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上海住这里,曾是“脸上有光”的事!如今,却成“隐秘角落”...居民发问: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好消息传来→

吴越 上观新闻 2023-06-30

说起自己住了一辈子的

泗塘一村

63岁的李家健感情复杂



小时候,一家人住在父亲单位分配的房子里,“感觉很光荣,24平方米的面积那时也算宽敞了。可随着时间的迁移,建造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房子开始暴露出各种问题,除了厨卫合用带来的不便,漏水、渗水也是常事。“我们住在一楼,特别潮湿,地板、家具底部都烂了,还有白蚁筑巢……”李家健说,儿子出生起便没在这里常住过,而是搬到了丈母娘家。从此,“盼改造”就成了他的生活常态。


最近,李家健终于盼到了。涉及泗塘一村虎林、泗塘和新桥3个居民区的4幢居民楼于6月初集体开工改造,其中就包括老李所住的73号楼。这也是宝山区张庙街道今年2月重启旧改工作以来的第3次开工,实现了4个月内连续开工6栋,惠及近400户居民。


开工仪式上,李家健笑得很开心。受访者供图


“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


泗塘一村这个大型居住社区占地面积超过250亩、共有107幢房屋,住在这里一度是件“脸上有光”的事,楼上楼下是相识多年的老同事、老邻居,社区内部百米长的革新路将社区分隔为南北两个片区,沿路开满各种小商铺,满足了居民生活日常所需。


革新路将泗塘一村分为南北两块,沿街有不少小商铺。  吴越 摄


走近一些,会看到泗塘一村的另一面。和那些造型统一的工人新村不同,这里的房屋不论是外观还是内部差异都很大,这排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造的,走几步另一排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的,楼栋排列也不规则,造成楼间距不同,内部户型种类更是多样。煤卫合用、成套率低,是绝大多数房屋的共同点。而在宝山区近14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任务中,九成都落在泗塘一村板块。


70号居民杨阿姨回搬已经一年多,直言“现在住得宽敞”。  吴越 摄


过去十几年间,受到签约率、资金等因素制约,泗塘一村的改造进度不尽如人意。看着革新路以南的部分居民早就住上了楼栋成套改造后的新家,李家健和老邻居们不知多少次发问,“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为积极回应居民呼声,加快推进签约、开工,今年以来,张庙街道在区层面“两旧一村”改造工作专班的带领下成立旧住房成套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增设6个专项工作组,全力攻坚虎林、新桥、泗塘居民区剩余未改造项目。


此次集中开工的楼栋围上围挡,正在施工。  吴越 摄


“泗塘一村存在户型每层不同、面积种类繁多、产权租赁交错等情况,给改造方案设计带来很大的难度,但其涉及居民切身利益和生活质量,这场‘硬仗’必须认真持续打下去。”张庙街道旧改办主任丁楚磊说,根据《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旧区改造、旧住房成套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街道按照宝山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结合小区实际情况、房屋状况和居民意愿,因地制宜制订改造计划。有的楼栋在改造空间不够的情况下采用抽户方式,使得成套改造成为可能,也尽量满足大部分居民原地安置的意愿。


了解居民的真实诉求


在老房子生活,居民们积攒了一把“辛酸泪”,居民迫切期望成套改造、提升房屋质量,可真要签约,各种问题又跑了出来。有人早年间将隔壁买下改为成套住房,还有的住户刚装修完搬进来不久。一听要整体改造,他们第一反应便是“我不需要”。但实际操作必须要楼栋整体搬空进行改造加固,管线重新排布也不可能单独绕开某一户,因此,必须要达成100%签约才能开工。


两户人家合用的厨房与卫生间。  吴越 摄


“旧房改造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但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了解居民的真实诉求。”泗塘一村泗塘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许驰告诉记者,在老书记的带领和指导下,工作组成员纷纷改进工作方法,跨前一步急居民之所急。有成套住户在多次沟通后终于吐露心意,担心改造后管道要从自家客厅穿过,影响使用和美观,许驰便找来承建单位和设计师现场勘查、探讨,最终在可行范围内将管道走向设置得更合理。


