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个决定,我一度被‘骂’得挺厉害。”初夏,香江之滨、维港之畔的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内,冯程淑仪颇有些自嘲地和记者聊起往事。一年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西九文化区开馆,身为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CEO),冯程淑仪引发争议的“决定”,是制定了香港故宫的门票定价策略:50港币,特别展厅票价则是120港币。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全国备案博物馆免费开放率已超过90%;在香港,绝大多数博物馆已实现免费开放。万众瞩目的香港故宫却不免费,确实有些“格格不入”。如今一年过去,参观者们“买账”吗?一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即便经历疫情,香港故宫一年来仍有超百万人次的访客量,其中五成半来自香港本地、三成半来自内地、一成来自海外;今春以来的短短数月,香港故宫已售出近2万张年票。收费的香港故宫,是西九文化区乃至香港文化事业发展活力的缩影。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香港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我们要利用好香港背靠祖国、放眼世界的优势,创新文化事业发展机制,加强与上海等内地城市交流合作,让香港文化事业更具活力。”冯程淑仪说。外墙米金色,配以深红及冷灰为点缀,馆内色调则以淡色和大地色为主,这些都是紫禁城建筑的主色调;正门、展厅入口处等显眼位置,则采用了朱红色作点缀——香港故宫,多处细节和北京故宫一脉相承。近日,记者走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看到,馆内参观者人潮如织,有的参观者还特意身穿精致汉服前往观展,这在香港并不多见,引得不少外国游客纷纷拍照。“去年7月刚开馆时,香港故宫就已是如此盛况。虽然一年来经历一轮疫情,但香港故宫的热度并未减弱。”看着楼高七层、设有九个展厅的香港故宫内熙熙攘攘的人流,冯程淑仪颇为欣慰。她对记者坦言,香港故宫开馆之前,不少人对这个项目并不看好;尤其是她当时力排众议,坚持要让香港故宫收费运营,曾引发不小争议。“有人疑惑,别的博物馆能免费,这个为什么不能?会有人选择付费看展吗?”2016年,时任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的林郑月娥宣布,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将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由香港赛马会拨捐35亿港元建立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香港故宫之所以收费运营,得从这个“西九文化区”说起。2008年,香港特区立法会制定《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条例》,拨款216亿港元用来发展西九文化区项目,旨在建设一片包括博物馆、戏剧中心、公园等的香港本土特色文化区域。“西九文化区管理局是特区政府成立的法定机构,除了最初的拨款,后面就要自负盈亏。香港故宫每年的运营开支需要约3亿港元,如不收费运营,后续将难以为继。”冯程淑仪说。在她看来,博物馆等文化场馆,不能变成无法长期良性运营的“大白象”——需要高昂费用维持却难有经济效益的资产。“文化事业不能只是‘花钱赚吆喝’,也可尝试通过灵活的资金筹措机制,冲抵掉部分运营成本。”冯程淑仪告诉记者,如果只是“为了收费而收费”,那无论门票定价多少,也鲜有参观者愿意买单,博物馆依然容易成为“大白象”。要想在文博展览市场上站稳脚跟、吸引更多“流量”,核心是用高质量的展品、高品质的展览去匹配参观者日益增长的艺术鉴赏力。在这方面,香港故宫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有来自北京故宫的近千件文物,其中‘国宝’级别的一级文物有160多件,绝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在香港亮相。”这些展品分为25类,包括绘画、法书、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等,横跨五千年历史,其中不乏南宋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卷》、北宋汝窑淡天青釉洗、清白玉盘龙纽“大清受命之宝”、元代朱碧山银槎等稀世珍宝。