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两条小马路完成更新,300米马路有4个公园!不仅是拍照打卡地,还更具烟火气与人情味
仅300米长的小马路上镶嵌了四个口袋公园,经常有老人坐在公园中,浸润着暖阳,织毛线、聊天;开了20年的街边生活小店,在居民的呼声中被纳入了街区更新的项目中,店面干净亮堂了,入口处安装了方便老年居民的坡道.......11月21日,黄浦区发布了“一街一路”社区更新项目的最新成果,两条市中心小马路——西凌家宅路与淡水路首批完成了街区更新,烟火气更足,人情味也更浓。
“小金陵路”风情更浓
西凌家宅路(东起西藏南路,西至制造局路)是一条热闹的小路,全长300多米,两侧集中居住了1.3万居民,沿街有80多家餐饮、菜场、便利店等生活小店,烟火气很浓。
西凌家宅路上最有特色的是一排“骑楼”。街区一侧有一排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住宅,模仿了历史街区金陵路上的骑楼造型,在一楼顶部也打造了一排“骑楼”。这条路也因此得名“小金陵路”。
“骑楼”下方都是生活小店,原来店主各自经营,自理一方天地。“雨水管、空调水管、各种电线在头顶缠绕着,一走进‘骑楼’下感觉很压抑。”一位居民说。半淞园路街道对西凌家宅路实施更新时,重点更新了“骑楼”的景观。“我们用暖黄色搭配红棕色,进一步凸显出‘骑楼’的南洋风情。同时,梳理杂乱的元素,将68台空调外机从门廊处统一移至店招店牌背后,消除商铺间的台阶落差,将雨水管、空调水管进行调整。”街区更新设计师说。设计师还在店铺门套与台阶中嵌入灯带,打造了独特的夜晚“小金陵路”风情。
原来的街区两侧基本上没有供人休憩的空间,更新中,沿街的“灰色”空间被梳理出来,改造成让居民可以停下脚、坐下来的空间。在这里,走几步,便可遇到一个口袋公园,短短300米小路上竟有四个口袋公园,居民投票为花园命名:遇见、同坐、时光、朝夕。花园内设置了很多可以休憩的座椅,是周边居民现在使用率最高的地方。当天,在同坐公园中,几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坐在一起休憩,有的在织毛衣、有的在聊天,有的刚买好小菜,回家路上停下来歇歇脚。
除了更新街区的硬件,街道还着重营造街区的软环境,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治理,促进本地商居共融。街道在这条路上成立了西凌家宅路商居联盟,讨论形成了《商居联盟友好守则》,发起了“西凌生活节”,邀请居民通过游戏化走街的形式探索西凌家宅路的特色。
“高大上”背后的小路更接地气
淡水路是有百年历史的小马路,紧邻新天地商圈,居民区与沿街小店交错分布。“新天地周边不缺少高大上的空间,也不缺少有情调的地方,但能让周边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可以随意坐坐的地方并不多。”淮海中路街道党工委书记陆晓钧坦言,更新中,街道向自身挖掘空间,将一些处在沿街的政府办公场地腾出来,为社区居民新增了一批公共服务设施与空间。
咖啡飘着香气,画室是敞开式的设计,空间深处有一处袖珍的多功能厅,最难得的是户外有一处小花园,梧桐树下设置了两排休憩座椅,随时欢迎居民、白领走进来坐坐。这是刚刚开放的“零距离家园”,占地200多平方米,内设咖啡馆、亲子画室、自习室等共享空间,是周边居民与白领触手可及的生活休闲好去处。住在淡水路合肥路路口的邵阿婆说,自己住在石库门里弄房,家里空间小。原来想和邻居聊天,只能去复兴公园坐坐;但天气不好的时候,在室外坐着就很不方便。现在,“零距离家园”开放了,自己走过来,只要过一条马路,很方便。据悉,这处“零距离家园”被交给了一家公益组织运营,通过社会化运作将引入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
市中心寸土寸金,新天地更是钻石地块。“零距离家园”原址是街道一处办公空间,街道将办公人员迁走,空间开放出来,让居民共享。
街区更新落脚点是服务居民、便利居民。淡水路、合肥路路口有三家小店——水果店、蔬菜店与肉食店,都经营超过了20年。三家小店面积加起来不足30平方米,却承载着周边三个居民区“柴米油盐”生活需要。街道在对淡水路进行更新时,周边居民主动提出,能不能对三家大家常去的小店进行一下改造。
在征询了三家店主的意见后,街道通过公益项目认领形式,由辖区企业出资、辖区内的青年设计师出力,对小店进行了改造。历时半个月改造,小店面貌大幅改善:店堂整洁干净,店门口安装了方便老年居民进店的上下坡与扶手。水果店经营者老郑说,过去的经营环境的确很差,这次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店重新进行了改造,自己以后会持续经营,更好地服务周边居民。
黄浦区地区办负责人介绍,“一街一路”是黄浦区今年以来推出的社区治理项目,10个街道各聚焦一条小路或一个街区进行打造与更新,重在解决居民生活痛点,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 猜你喜欢↓↓
上海“最有年味”菜场年底关闭!阿姨爷叔横跨大半个魔都来买:菜实惠,和摊主感情深…
全程镇定!上海80岁老太面对歹徒六小时,给儿子发了条英语短信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