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舍!开了23年的上海本帮菜餐厅暂停营业,市民惋惜:标志性的TA也拆了

上观新闻 2023-08-0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周到上海 Author 严山山

逛徐家汇的时候
你留意过一家
开了23年的本帮菜餐厅吗?

最近,有市民反映,位于徐家汇一栋老建筑内的上海老站餐厅最近在忙着“搬火车”,据说,其标志性的火车车厢也已经搬走了。

那么,上海老站徐家汇店目前情况如何?这家餐厅所在的历史建筑又有什么故事呢?


上海老站告别徐家汇,徐汇市民依依不舍
7月18日晚上,市民S女士经过徐家汇时,发现她非常熟悉的上海老站餐厅门口,有人正在往卡车上搬运物品。在过去二十年里,上海老站是她经常来打卡的餐厅,而朋友聚餐也会选择这里。

S女士想进入餐厅内部拍照,不过员工告知她,餐厅内部在做打包搬运工作,客人不能进入。S女士对此表示非常遗憾:“早知道上个月去餐厅用餐时,应该在车厢里拍照留念。”

餐厅的打包间,餐厅门口有人在做搬运工作

S女士所说的车厢是餐厅花园里停放的老式火车车厢,分别为慈禧车厢和宋庆龄车厢。

一节车厢是标号为“97318公务车”,1899年造于德意志联邦汉诺威车辆厂,当年运抵中国并作为慈禧的宫廷坐车。清王朝结束后被满伪政府接收,作为高级官员乘用车,到新中国成立,由哈尔滨铁路局调用为宣传教育车,作为对铁路沿线职工的教育场所,直至停驶,被上海老站收藏,改建为餐厅使用。


餐厅花园里的老式火车车厢

另一节车厢是标号为“97431特种车”,1919年造于俄国叶卡捷琳车辆厂,被旧政府用作公务车。新中国成立后,用作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宋庆龄的外出用车。使用年限到期后,调拨至佳木斯铁路局,作救援列车的宿营车,直至停用,被上海老站收藏,同样改建为餐厅使用。

两节车厢之间是一只漆黑的火车头,一台窄轨蒸汽机车,据说重达70多吨。餐厅门口的一块石板上有介绍,可以说概括了上海老站的主要特色“经典本帮料理 东方名人列车 优秀近代建筑”,而火车车厢以及火车头无疑构成了这家老牌本帮餐厅的特色之一。

餐厅门口的石板介绍

一位老员工告诉S女士,由于此前的租赁合同已经到期,7月15日为这家店营业的最后一天,当天有不少老员工都非常伤感,对这家经营多年的老店依依不舍。而在7月15日之前,他们已经通过微信向不少老客人告知了这一信息。

在大众点评网,上海老站徐家汇店已经显示暂停营业

记者查询资料发现,经营上海老站的餐饮企业成立于2001年。一位老员工则表示,上海老站已经走过23个年头了。上海老站此前共有三家门店,除了很多上海市民非常熟悉的徐家汇店外,另外两家门店位于浦东,以本帮菜为特色。有市民在7月20日下午前往位于陆家嘴环路的上海老站荟馆,并向记者提供了餐厅照片,这位市民表示,餐厅经营正常。

位于陆家嘴环路的上海老站荟馆

记者近日前往徐家汇店探访,发现仍然有员工在搬运物品。在餐厅进门口的墙上,记者发现了米其林推荐榜单,显示上海老站曾经连续多年进入米其林推荐榜单,在2022年12月,上海老站仍然进入《2023上海米其林指南》榜单,成为24家必比登推介餐厅之一。

上海老站曾经连续多年进入米其林推荐榜单

上海老站以本帮菜为特色,保留了本帮菜的色香味,又有自己的创新。而在之前曾经持掌餐饮的总厨看来,上海老站位于历史建筑之中,而本帮菜无疑与老建筑和老古董的气质最搭,最能反映海派特色。

老上海孙志伟多年前曾去过上海老站,在他的记忆当中,餐厅的走道上,可以看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老古董。一楼大厅的布置沿袭了古典的风格,却处处又融入了上海的海派文化,是一家典型的带有怀旧主题的餐厅。


