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200多个小区都有TA!还曾与居民发生冲突...如今密度如何?最新普查结果→

陈玺撼 上观新闻 2023-12-23

在城市里

偶遇野生动物是一种美好

但是,当野生动物数量太多

上班、下班,甚至倒垃圾时频繁遇见

也许就会变成一桩烦心事


这些年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在上海部分小区就经历了

这样从美好到烦心事的变化

甚至引起了居民惊恐



所幸

在相关管理部门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

貉在部分小区的遇见概率下降了


昨天

今年夏天启动的第二次“貉口普查”

公布了调查结果


300多人次市民志愿者和54位专业领队分组对松江、青浦、闵行三个区的90个小区进行多次“地毯式”调查后,发现貉在上海扩张的步伐有所减缓,在社区里定居的貉的密度比第一次“貉口普查”有所降低。


市民志愿者是“貉口普查”的重要力量。上海市林业总站供图


300多个点位发现貉


近年来,作为耳熟能详的成语“一丘之貉”的主角,以及在上海具有代表性的“进城”野生动物,貉并未在科研、学术领域得到足够重视,时至今日,仍有许多人将貉与浣熊、黄鼬、野狗等动物混淆。


随着四五年前貉在上海多个小区的显著性骤然增强,局部区域出现的种群爆发曾引发人与野生动物冲突的案例,让民众对于“人貉冲突”的担忧日益加剧,深入了解貉就必要且迫切了起来。


2019年,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联合发起了“貉以为家”项目,并在2022年启动“貉口普查”,这是我国第一个在特大型城市以公民科学的组织方式进行的城市野生哺乳动物调查活动。


深夜邂逅貉。王放摄


“貉以为家”和“貉口普查”取得了许多宝贵的发现和结论。首先是计算出了有貉分布小区的貉密度:被调查的50个小区中有22个有貉分布,平均每个小区有10.82只貉,平均密度为1.08只/公顷。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表示,如果将1.08只/公顷视为基准值,小区内貉的密度不超过它,貉就基本处于“潜伏”状态,居民遇到它们的机会较小,甚至很多居民完全不知道小区里有貉,即使“在同一屋檐下”,也能基本相安无事。


但如果小区内貉的密度远远超过它,会大幅增加人貉相遇甚至产生矛盾的概率。在22个有貉分布的小区中,有7个小区貉不少于10只,6个小区貉密度超过1只/公顷,最多的一个小区有超过50只貉,密度达到5.8只/公顷。


王放表示,以第一次“貉口普查”平均密度1.08只/公顷计算出的貉总数,与前几年研究团队预估的上海野生貉数量较为接近,约在3000只至5000只。


根据2021年、2022年组织的问卷调查,结合走访调查、志愿者反馈,以及林业部门提供的12345平台相关投诉信息,截至去年11月,上海至少有260个社区或绿地有貉分布,除了崇明,上海其他区均记录到貉,松江、青浦、闵行3个区的貉最多、分布最集中,“今年估计有野生貉分布的小区、绿地、学校等点位已超过300个。”


志愿者在调查小区时拍到的貉,佩戴了GPS项圈。均孙恭昊摄


小区貉密度降低六成


经过一年,上海野生貉的分布密度是向更容易管控还是更难管控发展?第二次“貉口普查”的结论是:更可控。


首先是有貉小区的数量。第二次调查涉及的90个小区中,40个有貉分布,有貉小区的比例与第一次调查基本持平,均在四成左右。


其次是貉的密度。第二次调查中,40个有貉小区的貉平均密度为0.43只/公顷(最低0.07只/公顷,最高1.66只/公顷),调查人员遭遇貉的概率为1.15只/公里样线,相比第一次调查的1.08只/公顷、2.8只/公里样线,分别降低了60.2%和58.9%。


调查组用一张均匀的网格表(每格的长度与宽度均为3公里)覆盖三个区,去掉表格边缘网格内土地面积小于网格面积50%的网格,得到177个网格。图片来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图片来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分析典型小区个案,貉密度和遇见貉的概率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九洲大唐花园、开元新都、御上海、月亮河桂园、米兰诺贵都、绿地·蔷薇九里等6个小区连续两次被列为“貉口普查”对象,除了绿地·蔷薇九里,其余5个小区都在第二次调查中出现貉密度和遇见率的显著下降。


图片来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王放表示,貉密度和遇见率的显著下降是一种积极变化,既显示了野生貉的数量在向可控的方向发展,还让大家看到了“进城”野生动物和人类长期共存的更多可能性。


“我们在秦岭、太行山、四川等地进行的野外调查发现,当地野生貉的密度约在0.1只/公顷以下。”王放表示,这是基本没有人类干预和影响下的数据,随着越来越多上海居民对野生貉采取科学理性的态度和行动,未来上海野生貉的密度很可能进一步降低,向0.1只/公顷靠拢。


