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复旦博士、精英、学霸...每周日都去做同一件事,还有人弃报北大,就因这个合唱团→

上观新闻 2023-12-2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候场时刻 Author 吴桐 董天晔

每周日下午,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新闻发布厅就变成复旦大学回声(Echo)合唱团排练厅。离排练还有一小时,洪川提前抵达,升起窗帘,打开一扇扇窗户,窗外是沐浴在阳光下的梧桐和香樟。


洪川是回声合唱团(Echo合唱团)艺术总监及常任指挥。这位复旦大学社会学博士、某私募基金合伙人13年来几乎每个周日下午都与这支合唱团一起度过。他是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一万小时定律”的真实写照:没上过音乐学院,没念过指挥专业,却因热爱和日复一日的训练,技艺至臻完善,成为多家合唱团艺术总监和客席指挥。

洪川指导复旦大学回声(Echo)合唱团排练

本学期,复旦Echo招收了48位新人,让全团人数飙升至150人,每次排练,团员们从几个不同的校区赶来。洪川带来一个智能考勤机,通过人脸识别打卡。“每次点名都要花15分钟,这样就可以把时间节省下来了。”

排练不能迟到,也绝不拖延,分秒必争,是Echo一贯的风格。在洪川看来,守时不是小事,而是公民意识、契约精神的体现。在准时高效前提下,一周排3小时,一学期排12-15次,这支学生合唱团就能掌握十余首曲目,在专业剧场完成一场公开售票演出。

从拿到谱子到走上舞台,不超过48小时。对一支新人颇多的业余合唱团而言,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周日下午,复旦大学回声(Echo)合唱团在正大体育馆排练,隔壁正在举行乒乓球比赛

“非常严谨,非常学术”

合唱团发声的一刹那叫作“起声”,这是鉴别一支合唱团好坏的基本标准之一。排练厅里100多位团员,约三分之一是新人,如何让他们的“起声”坚决、精准、干脆?

在几次不尽如人意的“起声”后,洪川从口袋里掏出一串钥匙,往空中一抛,钥匙在空中划出一道抛物线。他请团员们预测钥匙掉落在地上的时刻,用手打出拍子。神奇的是,几次实验后,“起声”就从混乱逐渐变得统一。

“小泽征尔的老师、日本指挥教父斋藤秀雄就常常通过物理学的理论去拆解指挥法。钟摆的运动周期为何可预测,就因为它遵循恒定的重力加速度。”洪川说。

排练厅里

合唱团里,有不少来自物理系的同学,今年大四的复旦大学回声(Echo)合唱团团长罗超就是其一。关于歌唱跟物理学的关系,罗超自有发言权。他举例,用筷子敲击玻璃杯,水位越高,音调越低,这背后,就是物理学知识。而人的发声,共振、频率等概念,也都能被物理学解释。

“非常严谨”“非常学术”,这是复旦大学语言学研究生蔡可歆形容Echo的关键词。她记得刚进团时,洪川给新人培训,详解人体发音器官图。这张图,学语言学的蔡可歆再熟悉不过。在她看来,歌唱跟语言学有诸多关联,了解语言学知识,对于发音、咬字都有很大帮助。

2021年,Echo曾在上交音乐厅开日本合唱作品专场音乐会,演绎了相泽直人、木下牧子、三善晃、武满彻等日本现当代作曲家的合唱作品。筹备音乐会的过程中,蔡可歆建议成立翻译小组,将日语歌词翻译成中文,帮助团员和观众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意境。

复旦大学回声(Echo)合唱团部分成员

翻译小组很快成立起来,包含日语专业、语言学专业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小组里藏龙卧虎,翻译不仅追求信、达、雅,还追求押韵和可唱性。我翻译了两首歌词,希望做到汉语音节跟日语音节一一对应,还借鉴了不少20世纪初中文新诗的特色。虽只是印在节目册里,但大家都执着于每一个环节的严谨。”

