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博又有重磅新展,免费开放!超9成珍贵文物,三分之一为首次亮相

简工博 上观新闻 2023-06-30

明天起

上海博物馆

“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

将向公众开放


这是继去年成功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开篇之作“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之后,上海博物馆推出该系列的第二展,聚焦距今5800年到4300年的长江下游地区,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文明第一个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


据悉,此次展览汇集全国19家博物馆及考古机构,以358件/组文物,90%以上为珍贵文物,三分之一以上为首次亮相的最新考古成果,辅以各类复原器、标本、图解和数字化展陈手段,让观众沉浸式感知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包括此次展览和明年初将举办的聚焦三星堆、金沙川蜀文明的该系列第三展,“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将免费开放,参观者须预约参观



五大遗址文物首次齐聚


一走进展厅,记者的视线就被展厅正中硕大的环形展区所吸引。围绕中心,是数件独立摆放的重磅展品,环绕这几件展品,是与其同时期的其他文物。据悉,这些文物都是策展团队从崧泽、良渚文明最重要的东山村、凌家滩、反山、福泉山、寺墩五个遗址里选出的五个等级最高的权贵大墓出土的最精美的文物。长江下游五个重要遗址重要文物聚首,在全国尚属首次。


展厅被设置成环形


设置在中心的几件重磅文物中,有三件来自1986年浙江余杭反山遗址12号墓,分别是玉琮、神人兽面纹瑁镦组合玉钺和瑁镦组合玉权杖。据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馆员周云介绍,反山王陵遗址是最高等级的良渚王的墓葬区,遗址中又以12号墓等级最高。


此次展出的玉琮是迄今考古发现最大的一枚,重约6.5千克。细看这件文物,其图案线条繁复,雕刻极其细致。而另一件神人兽面纹瑁镦组合玉钺,与其他考古发现的玉钺以素面为主不同,其上清晰地雕刻出良渚文明的“神徽”神人兽面纹,因此业内常常将这两件文物称为“琮王”“钺王”。


凌家滩出土“石猪”


展厅中间另一件引人注目的是安徽凌家滩遗址著名的“镇墓兽”。这只石猪于2007年在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身长达75厘米,重达88公斤,线条虽简练但形象生动,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最早、最大也是最重的石猪。


穿行展厅之间,精美的文物目不暇接。据悉,约800平方米的展厅内容纳了358件/组文物,而去年“宅兹中国”则展出了约200余件(套)文物。此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策划主办,上海市文物局、浙江省文物局、江苏省文物局、安徽省文物局共同指导,是国内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的长江下游史前考古文明大展。


周云介绍,从构思、挑选展品到借展、布展,策展团队几乎跑遍长三角拥有这一时期文物的重要收藏单位,上博与18家单位协商、统筹,展品从最初预计的320件组增加到了358件组,其中既有诸多镇院之宝、镇馆之宝,还有从来没公开露过面的最新考古发现和尚处研究阶段的发掘文物。


展览上一件虎首玉璜有两份说明:一侧显示其2007年出土于安徽凌家滩遗址22号墓,另一侧则显示1987年征集所得。原来这件文物断成两截,于不同时间不同方式被发现,在此次上海展览上“合体”。


虎首玉璜合体


此次“实证中国”展期从6月20日至10月8日,跨越暑假和国庆长假,是博物馆展览的黄金时段。因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即将开幕,作为浙博镇馆之宝的琮王只能展出20天便要返回亮相开馆新展;而石猪在上海也只展出1个月,就要回安徽。有业内人士笑称:“现在博物馆展览很卷!”


