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亿人次
7534.3亿元
这是刚结束不久的
中秋国庆假期
国内出游人数和实现的旅游收入
这个数据是高还是低?
大家的心态可能都觉得要和疫情前比
按可比口径,今年中秋国庆长假的旅游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4.1%,旅游收入较2019年同期增长1.5%。
这是2020年以来国庆假期的旅游成绩首次恢复至2019年以上的较高水平。
具体来看的话
有几个数据值得注意
“双节”旅游数据公布后,部分网友并不看好,他们觉得只是人流量大了,消费能力并没有恢复。这个结论是错误的。从数据上来看,虽然没有呈现爆发式增长,但消费能力已十分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也远超今年此前假期情况。根据文旅部的数据计算,今年“双节”人均消费金额为912元,相比今年端午和五一假期,已有较大增幅,分别增长了159.1%、68.8%。而对比近五年的同期情况,今年国庆的人均消费情况也已超过2019年,增长了9.8%。不过,因为今年国庆中秋连假,如果计算人均每日消费情况的话,今年还是比2019年略低一些,但差距并不大,只下降了3.9%。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今年中秋国庆假期(9 月29 日至10 月6 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4.58 亿人次,是2020年以来的最高数据,但是却不及2019年同期的6亿人次。在交通运输部的统计中,今年假期期间,全国日均发送旅客人数为5681万人,其中公路的日均发送旅客量为3579人次,占六成以上,其次是铁路,日均发送旅客量超过1680万人次,民航日均发送旅客量则在213.5万人次。和2019年同期数据相比,铁路和民航同比2019年增长了22%和13%,尤其是铁路,9月27日-10月6日,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已超过1.6亿人次。在9月29日,铁路单日客流量创造了超2000万人次的历史新高。民航业213.5万的客流量不仅超过2019年同期,还超过今年“五一”假期和暑运(日均分别为188、210 万人次)。航空业的复苏还表现在价格的走高。假期里,国内单程含税机票均价为1037 元,较2019 年国庆假期增长21%;跨境单程含税机票均价为2213 元,较2019 年增长29%。总体下降的因素是占据发送旅客量最多的公路,今年客流同比2019年下降了48%。这个数据的下降,一方面是发达的高铁,争夺了大量公路客源,另一方面,是统计口径的问题,交通运输部数据统计并未包含自驾出行。从高速公路的流量数据上看,开车上路的人越来越多了。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的高速公路流量达到4.87亿辆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了38%。据神州租车统计,节日期间租车呈现“全面开花”景象,“大交通+落地租”订单增长超300%,全国平均出租率超90%,峰值出租率超95%,日均取车量同比增长30%,峰值持续时间较长,多项指标均刷新历史纪录。得益于假期变长,单均租期显著增长超30%;新用户订单占比约四成,新能源车辆订单量同比上涨超300%。如果算上自驾的人,今年的客流量未必比2019年少。相比2019年,放映场次多了、票价贵了,但观影人次少了、票房收入低了。根据拓普数据,假期间放映场次达353.1万场,较2019年同期增长35%,票价增长了11.4%,但全国票房收入仅有27.31亿元,近五年来仅高于2022年,相比2019年下降了38.8%。不过,从城市方面来看,三、四线城市票房同比2022年增幅较多。五线城市票房同比去年增长最多,达到135.2%,其次是四线、三线城市,分别增长118%、99.2%。与2019年相比,今年国庆档的票仓人次结构体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三线及以下市场占比上升显著。除了出行忙,演艺市场和亚运赛事的火热也分流了电影市场。全国范围内,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9月29日至10月6日,全国营业性演出44237场,相比去年增长了227.68%,也远超2019年同期水平。北京在“双节”期间累计举办了358台2017场线下营业性演出,日均演出场次多达252场,包括2台3场大型演唱会、2台4场音乐节,共吸引观众约55万人次,票房收入达到9000万元。票房收入也达到20.05亿元,同比去年增长322.14%,与2019年同比增长82.60%。丰富的体育赛事也吸引了众多体育爱好者,包括杭州亚运会、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网球大师赛等。据报道,本届亚运会一共出售了超过 305 万张票,票务收入超过 6.1 亿元。其中,在10月1日国庆节当天达到观众人数的峰值,为29万人。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亚运会正巧赶上了国庆中秋“黄金周”,为出入境旅游市场注入了新的变量。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查验出入境人员1181.8万人次,日均147.7万人次,是2019年同期的85.1%。亚运会的助推作用也较为明显。飞猪数据显示,亚运会期间,飞往杭州的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20倍,杭州目的地火车票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4.7倍,杭州赛事场馆周边的酒店预订量同比去年增长超3倍。入境旅客的到来也同时拉动了消费。支付宝平台数据显示,开赛以来,入境游客使用支付宝日均支付笔数环比8月增长68.8%。值得一提的是,“双节”期间港澳居民入境旅游、探亲需求旺盛。10月2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单日通关车辆首次突破1.4万辆次,刷新港珠澳大桥通车以来历史最高纪录,客流超10.7万人次,创近四年新高。港珠澳大桥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中的作用越发明显。从航班量来看,跨省旅游市场已经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水平,但跨境航班仍有提升空间。以上海浦东为例,今年9月的国内航班总量已经超出2019年同期21.83%,而国际航班仅恢复至疫情前的六成。西安咸阳、昆明长水、重庆江北机场的国际航班量也只达到2019年的1/3左右。在目的地的选择上,仅东南亚、东亚占比就超过75%,其中又以“老邻居”韩国、泰国和日本最多。大洋洲、北美、中亚等地仍然较少。逛商圈、品美食,城市旅游最先拉动的是餐饮与零售的消费。根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信息,在“双节”前两天,各城市的商业圈、步行街“人满为患”。其中,全国示范步行街客流量同比去年增长68.6%、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同比去年增长99.2%。以上海为例。在节日期间(2023年9月28日至10月5日),上海35个重点商圈进店线下客流总量达到3789万人次,同比去年增长达到34.6%,并且也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增长19.8%。巨大的人流量为上海带来超过449亿元的线下消费金额,其中外来消费金额达到163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18%。从美团平台的数据来看,大闸蟹、牛排、火锅是游客最爱的外卖菜品。有人选择假期出游,也有人选择“居家度假”——改善家中设备、提高居家舒适度,各类家电换新成为“双节”新趋势。根据苏宁易购的数据,在9月28日至10月6日,家电家装订单量同比增长122%,大部分集中在厨房、阳台场景,占比达到六成。包括烟灶套装、洗烘套装、智能清洁机器人,同比增幅分别达到100%、85%、83%。而根据商务部数据,家具换新也呈现智能化、绿色化的趋势。在部分电商平台中,新风空调、节能热水器、智能扫地机等产品销量同比增长1倍以上。而随着出行方式的升级,自驾游的热潮也带动了汽车相关商品的消费。京东消费数据显示,在9月23日至10月1日,汽车保养套装需求激增,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4%。为了保证自驾旅行的舒适度,也有不少消费者提升车内装备。其中,汽车音响是首选。长途旅行可能会对车辆零部件造成损耗,因此汽车保险、应急设备的消费需求也有所增长。数据显示,在京东平台上,轮毂配件的销量同比增长137%,拖车绳、检修灯也分别增长了34%、33%。“双节”消费市场的火热是个好迹象,显示出当前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趋势,充满着活力与韧性。后续,各地各级政府、商务部门还将继续落实、开展促消费政策,营造良好消费环境,激发更大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