许驰向居民解释设计方案。  受访者供图


各家实际居住使用情况也很复杂。为了候着居民休息时间,大量的洽谈工作放到了工作日晚上和双休日,有的户主不在上海,委托亲属商谈代办,工作人员要一次次前往其所在地沟通。“每敲一家门,都不知道会面对什么样的个性问题。”这也是街道设置专项工作组、集合各方力量的原因所在。推进签约,需要“情理法”相结合。居民对图纸上的公摊区域存疑,对口律师会根据《民法典》条文进行解读,破除误解。有的家庭内部矛盾突出,工作人员便想方设法把兄弟姐妹聚到一起,在律师的帮助下化解多年积怨。


改造采用“一楼一户一方案”。  吴越 摄


原本担任张庙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人的丁海燕,今年2月起任职旧改专班虎林第二组副组长。她和同事每天都要复盘,想办法把居民需求梳理得更清楚、落实得更细致。几天前虎林辖区的25号楼开工,几位老居民找到她表达了喜悦之情,还主动提出“有什么要帮忙,尽管来找我们”。“多年前25号楼和周边一同启动签约,因未达成签约目标而搁置,随着旁边的楼改造完成、居民入住,两幢楼形成了强烈对比。”丁海燕说,这一次,他们终于可以住上成套新房了。


丁海燕与居民沟通签约事宜。  受访者供图


帮助老人顺利住进过渡房


顺利完成签约还只是第一步,对一些年长居民来说,过渡期找房才是难题。不能及时腾空房屋,后续的开工进度也会受到影响。


在85岁的孙老伯同意签约的那一刻起,新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高超已着眼考虑起老人的租房问题。孙老伯腿部患有残疾,独居。为了老人顺利过渡不折腾,高超主动联系中介,利用休息时间骑着电动车到处看房,最终在泗塘一村内找到了一套一楼的出租房源。“老年人不适应居住环境有大的改变,在原小区最合适。”高超说,“考虑到老人平时坐着轮椅,我们和房东进行了沟通,征得同意后改造了一个残疾人坡道,同时在卫生间加装了扶手等适老设施。”


高超帮助行动不便的孙老伯搬家。  受访者供图


5月搬家那天,高超和两个工作人员一起抬着孙老伯下楼、护送他到过渡房。搬进有独立煤卫的房子之后,老人感觉“条件好了很多,舒服!”


眼下,6月初开工的4幢居民楼正在施工。为使每户改造后厨卫独用、户均得益相对均衡,改造设计采用“一楼一方案”,对每户得益面积、厨卫布局等反复推敲,尽量做到改造方案最优化。施工期间,要完成厨卫独用、房屋加固、平改坡、管道更新等工程,根据以往经验采用静压锚杆桩施工法,最大可能降低噪音,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居民有望8-10个月后回搬新房。


一层十户居民共用2个卫生间,居民诸先生盼望早日实现成套改造。  吴越 摄


采访时,记者还见到了68岁的诸先生。他是泗塘一村94号甲的住户,其所在楼栋属于“特殊中的特殊”,一梯十户,每层只有2个位于楼层过道旁的公用卫生间,居民上厕所、洗漱前要拿上钥匙走出家门。“就这个卫生间还是上世纪70年代时改建加上的,夏天还能凑合洗澡,天冷一点,我们就只能到附近公共浴室去。”看着身边启动改造的楼栋越来越多,诸先生十分感慨,“老旧房屋改造是造福人民的好事,我和弟弟在这栋楼住了几十年,现在就盼着早点搬进有独立煤卫的新房……”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吴越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SYL



◢ 猜你想看↓↓

星光熠熠,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有观众抢了十几部片,今天起把年假留给电影节

今天,上海这里像开了天然空调?明天再冲高温线,下周梅雨来吗?

“网暴造成被害人自杀应被提起公诉”,官方征求意见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