上海老站餐厅内部(孙志伟 拍摄提供)

自媒体人、专栏作家蒋天居于徐家汇,对于他而言,上海老站是他非常熟悉的一处餐厅,2017年9月,他曾经在这里给儿子过生日:

作为徐家汇原住民,上海老站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已经超越了普通餐厅,而是烙印着历史往事的徐家汇源4A景区地标性建筑。平时请客吃饭之类的没少去,儿子三岁生日时,我们还带着四位老人一起,在大名鼎鼎的慈禧车厢内,给小家伙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彼时儿子开始记事了,又是个资深火车控。

顺便,我还给女儿和儿子一起科普了包括上海老站在内的各种徐家汇往事,“记牢,阿拉是徐家汇人哦。”

图片为2017年9月,蒋天家人给儿子过生日

对于上海老站的暂别徐家汇,蒋天表示:“老朋友再会,希望有缘再相逢。”

当年曾有14幢建筑,见证徐家汇商业发展
今天市民和游客所见的徐家汇圣母院旧址只是这栋历史建筑存留下来的一小部分,在历史上,徐家汇圣母院所属建筑涉及范围较大,几乎占了半个徐家汇。据在徐汇区非遗办工作的张晓依介绍,除在漕溪北路存留的旧址外,徐家汇圣母院的范围还包括育婴堂、女工工场、施诊所、女校等机构,地块东至今天钥桥路,南至今建国宾馆北侧,西至今漕溪北路,北至今肇嘉浜路,共有14幢建筑。

这14幢建筑,除了圣母院旧址、市四中学内的启明楼保留下来,其余建筑大多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建设期间陆续拆除,并建起了新的商业体,其位置从东到西分别为今天市民非常熟悉的汇联商厦、美罗城、百脑汇等。

上世纪30年代绘制的法语徐家汇地图,中文部分为之后加上去的地名和建筑位置

从上世纪30年代绘制的法语徐家汇地图上,记者找到了经过网友重新标注过的美罗城、市四中学、慈云街等今天所在的位置,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原址已经建起了土山湾博物馆,紧挨着上影集团的慈云街已经成为机动车道,而慈云桥今天已经不在了。最有意思的是,在这张地图右下角处,标注着ZI-KA-WEI,代表了徐家汇当时所使用的法文名称。

在上海老站餐厅门口的草坪当中,有“徐家汇源”旅游景区关于圣母院旧址的介绍,其中提到了拯亡会和献堂会。那么,拯亡会与今天的圣母院历史建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据张晓依介绍,拯亡会(今译为拯望会)为天主教女修会之一,1856年创建于法国。1867年,两位法国修女怀揣着对神秘中国的向往来到上海,之后,拯亡会逐渐成为当时上海最重要的女修会。

“徐家汇源”旅游景区圣母院旧址介绍

除了培养修女外,拯亡会还在上海开办女校和育婴堂,包括今天位于徐家汇的上海市第四中学(原启明女中和徐汇女中)和光启小学;位于黄浦区的格致初级中学(原晓明女子中学、上海市第六中学);位于虹口的上海市第五中学(原善导女中)和西街幼儿园(善导女中附属幼儿园)等学校均为拯亡会所创办。据悉,著名作家杨绛先生和她的大姐、三姐均就读于当时的启明女中。

上海市第四中学启明楼

1867年,拯亡会修女们刚来华时曾住在王家堂(今位于南丹东路)。1869年,徐家汇圣母院建筑落成,同年,徐家汇圣母院育婴堂建立,之前王家堂的育婴堂、孤儿院等慈善机构全部集中于此。

 1869年,徐家汇圣母院建筑落成

上海老站餐厅门口,漕溪北路45号的优秀历史建筑介绍当中写道“原为徐家汇圣母院、修女院,始建于1868年,1929年毁于大火后重建……,1931年竣工”。那么,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沈思睿告诉记者:“圣母院在1929年发生过一次重大火灾,原楼基本全部损毁,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栋楼应该是20世纪30年代之后重建的。”

