目前上海监测记录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50种,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超过325种,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6种。

为探索与超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模式,上海正选择一批生态基底好、野生动物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开展栖息地建设和修复工作,已建有自然保护区4个,市野生动物栖息地22个,取得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今年5月1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将正式施行,当前市绿化市容部门正在加快推动《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立法进程。

邓建平介绍,新制定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将在建立市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制度、完善野生动物科学保护管理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加强长三角区域协同保护等方面,体现上海特色和亮点。

“一大环”和“五小环” 

构建上海环城生态公园带


《上海市生态空间专项规划(2021-2035)》提出构建“一江、一河、一带”蓝绿生态网络。

“一带”指的就是环城生态公园带,是以外环绿带为骨架,向内连接10片楔形绿地,向外连接17条生态间隔带,与“五个新城”环新城森林生态公园密切衔接的宜居宜业宜游大生态圈。通俗来讲,就是“一大环”和“五小环”。

“一大环”主要由“环上”(98公里外环绿带)、“环内”(楔形绿地)、“环外”(生态间隔带)构成。


“五小环”指的是“五个新城”绿环。环城生态公园带的规划建设是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的重要路径、建设生态之城的重要抓手,也可以说是上海公园城市建设的“主战场”。


邓建平介绍,

自2021年全面启动建设以来,环上,浦东沔青公园、金海湿地公园等首批7座环上公园已经建成并对外开放。闵行春申公园、锦梅公园等第二批10座环上公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内建成开放。同时,还建成了浦东段外环主干绿道15公里,启动了8处外环绿道断点建设,同步推进12处新、改建外环绿道驿站建设,其中2处绿环驿站建成开放。

环内,我们重点推进了碧云、森兰、三林、北蔡、桃浦、吴淞江等楔形绿地建设,完成绿地建设200公顷。

环外,我们推动了吴淞江生态间隔带实施方案研究并形成初步成果。围绕“五大新城”我们开展了国际方案征集,并在此基础上已编制完成上海新城绿环专项规划。


今年,市绿化市容部门将全面发力:

环上推进徐汇华泾公园,闵行春申公园等10座“环上”公园年底焕新登场,并推动9座“环上公园”实现开工建设。同时,计划年内建成14公里外环绿道;实现4处外环绿道断点贯通,推动21处外环绿道断点项目开工;建成8座外环驿站,推动5座外环驿站开工。实施绿化“四化”改造提升面积100公顷以上。

环内推进森兰、北蔡、三林、桃浦、吴淞江等楔形绿地建设,累计建成绿地100公顷。

环外主动衔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规划,加快吴淞江生态间隔带规划研究。

“五个新城”按照新城绿环专项规划,计划每个新城建成10公里以上绿道,完成3000亩左右新增森林面积,形成环新城森林公园群总体规划布局和实施计划,完成一处以上森林公园建设方案并启动实施。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十四五”期间,上海以建设“生态之城”为目标,每年计划新增各类公园120座,打造体现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公园城市”。

邓建平表示,截至2022年底,纳入城乡公园名录管理的各类公园已有670座,其中城市公园438座、口袋公园172座、乡村公园59座、主题公园1座。到2025年底,上海将通过新建或改造提升新增公园600座以上,使公园总数超过1000座。

“20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
首次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

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明确,在公共厕所中“加强适老化适幼化设施、设备配备”。


2023年,全市共计划完成220座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其中改造完成16座样板公厕(每区一座)。截至3月底,已完成全市及各区改造计划、任务的制定,出台环卫公厕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标准和验收标准(试行),启动样板公厕改造;10月底前,按照“完成一座验收一座”的要求,完成全部改造任务。


改造标准具体项目分为基础类和提升类。基础类项目可满足一般情况下老人、儿童及其他特殊人群如厕要求,是改造和配置的基本内容;提升类项目,可根据各公厕实际需求选择,是为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场景、不同群体需求设置的改造内容。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话匣子
相关作者:陈玺撼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wing 晓川


◢ 猜你想看↓↓
“上海的垃圾桶在哪里?”网友们都在问,绿化市容部门曾答复→
上海一些小区垃圾箱24小时“营业”后,结局意想不到:臭到不敢开窗
刚刚,上海迪士尼回应:已交公安部门调查!网友怒了:太丢人
去年在上海爆火,如今人气却大不如前!价格下跌,几近“腰斩”…风口过了吗?
上海市民买便宜房傻眼:隔壁邻居门口挂着八卦阵!上家的身份,也很神秘…
太突然!男歌手被发现在家中死亡,年仅25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