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月4日17时45分许,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蒙吉·G·巴文迪(Moungi G. Bawendi)、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路易斯·E·布鲁斯(Louis E. Brus)和美国纳米晶体技术公司前首席科学家阿列克谢·伊基莫夫(Alexei Ekimov),三人平分奖金,以表彰他们在发现和合成量子点(quantum dots)方面作出的贡献。
2023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由去年的1000万瑞典克朗,增加到11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725万元。据诺贝尔奖官网(www.nobelprize.org)资料,蒙吉·G·巴文迪1961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88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IT) 教授。路易斯·E·布鲁斯1943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196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ProSamuel Latham Mitchill荣誉教授兼特别研究科学家。阿列克谢·伊基莫夫1945年生于前苏联,1974年获俄罗斯科学院Ioffe物理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曾任美国纽约纳米晶体技术公司首席科学家。插曲:诺贝尔化学奖信息发布“闹乌龙”
据环球网消息,值得注意的是,据瑞典媒体报道,在距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评选结果发布仅剩约四个多小时前,瑞典皇家科学院竟然发生误发电子邮件的“乌龙事件”。
据报道,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最早将于当地时间今早11点45分公布,但瑞典皇家科学院早在07:31就发出了一封标题为“他们为纳米技术播下了重要种子”的电子邮件。邮件中将美国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的Moungi G. Bawendi,美国量子晶体科技公司的Alexei I. Ekimov和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Louis E. Brus列为获奖者。事发后,诺贝尔委员会及时进行了澄清,诺贝尔化学委员会专家海纳·林克对当地媒体表示:“我们还没有做出决定,所以发布新闻稿绝对是一个错误。”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卡罗琳·贝尔托西(Carolyn R. Bertozzi)、丹麦化学家摩顿·梅尔达尔(Morten Meldal)和美国化学家卡尔·巴里·夏普莱斯(K. Barry Sharpless)。获奖者们对“链接化学和生物正交化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 (Benjamin List) 和美国科学家戴维·麦克米伦 (David MacMillan),以表彰他们对不对称有机催化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埃马纽埃尔·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们在“凭借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方面作出的贡献。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约翰·古迪纳夫(John B. Goodenough),斯坦利·威廷汉(M. Stanley Whittingham)和吉野彰(Akira Yoshino),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贡献。201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美国科学家乔治·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国科学家乔治·保罗·温特(Gregory P. Winter),以表彰他们在“酶的定向进化”以及“多肽与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领域的贡献。
本文综合自:@科学网、澎湃新闻、封面新闻、新民晚报、每日经济新闻、环球网等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咚咚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