漕溪北路45号优秀历史建筑介绍

而据张晓依查阅资料发现,1929年4月,因法国修女在宿舍内违规使用明火,不慎导致火灾,导致大楼全部损毁,只能原地重建,即今天存留的这幢圣母院建筑。记者按照沈思睿提供的资料并查询报刊资料发现,1929年4月24日《申报》对此次火灾事故有详细记录:

沪西徐家汇慈佑桥堍蒲东路二百零一圣母院内之修道女住宅、于昨午十二时十分突因烟囱炸裂、起火烧毁三层楼房屋三十余间、损失约五万元、修道女等均幸无恙。

1929年4月24日《申报》刊发火灾消息

1952年,启明女校和徐汇女中被划归教育局管理。同年,育婴堂停办,圣母院工场同时停办。育婴堂地块在肇嘉浜路1111号新造徐汇剧场,原献堂会修女的会院改建成漕溪北路35号的区工人俱乐部等设施,1961年徐汇区图书馆迁入漕溪北路33号;漕溪北路上女工工场原址部分发展洗衣熨烫业务,即后来的“徐汇洗衣场”,另有一部分交由房管局管理,先后入驻上海天主教爱国会,上海市房产管理局干部学校、上海电视大学市房管局分校、上海市房产管理局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上海妇女干部干部学校、《大江南北》杂志社等机构。

20世纪50年代,漕溪北路南望,路东侧可见圣母院建筑
1983年拍摄的徐家汇漕溪路 

1990年,徐汇区图书馆位于南丹东路的新馆落成之后,图书馆迁走,1991年到1992年,徐汇剧院和区工人俱乐部等设施相继迁走,原圣母院肇嘉浜路部分房屋拆除并建大千美食林,同时期,市四中学沿天钥桥路部分建造起汇联商厦等商业体。近日,大千美食林创始人黄海伯先生向记者提供了一批当年的影像资料。

1994年1月,大千美食林在徐家汇开业

1998年,原大千美食林改建为太平洋数码一期,漕溪北路部分房屋拆除建成百脑汇、汇嘉大厦等大楼。1999年起原徐汇女中校舍及原圣母院女工工场部分拆迁,2009年建成中金国际广场。

中金国际广场(2023年7月20日拍摄)

非遗“海派绒绣”诞生地,餐厅所在历史建筑也是旅游景点
2001年,圣母院旧址对外租赁给上海老站并成为餐厅。2012年10月,“徐家汇源”成功获评为国家4A级景区,圣母院旧址被列入“徐家汇源”旅游景区景点之一。2014年起,圣母院旧址成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徐家汇源景区的一部分,与徐家汇天主堂、徐光启墓、土山湾博物馆相比,圣母院旧址相对比较“低调”,有些市民即便经常在徐家汇源走过上海老站,或许也并不十分清楚这里还“隐藏”有一处老建筑打卡点。

圣母院旧址也是徐家汇源景区的一部分

上海老建筑爱好者、专栏作者邱力立近年来先后编著出版了《觅·境——旧时光里的上海滩》《觅·境——上海滩二十四小时》,2016年11月,他在上海老站用餐中与徐家汇圣母院老建筑邂逅。邱力立告诉记者,记得当时自己是提前到了徐家汇,大家还没开始用餐,因此在老建筑里面进行了一番探访:

本帮特色菜系加上餐厅建筑中无处不在的海派气息,使人宛若置身于一场历史文化的饕餮盛宴之中。徐家汇原是徐光启为父丁忧守制期间从事农业试验与著书立说之地,也是海派文化、中学西传、西学东渐的重要源头之一。这栋老建筑的颜值其实还是很高的,如果有可能的话,建议这里今后可以尝试朝着“海派文化展示馆”之类的方向去改造升级,让更多的市民与游客在浩瀚的历史文化长廊中对于上海这座城市能有更深的了解,兴许还能成为一处网红打卡点。


上海老站餐厅内部 (邱力立拍摄提供)

记者在近日专程前往徐家汇源游客中心,在游客中心门口公开的开放信息当中,记者发现圣母院旧址有两个开放时间段,分别为上午10点到11点,下午2点到4点半,日承载量为2800人。在游客中心,悬挂着一张2000年之后在圣母院旧址拍摄的照片,图片当中包括了编号为97318的车厢。

