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着鲜嫩欲滴,买回家直呼上当!你被菜市场的灯骗过吗?

上观新闻 2023-08-03
菜市场里怎么也有
“买家秀”和“卖家秀”?

你有没有被
商家的这种秘密武器“坑”过?

在菜场摊贩手中新鲜欲滴的鲜肉蔬果,等到买回家后却大变模样,肉类黯淡无光,蔬果干瘪发皱。

这是怎么回事?


有不少经常“买汏烧”的市民表示,在肉摊上又红又新鲜的肉,等买回家后,虽然不是肉坏了,但是没有那么好看了,吃了几次亏后发现,原来是摊位上的肉都被“生鲜灯”美颜过。


不少消费者曾被生鲜灯蒙蔽了双眼,甚至被误导买到不新鲜的生鲜肉类,就连一些蔬菜、熟食和水果等生鲜柜台也都有各自的“定制灯光”,一度引发不少纠纷和投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也曾频发消费提示,教消费者如何避开“生鲜灯”误区。

什么是“生鲜灯”?

作为一种不会散发热量的冷光源灯具,它们就是各种肉类、瓜果蔬菜效果最好的“美颜滤镜”。

在各大网购平台上,销量高的“生鲜灯”月销上千,在商品的详情介绍页面,商家用“好生意都用生鲜灯”“好看才好卖”“不好看,谁会买?”“使用普通的照明灯,肉质略显发黑,无法激发客户的食欲”等标语描述该商品。


根据客服人员介绍,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灯光搭配方案,以4平米左右的肉摊为例,某生鲜灯店铺建议,装3个红白光的75瓦“生鲜灯”即可。

看似是白光
其实大有乾坤

随着“生鲜灯”需求变多,在颜色上,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也进行了“细分”。


有网店在商品分类中明确:最新款猪肉灯(红白光)特殊光色肉显红白;“豪华烧腊烤卤肉鸭烤鸡”则适用于红黄光;专业熟食灯标注了红暖光;专业蔬菜灯标注了绿白光。此外,还有部分灯具有遥控器调光功能,写明“多红多白都可以调”。


有记者走访发现,部分超市中的LED灯也有“乾坤”。黑色灯罩内围绕中间的发光管,布满了白色的小灯珠。尽管光线看起来都是耀眼的白色,但在不同商品区域营造的视觉效果却不同:水果和糕点区域,灯光照射的区域呈暖黄色;生肉和肉制品区域呈艳红色;水产品区域光线明显偏冷偏蓝;生肉摊上则悬挂着一种圆形灯罩LED灯,小灯珠更密集,灯光照射下肉质显得很新鲜。

明确!“生鲜灯”将不得使用

市场监管总局7月22日公布《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明确,不得使用对真实色泽等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掩盖肉菜变质的情况。


《办法》中针对群众反映“生鲜灯”误导消费者问题,明确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另外,《办法》还明确,结合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以个体散户为主的突出特点,按照“警示为主,拒不改正再处罚”的基本原则设置法律责任,将部分条款的罚款起点适度下调。


禁用“生鲜灯”看似一件小事

其实关涉一件大事




解放日报评论:有人可能认为,“生鲜灯”只是给生鲜农产品“加个滤镜”“美个颜”,没有实质性改变商品质量,也没有剥夺或者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权,为什么要禁用呢?对此,有法律界人士分析指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外观、颜色、光泽等感官性状都是判断农产品品质优劣和新鲜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的重要依据。“生鲜灯”明显改变商品的部分感官性状,掩饰了商品的真实信息,有可能对消费者的感官认知造成误导,进而误导他们的消费决策。

除了违背法律规定之外,“生鲜灯”还有违诚信精神,体现出商家有意误导消费者的“满满套路”。打开某知名电商平台,在一家“生鲜灯”热销卖家的网页上,赫然就是普通灯和“生鲜灯”照明下,肉类摊台截然不同的两种视觉效果。普通灯一张配以文案“不好看,谁会买?”“使用普通的照明灯,肉质略显发黑,毫不新鲜,无法激发客户的食欲”。“生鲜灯”一张则称“生意好不好,卖相很重要!”“使用生鲜灯之后,肉质显得更加新鲜,瞬间留住过往的人群”。这些宣传文案精准地表达了使用“生鲜灯”商家的小心思,那就是通过特殊灯光的美化效果,甚至“一灯遮百丑”来实现成功销售。然而,那些被“滤镜、美颜”所“套路”的消费者,其实会留下糟糕的消费体验。试想,如果消费者在商场里购买的明明是颜色鲜红的新鲜肉,到家却发现“变”成了颜色发黑、肉质黯淡的“陈肉”,他们的心情能不懊恼吗?他们下次消费,还愿意选择同一个地方再被“套路”一次吗?

禁用“生鲜灯”看似一件小事,其实关涉一件大事。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居民消费,涉及家居、汽车、电子产品、智能消费等重要行业和领域。不断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体验、提高消费效能,当然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一种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里,消费者的权益可以得到更好的尊重和维护,消费者也更加愿意消费、敢于消费、乐于消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度美化甚至“一灯遮百丑”的“生鲜灯”,一些夸张到严重失实、涉嫌虚假宣传的电商“卖家秀”,涉嫌危害消费者健康安全的各种“科技与狠活”,以及这些现象所代表的那种营销“套路”和消费“陷阱”,都应该从各个市场领域、各行各业中清除、摒弃,以切实维护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上海新闻广播、九派新闻、新民晚报等
相关作者:封寿炎等
微信编辑:纳米
校对:凯莉


◢ 猜你喜欢↓↓
豆瓣8.5、票房破亿,《芭比》排片逆袭激增!同日上映的另一部喜剧为何口碑暴跌→
近年来最大规模!200多位港生来沪“打工”:特别喜欢上海人的分寸感
精神压力最大的竟是20-30岁人群!这届年轻人要去心理剧团找答案?
17岁少年遭枪击身亡?湖南警方通报
汉堡里的牛蛙没炸熟?肯德基工作人员回应→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