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放开落户条件,浙江究竟想要多少人?还能装下多少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东局 Author 持平俊锰王术竣之
“发展”是《方案》的关键词。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人口大数据与政策仿真(工作坊)研究基地主任、宁波工程学院“一老一小”发展研究院院长米红表示,落户政策如何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升级,浙江做了很好的尝试,政策后续影响仍需密切关注。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表示,《方案》重点并不只是大家第一眼看到的针对省外人口的“抢人才”,更重要是从共同富裕出发点,推动省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针对农业转移人口,浙江的《方案》正谋求省外“抢人才”,省内“市民化”,两者构成理解《方案》的两条逻辑线。
把更多人留下
放开放宽落户限制是大势所趋。放眼长三角,目前除杭州外,仅上海、南京、合肥、苏州等城市还有落户限制,但无不在逐年放宽要求。
浙江落户政策调整是一个渐进变化,只是这次政策实施范围更广、力度更大。米红介绍,近年来,浙江本地户籍人口始终是负增长,本地人生育率不高;同时随着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外来务工人员出现回流潮。在此背景下,浙江希望通过落户政策调整把更多人留下。但米红认为,放开落户后,可能出现一拨落户小高潮,但不会爆发式井喷,更不会让社会公共服务压力骤增。
这一说法,此前已被王萍的研究证实。2021年,安徽省农民工研究中心、阜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王萍曾访谈在沪苏浙打工的12位安徽务工人员,其中仅2位将户口从安徽老家迁出。绝大多数人并不愿意迁走,最主要的因素并非户籍制度,有人考虑回乡养老,而更普遍的原因是收入水平和经济条件。“一个人在外打工,各方面支出有限,如果落户了,可能要把整个家庭都迁入城市,需要更大的住房、更高的生活成本。”
本次浙江在省级层面统一规定,在李杨看来,是给浙江省其他城市完善落户政策注入强心针,同时也给有意在浙奋斗创业、安家落户的外来人口吃下定心丸。对于“吸引人们来浙江买房”的说法,米红表示,放开落户可能对当下楼市有所提振,但解决更多人才的住房问题仍需要公租房、廉租房等配套政策辅助。曾刚提醒,户籍放开不能一蹴而就,而要有步骤地推进,否则容易造成配套服务跟不上的问题,像国外的贫民窟就是典型的例子。
与此同时,以往捆绑在户口上的公共服务资源正逐渐解绑。王萍观察到,在长三角一体化后,安徽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浙江城市的医院同样能用,实现异地结算;随着政策进一步放开,子女教育问题已逐步与户口脱钩,如当地有空余学位,租房也能入学。
让更多人“进城”
《方案》的更重要着眼点则是推动省内农业人口进城落户。
对于“浙江农村人根本不想落户城市”的观点,多位专家均表示的确存在这种客观情况。米红分析,其原因在于很多农业户口与其农用地、林业等自然资源紧密联系,附加着可观且稳定的经济价值。曾刚同样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浙江农村户口比城市户口还要“金贵”,不少农民“舍不得”农村户口,因为农村户口背后是土地租金、集体企业分红等现实收益。为解决农民“市民化”进程中的烦心事,《方案》提出,“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不得以退出上述权益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近10年来,浙江多地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将公共服务拓展覆盖至常住人口。李杨举例,下辖义乌、东阳的金华市,在2020年就已全面放开城镇的落户限制,城镇地区房屋所有权人、租赁人员和合法稳定就业人员均可落户,《方案》进一步明确这一政策导向。同时,“无工不富”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浙江的非农化发展水到渠成,此举有利于浙江从省级层面为全国率先进行经验探索,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