Echo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洪川还记得,2010年,刚成立不久的Echo合唱团准备参加上海市第二届无伴奏合唱比赛,他被请去帮忙排练,结果大呼“上当”:“没一个音是准的,‍‍没一个节奏是对的,排练没有一次到齐过人。”

生气的时候,他摔过谱子,也放过狠话:不行就算了,别浪费时间。然而熬过艰难的几个月,Echo一举夺得比赛冠军。

陪伴Echo的13年,洪川形容是一个“药物研发”的过程。“经验积累得越多,你就会发现更多问题,这些问题你未必有解药,你必须‍‍不停探究背后的机制和原理,再对症下药,在临床中检验疗效。”在洪川看来,Echo最大的特点就是,这群“学霸”的接受速度、反应速度都极快,“药效”立竿见影。而在Echo研发出的药物,正被他运用于更多合唱团。

回声合唱团(Echo合唱团)艺术总监及常任指挥 洪川

通过100首歌认识世界

正大广场正在举行一场乒乓球比赛,时不时传来一阵欢呼声。但隔壁排练厅里,100多位Echo团员丝毫不被干扰,他们年轻、干净、温暖的声音,如同天籁。

本学期招新,有160多人报名,许多都是慕名而来。有新生填报志愿时,在北大与复旦之间选了复旦,理由就是Echo。新生的音乐素养也是水涨船高,不少担任过其他合唱团声部长乃至团长。

目睹招新过程,罗超笑着说:“要是四年前按这个标准,我肯定进不来了。”他还记得,当时面试设了重重关卡,测试音域、识谱、模唱能力等。“我基础不算好,是‘网开一面’进来的。但比起基础,Echo更看重你的潜力。”

复旦大学回声(Echo)合唱团部分成员

在Echo六年,蔡可歆印象最深的一场演出,是在大一暑假。作为新人的她就接到一个任务——参演上海交响乐团和演员‍‍王耀庆合作的交响乐剧《培尔·金特》。这是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为易卜生戏剧《培尔·金特》创作的26段配乐,其中有近10段包含合唱。她特意从厦门乘火车回到上海参加排练。合唱团一共排练了四天,先自己排,然后跟乐团合排,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

和蔡可歆一样,杨日易也加入Echo六年了。六年前,杨日易还是个不会读五线谱的“小白”,而今,他成了Echo的助理指挥。Echo带给杨日易的最重要的是开阔的视野,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给他的。“我唱过中文、英文、西班牙文、德文、俄文、拉丁文等不同语言的作品,通过音乐认识了一个广阔的世界,感受到人类文化如此丰富多彩。如果少了音乐,这个世界一定会无聊很多。”

在昆明读高中时,罗超曾参加校合唱团。他记得,当时一整个学期只学一首歌,目的是参赛冲奖。可是刚进Echo,他就收到厚厚一沓乐谱,包含十几首不同语种、不同风格的曲目,从一两百首世界各地的曲目中精选而出。如今他们正在排练的,有用日语演唱的宫崎骏电影音乐套曲,有美国民谣《Shenandoah》,还有青年作曲家潘行紫旻为Echo创作的《今生永相伴》。

复旦大学回声(Echo)合唱团部分成员

“曦园流水繁花烂漫,望道梧桐落叶依然。夹竹桃花芬芳满园鲜艳,香樟百年更加茁壮参天。大学精神在我胸中激荡,心无羁绊独立自在翱翔。博学笃志不忘心中理想,切问近思学子志在四方……”《今生永相伴》的歌词,融入了复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校训出自《论语》,“博学”二字被放在首要的位置。洪川希望,在Echo,团员们也可以在音乐的领域博采众长,进行一种文献综述式的系统学习。

“我们一学期学16-18首歌,四年远超100首。如果我们办一场英国合唱专场,就会挑选英国最重要的作曲家的代表作。四年下来,你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了解他们的文化。这比合唱技巧更重要。”洪川说。