手机拍出图录效果


展览现场,记者用手机拍摄“琮王”的照片,上面繁复的花纹竟然纤毫毕现。根据研究,其上约一毫米的宽度内,往往雕出了5-6条纹线。


“我们希望通过布展,能让观众更加近距离地欣赏这些珍贵文物。”据介绍,布展团队曾反复测试灯光,在确保文物安全和欣赏效果的情况下,还会用自己的手机拍摄照片,看是否能还原文物细节。“可以说此次展览,一些文物用手机拍的照片清晰度甚至可以与图录相媲美。”


手机可清晰拍出文物细节


在展厅中,这样体贴参观者的细节还有不少。在展台的下方,凸出来宽约10厘米的平台,观众可以枕住手臂更近地欣赏文物。“展览的文物很丰富,很多细节需要靠近了解。这次展览好好欣赏至少要半天时间,这个设计可以让观众更省力也更靠近文物。”


站柜外的延伸部分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这些展品,布展团队还采用了大量“辅助”展品和多媒体手段。在一组玉璜展台边,就有一组女性图示,还原了良渚文明早期的权贵女性如何佩戴这些玉饰;而在玉器展厅内,布展团队还设置了当时玉器的不同种类原材料,观众可以触摸感受质感。


据悉,此次展览将免费向公众开放。据透露,包括明年年初将举办的以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古蜀文明为内容的“何以中国”第三展在内,“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都将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是上博一贯的公益性文化艺术推广。”


不过,展览期间上博将再次实施预约制度。据悉,目前上海博物馆工作日参观者已达5000人次以上,周末更是达到9000人次,此次大展期间又恰逢暑假,为确保文物安全,并为观众提供良好观展体验,展览期间上博将实行全预约制入馆参观。


此外,上海博物馆将延续“宅兹中国”展的做法,以“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为契机,面向社会各领域党组织推出“文物党课”。


“希望通过展览再现中国早期文明满天星斗的生动场景。”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表示,从淞泽到良渚形成的文化统一体,为当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找到了历史的源头。“如今的包邮区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是有相同文化内核的群体,源远流长的文化认同也是我们一体化发展非常重要的精神动力和竞争优势。”


文物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


展览中,部分文物是由上博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的。一柄巨大的象牙权杖,因其满布的花纹被业内称为“史前最美的象牙制品”。


陈杰是当时发掘的亲历者。2010年,在对距离福泉山遗址以北约250米的吴家场良渚文化权贵墓地进行第二次主动发掘时,陈杰主持上博考古队在一座大墓中发现这两柄布满雕刻的象牙权杖。他立即叫停发掘工作,请专家到场论证,最终将墓葬整体搬进实验室再考古——这两柄满纹象牙权杖得以安全出土。此次展览展出了一件真品和一件复制品,参观者可以清晰看到脆弱精美的象牙权杖,也能看到经修复还原的精巧花纹。


上博发掘的象牙权杖


此次展览通过古国、稻作、手工业和玉器四大版块,将5000年前文明的故事娓娓道来,最后部分则是满墙考古工作者的工作照片。陈杰说,考古工作成为构建和展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民族瑰宝的重要工作,“考古构成了今天认识历史非常重要的基础。”


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说,长江下游是中国早期区域文明发展高度的最典型代表,深入探讨其演进过程、特点及影响,将对深入了解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形成、探讨中华文明的特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认清中华文明的来路,方能从五千多年的历史中获得文化自信,这也是博物馆人的使命担当所在,在厚重而深刻的历史中把握发展规律,带领观众找寻属于自己的中国答案。


褚晓波还透露,6月24日,上海博物馆将携手徐州博物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在匈牙利莫拉•弗朗茨博物馆举办“不朽的玉甲——中国汉代文物精品展”的开幕式,这也是上海博物馆三大系列展览品牌“百物看中国”文物艺术出境大展的第一站。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简工博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Rong


◢ 猜你想看↓↓
太突然!上海敞篷双层观光巴士要说再见了?很多人在上面拍过“大片”…
中共中央批准:两位中候补职务调整!上周,他晋升省委常委
日本警方逮捕一名中国籍研究员,中方回应!
中学生疑被老师要求弃考?官方通报:基本属实!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