这项研究也为野生动物保护部门提供了一个基准。


“每公顷多少只貉才合适?这其实是一个生态承载力的问题,也是周边居民容忍度的问题,可是我们过去并不清楚具体答案。”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表示,有专家提出1只/公顷是一个相对合理的城市野生貉密度,随着调研的继续深入,将来进一步细化,就能明确全市各区域野生貉的“承载界限”,经过评估,如果貉的密度超过了标准数值,相关部门就要采取行动。


将貉的经验复制推广,将来城市中多种野生动物是否采取收容、野放等干预措施,都将有科学的参考标准。


据透露,上海已有多支科研团队正在关注野生貉自然生境的修复营造问题。这颇有远见,也很有必要。“我们在和上海市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等单位研究貉的‘自然食谱’,想知道它们在自然环境里喜欢吃什么,进而为上海打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绿化和林地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王放表示,上海正在打造的环城生态公园带就很有可能成为将来野生貉的主要聚居地,这片巨大的生态空间如果深受野生动物的欢迎,有望分担中心城区貉密度过高的压力。


在上海,野生貉似乎有随着河道扩散的趋势。图片来源:王放


让“自然之手”接管


一般貉一年一胎可产五六只崽,有研究认为,在居民的持续投喂下,这些幼貉不愁吃喝,存活率相当高,一个现存20多只成年貉的小区,经过一年的繁殖,有可能将种群数量增加到100只以上。


“人为干预少了,‘自然之手’就会接管,调控貉的数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科学顾问冯一迪表示,根据目前的研究,没有人的干预,食物短缺、疥螨、寒冷的冬天、车祸、较深的水体、被人类毒杀的老鼠和昆虫等都可能危及野生貉的生命。此外,在国内一些城市,狗獾、野狗等野生动物已被证明与貉存在竞争关系,明显压缩了貉的生存空间。


事实证明,人类“管住自己的手”,就能管住在吃喝上对貉的影响,这也是人类活动目前对貉的最大影响。


“小区管理不善导致的垃圾外溢和无序投喂猫粮,是大幅增加小区内貉显著性的两大因素。”王放表示,“貉口普查”发现,垃圾外溢和投喂猫粮最多可将貉的遇见率分别增加101%、88.6%,在一些同时存在垃圾外溢和投喂猫粮的小区,貉的遇见率可达无垃圾外溢、无投喂猫粮情况下的2.9倍。


“在人为的不科学对待甚至‘溺爱’下,许多野生貉已经发生了习性的异变,对人类产生严重的依赖。”王放表示,几年前的野放试验中,通过监控貉脖子上佩戴的GPS项圈,发现许多貉试图“逃回”城区,而非人们觉得更适合它们生存的天马山、辰山等郊野空间,由于无法在短期内改变对人类的依赖,以及对自然环境缺乏足够的应对经验,它们中的大多数在游荡中死于各种意外。


貉在夜色中翻找垃圾。武亦乾摄


亡羊治牢,为时未晚,2022年以来,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通过走访、科普讲座、设置科普宣传牌、发放科普海报及《上海城市常见野生动物“怎么办”社区管理手册》等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行动,总结并普及“四不”原则(不害怕、不投喂、不接触、不伤害),明确提出猫粮及垃圾管理等建议,让不少曾因与貉“在同一屋檐下”的小区逐步消除了疑虑和烦恼。


2020年夏天,因为媒体报道有几十只貉在小区里出没,松江区米兰诺贵都小区一时成为关注的焦点。当时,小区在林业部门、高校、社会组织的共同指导下,通过加强生活垃圾投放点的管理、抽干景观水体和喷水池等水源、与爱猫人士协商规范投喂方式等措施,很快就将一部分貉“逼”走。这让米兰诺贵都成为许多受貉困扰小区学习的榜样。


“今年有关貉的投诉几乎没有。”泗泾镇向阳桥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洁表示,从去年开始,米兰诺贵都的居民普遍反映不像以前那样经常看到貉了,连深夜、凌晨巡逻时最容易邂逅貉的保安也说很难见到。


她觉得,能够控制好貉的数量,还与去年到今年在貉的非繁殖期(每年9月至次年3月)及时填补小区建筑物沉降缝有关,“借住的房子没了,就要搬家了。”


第二次“貉口普查”显示,米兰诺贵都的貉密度从第一次调查时的5只以上/公顷骤降至不到0.5只/公顷。


许多貉相中了小区里的墙缝、废水沟,在里面筑巢生育。郑运祥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陈玺撼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安通



◢ 猜你喜欢↓↓

上海下周冷空气再度返场!还没降温就手冷?有人意外确诊肿瘤...症状太狡猾→

刚刚,这个国家宣布:对中国游客免签!

上海这家经营17年的超市闭店,爷叔表示遗憾:到月底都要拆掉了

网红博主突然离世,年仅34岁!合伙人发文:冬天开车一定要检查这里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