游客中心门口公开的开放信息和游客中心内悬挂照片
百年建筑之旅的游客线路推荐包括圣母院旧址

在多媒体显示屏上,百年建筑之旅的游客线路推荐当中,圣母院旧址下面有一行字为“百年慈善印记”。据悉,和育婴堂一样,圣母院内的女工工场,也是“附属机构”之一。孩子入院后,孤儿全部进入圣母院内的育婴堂,一起经过“小毛头间”和“大毛头间”之后,大约在六岁左右,男孩送邻近的土山湾孤儿院,而女孩则进入圣母院孤女院的“小班”读书。

和土山湾孤儿院一样,孤女们在圣母院的食宿费用全免。女孩子们进入“小班”读书后,就开始基础教育,除教理课之外,还有国文课,由中国修女教她们读书认字,同时也按照她们的年龄做些工作。将近13岁的时候,她们会进“大班”,即同样位于圣母院内的女工工场,修女们会根据她们的天分安排到不同的车间,在车间里她们学习一些技艺,如纺纱、织布、裁剪、洗衣、做饭、种花、除草等。有的也学刺绣、做花边等。之后她们可以会去外面工作,也可能会留在圣母院的工场做工。

海派绒绣技艺是一项以彩色绒线为材料,将西方绒绣与中国传统刺绣工艺相结合的海派非遗项目,而这种海派工艺美术的起源就在徐家汇。海派绒绣技艺最早是由修女传授给孤女的,以便孩子们长大之后能掌握一门生存的技艺。不少孤女去位于浦东的绒绣厂做工,也将这里学来的绒绣记忆带到了浦东。

张晓依个人认为,除“海派绒绣”外,包括“钩针编结技艺”、“绒线编结”等上海本地传统的手工艺项目也或多或少和这里有关。

圣母院内的艺术绣品工场

2009年,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申报的“海派绒绣”被列入第二批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上海绒绣”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绒绣”被列入第十一批徐汇区级非遗名录。

2021年12月到2022年3月期间,土山湾博物馆举办过“匠心蕴绣·非遗新生——陈文奎绒绣作品展”,当时展出了近50件各类海派绒绣作品及绒绣文创作品。2023年1月,徐家汇书院开馆之后,书院内的TWO叁ONE艺术工坊(谐音“土山湾”),展示了简版的土山湾绒绣。

以绒线刺绣而成的中国牌楼

火车头和车厢已经离开徐家汇
徐家汇是上海老站的“发源地”,也是一块福地,那么,餐厅搬离老建筑之后,上海老站还会继续在徐家汇开店经营吗?据餐厅员工介绍,餐厅之前曾考虑就近在徐家汇租赁场地继续开展经营,曾与建国宾馆谈过。而建国宾馆因为地处徐家汇中心,有地铁出口直达,交通与地理位置绝佳,其中一楼靠漕溪北路一侧原先为小上海餐厅,以经营本帮菜为特色。建国宾馆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上海老站之前确实就场地租赁与集团进行过洽谈。

 7月19日晚上, 火车头已经装上了卡车 

7月19日晚上,记者前往徐家汇采访时,发现火车头已经装上了加长型货车,其中,车轮被堆放在火车头前面。据悉,两节车厢已经分别从花园内被拆除并运走。

 7月21日上午,上海老站餐厅的LOGO已经从圣母院旧址建筑上取下

7月21日上午,当记者再次前往徐家汇采访时,发现上海老站餐厅的LOGO已经从圣母院旧址建筑上取下,门口还停了一辆卡车。或许,这也意味着这家餐厅与老建筑的正式告别。


你之前去过位于徐家汇的

上海老站餐厅吗?

欢迎在评论中与我们分享



本文综合自:周到上海
作者:严山山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CP wing



◢ 猜你喜欢↓↓

最新!上海任免一批领导干部
上海28元自助餐火了!80种菜品自由选择,年轻人抢着来,老年人还有优惠
痛心!清华大学发讣告,她在上海逝世
太无赖!上海一男子拒不还钱,寄冥币给法官,自己却去KTV消费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