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进博会上的“老外”开始说中文

王海燕 上观新闻 2023-11-30


中国大市场的吸引力有多大?进博会上说中文的洋面孔,是一个指标。


进入“四叶草”、走访各展台,你会发现,不需要携带任何翻译工具,到处都有会讲中文的老外。从国际知名品牌CEO到一线营销人员,大家不仅秀出品牌展品,更秀出深厚的中文功底。


在一家伊朗芳香精油企业展台,27岁的伊朗小伙为自己特意起了一个中文名字“新浪”。他能流利地说出每一款产品的中文名字、使用攻略。他还说,中文为他打开一扇通向中国、通向世界的大门。


来自乌拉圭的白山客身高一米九,吹着海风长大的他在展馆里格外引人注目,不少展商排着队找他合影。他一张嘴就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向来客们介绍起乌拉圭的宝藏展品——紫水晶。


在服务贸易展区,戴德梁行英国高管林荣杰正在和老朋友叙旧。借着进博会,他这次来到上海“再续前缘”。他说,自己每天清晨都会练习说中文,让自己能够听懂中国语言、读懂中国文化。


在俄罗斯展台,一位观展人本想用英文问价,没想到俄罗斯姑娘一口流利的中文对答如流。她说,中文讲得好,能让展品更有竞争力……


进博会上的中文热,亦是全球中文热的缩影。一位往来中埃之间的中国商人感叹,几年前要在埃及找一位会说中文的阿拉伯翻译很不容易,如今这已不再是难题。在伊朗等国家,只有高考成绩最优秀的学生才能“挤”进中文系。据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1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开设中文课程的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共8万多所,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


这是汉语的魅力,更是中国大市场的魅力。在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在“脱钩”“断链”的杂音不断的时候,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中国让世界看到了更有潜力的合作前景,让进博会参展企业看到了宝贵的商机。这个世界共享大市场,打开了未来发展的想象力,不仅让跨国企业巨头们受益良多,同样惠及发展中国家的田间地头。


英国历史学家彼得·弗兰科潘说,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唤起了人们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回忆。今日纵横交错于亚洲,将中国与欧洲、里海、高加索山脉、波斯湾和东南亚等各个角落连接在一起的新交通干线,追随的正是当年那些带着货物和信仰四处奔波的旅行者、朝圣者、贸易者的足迹。如今,这个速度加大,不仅是旅行的速度,商品贸易的成交速度,还有相互交流和学习的速度,包括语言学习的速度。


中国大市场正成为世界大机遇,独具魅力的中国语言,则是开启这个大机遇的又一把钥匙。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王海燕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皮小姐


◢ 猜你喜欢↓↓
“进博会展台也是我们的课堂”!连日来,上海企业掌门人做了这些学习笔记……
上海一居民买了法拍房10年住不上,多次诉至法院均败诉,今年终于……
年轻人要学这个“新奇”专业,家长一听脸都黑了……就业形势如何?
交警执法也要说“公主请下车”?网络用语不是洪水猛兽,但也应有底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