除了展品珍贵,香港故宫的展陈水平也属一流。比如,馆方对展厅内及展柜内的环境精准调控,将温度控制在20±2℃、相对湿度控制在55±5%,馆方还购置了200多个世界顶级的专业艺术品展柜。“书画类展品对光照、温湿度非常敏感,通常展期只有一个月左右,然后要回故宫博物院‘静养’一段时间。在香港故宫,多数书画展品展期可达三个月。”冯程淑仪说。冯程淑仪透露,目前香港故宫的门票收入可以冲抵约四成运营成本,除此之外,馆方还通过企业赞助、展厅冠名、将展厅的部分场地出租给企业用于会展活动等方式,获得部分场馆运营经费。“不少企业觉得,在香港故宫举办会展等活动有非凡意义,是一种特别的体验。当然,‘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这个名字,我们不会开放冠名。”冯程淑仪告诉记者,目前香港故宫的门票收费采取“半市场化”的机制——虽然收费,但并非完全按照市场价。“如果完全市场化,门票不可能是50港元这么低。香港故宫虽然收费,但仍以公益性质为主。”今年,通过企业赞助等手段,香港故宫已向低收入家庭、在校学生等群体赠送了17万张门票。不仅香港故宫不能成为“大白象”,整个西九文化区也是如此。冯程淑仪告诉记者,自负盈亏的机制之下,西九文化区要可持续发展,就要想各种办法解决资金筹措问题。“比如,西九文化区内有一定比例的商业发展项目,可以引入餐饮、零售、酒店、写字楼等业态,可交由专业地产公司运营,西九文化区享受租金收益,去年11月我们已谈成了首个商业项目的合作。文化既是一项事业,也是一项产业,我们希望通过文化产业有序发展取得合理盈利,去支持、弥补文化事业的长久健康运营。”借助灵活的运营机制,如今维多利亚港边占地约40公顷的西九文化区,已成为多姿多彩的文化地带。那里既有推广传统中国戏曲的戏曲中心,也有当代表演艺术的开放平台;既有注重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有国际级的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M+”。香港,曾被称为“文化沙漠”——有人认为香港没有文化根基、缺乏艺术氛围;还有人认为,随着香港经济不断繁荣,香港已过度商业化,在文化方面乏善可陈。冯程淑仪觉得,这是人们对香港的典型误解。“香港最大的文化优势是中西荟萃——根植于中华文化、背靠内地丰厚的文化资源,同时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能更好兼收并蓄全世界的优秀文化产品。这里诞生了无数优秀的港片、港乐,走出过不少国际级文化精英,如今借助‘发展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机遇,香港这个金融中心、贸易城市、旅游天堂,正成为一座文化大都市。”香港的文化活力除了来自国家战略、机制创新,也来自和内地城市的交流合作。比如,5月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签订意向合作协议,将于9月下旬推出“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展,大部分展品是首次在四川省外展出。沪港两地同为多元文化深度融合的国际大都市,近年来在文化方面也多有交流。2018年,西九文化区就和上海西岸启动了“双西”合作,还和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M+”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巡回展览、联合策展、租借藏品优惠、文献分享等方面也有合作。疫情之前,上海评弹团、上海昆剧团、上海戏曲艺术中心等都在西九文化区演出过。“20世纪20、30年代起,沪港两地已有频繁的政商及文化交流,至今仍有不少上海人在香港居住、经商,沪港两地文化早有交融。今后,西九文化区的文化场馆可与上海博物馆等互办重要展览,我们也会推动一些国际巡展到上海设展。”冯程淑仪表示。她告诉记者,未来西九文化区将建成一个文化CBD——既有各类文化艺术机构,也有拍卖行等文化产业设施,还有公园等休憩空间,能提供全方位的文旅体验,让香港这座高速运转的城市“慢”下来,为城中之人提供一片“精神绿地”。“我们要把国外优秀的文化引进来,还要把中国文化传播推广出去,让全球观众在香港这片文化热土上看到最好、最经典的中外藏品和文艺演出。”
◢ 猜你想看↓↓
最新!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布林肯将访华
今天的上海太魔幻!一边下雨、一边下冰、一边还天晴?明天又要冲高温...
痛别!又一巨星陨落...天寒地冻的上海凌晨,曾为他的作品排起长队
10多米高大桥一跃而下...这一幕全网刷屏!最新消息传来:他骨折入院,奖励公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