复旦大学回声(Echo)合唱团在上海交响音乐厅演出 受访者提供

追求人耳难以分辨的精准

从侧台走到舞台中央,短短十几步,杨日易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是今年5月,杨日易第一次以指挥身份与Echo同台,在上海音乐厅演出《想要去旅行》专场音乐会。即使总谱已熟稔于心,还在学校预演过一次,他仍然被紧张感包围。

“在复旦的时候,做物理实验压力挺大的,但做实验允许你失败,失败了可以不断重来。演出不一样。”杨日易说。

杨日易指挥复旦大学回声(Echo)合唱团排练

2018年,回声(Echo)室内合唱团成立,杨日易是创团成员之一。这是一支集合精兵强将的室内合唱团,成员除了在校学生,还有眼科医生、商学院老师及金融、制药、互联网各行各业的精英。比起校内合唱团,室内合唱团在作品难度、艺术水准上都有所升级。

每周日下午,结束校内合唱团的三小时排练,杨日易总会匆匆赶到位于复兴中路的芥末音乐空间,开始室内合唱团的三小时排练。

多年来,Echo总是打游击一般四处“蹭”排练厅。如今,他们在市中心有了一间崭新的排练厅,由国内知名声学设计师设计。最近,室内合唱团正在排一套新曲目,12月24日晚将在上海交响音乐厅带来一场大提琴与合唱音乐会。

今年5月,复旦大学回声(Echo)合唱团在上海音乐厅演出《我想去旅行》 受访者提供

此前,回声(Echo)室内合唱团挑战过舒伯特、勃拉姆斯的经典艺术歌曲,演过阿沃·帕特的当代作品,也跟男低音、弦乐团、双钢琴合作过,作品难度越来越高。

无论工作多忙,团员们每周日晚雷打不动地聚集在一起排练。大家的专业水准和配合默契,常常让洪川也感到惊讶:“有时候,拿到谱子合第一遍,就能自动驾驶了,歌词的发音、节奏、强弱都能得到很好的表现。唱两遍就能直接上台,许多职业合唱团都很难做到。”

去年,杨日易从复旦大学毕业,他告别了学习多年的光学专业,加入洪川创立的乐律文化,目前正在参与研发一款帮助合唱学习的工具,通过算法快速识别音准、节奏,帮助更多合唱团提高排练效率。

从事跨专业工作,还在一家创业公司,许多人觉得是一个风险挺大的选择,但杨日易并未犹豫:“复旦教给我最重要的东西,是科学的学习方法,高效地使用工具,以及人文素养的积累。这些都将帮助我走得更远。”

今年4月,杭州国际音乐节演出前,一位合唱团的同伴帮杨日易整理领结 

杨日易参与开发的这款合唱学习工具,目前正在测试阶段。它尝试通过可视化、实时交互的方式,让合唱学习变得更高效、更有趣。音准、节奏的练习变成了小游戏,而标准则十分“极致”。

“我们把一个音分成100份,每一份就是1音分。人的心跳带来的音准偏差,在30音分以上。而目前,这款工具的音准分辨偏差在15音分之内,是一般人耳朵难以分辨的误差。有了它之后,我们会发现,原来之前我们的音准是如此不准。”洪川说。

这款学习工具的开发过程中,洪川和团队面临过失败、推翻重来,但他们越挫越勇。“因为怀着一种理想,如果这款工具成功了,它将让许许多多人的耳朵变得更好。”

回声(Echo)室内合唱团在排练

从复旦毕业多年,在洪川和许多Echo老团员身上,仍能看到鲜明的共同点。杨日易说:“大家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那句民间校训所说的‘自由而无用’:大胆探索、自由创造、不功利,不浮躁。当然,对音乐的爱也会一直伴随着我们,通过歌声,给更多人带去精神的慰藉。”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吴桐
微信编辑:泰妮
校对:皮小姐


◢ 猜你喜欢↓↓

上海飞首尔机票只需要9元?实测:抢到不容易,背后附加费用更需注意

“出事就是大事”!面对试剂,实验室里的无知与无畏→

上海又一座百年公寓焕新!2000平方米的后花园回来了

上海共青森林公园的“电动滑道”要停运了?园方最新回应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