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泪水夺眶而出!32年前的这一幕被捕捉...3次问鼎首富的他说:我不过是个“风雨人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懂经 Author 李晔
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三次问鼎福布斯中国首富,2月25日10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79岁。
这位总说“停不下来”的超级劳模,终于可以长长地休息了。
1987年,娃哈哈从校办工厂起家,迅速发展成为利税总额执全国饮料业牛耳的集团公司。掌门人宗庆后最初的传奇,起于“百日兼并”——1991年,仅140名正式职工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成功兼并了有2200多人、欠债6000多万元的国有老牌企业杭州罐头厂,28天飞速拉起新生产线,产出新品果奶,实现“小鱼吃大鱼”,轰动全国。
宗庆后很快被称作“改革时代的风云人物”。然而1995年,他在接受上海解放日报记者采访时,却自嘲“风雨人物”,改革进程中的风风雨雨,哪一场也少不了。
记者特地梳理了宗庆后的部分“风云”“风雨”,初代民企创业者的前瞻、韧性、勇毅与睿智,是留给后辈的财富。
【护牌】
2011年10月,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举行,2000余浙商代表共聚一堂,宗庆后也在列。这场大会上,他以“护牌”为标签。
故事要从头讲。上世纪90年代,中国即将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前身)的消息在浙商群体中传开,“狼”要来了,宗庆后准备迎战。他坚决瞄准国际同行一流企业水准,要给逼仄简陋的娃哈哈工厂来个脱胎换骨,于1993年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了下沙生产基地,要求“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管理上水平”。1998年,娃哈哈的“非常可乐”投产,到1999年即占据国内碳酸饮料10%的市场份额,总体产量逼近百事和可口可乐在华产量,以事实来证明“洋品牌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宗庆后还对外宣称:“在我们涉及的产品领域,无论水、奶还是可乐,我们不怕来自全球任何角落的竞争。”
宗庆后甚至考虑巧用外资来壮大民族品牌。他在始终强调全权管理、坚持打中华牌的前提下,从1996年开始,以部分固定资产作为投入,与世界500强法国达能集团合资兴办了5家公司。与“狼”合作的日子起初还算愉快。但2007年初,达能欲以4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娃哈哈其他非合资公司股权,遭到宗庆后抵抗。之后,达能将娃哈哈告上国内外法庭。这就是世人瞩目的“达娃之争”。
最终,达能公司败诉,达能公司将其在各家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中的51%的股权出售给娃哈哈,退出合资,双方达成和解。
这是迅速蓬勃的民营资本与强大跨国资本的碰撞。
【对实业的偏执】
“风云”背后,确实是“风雨”常伴左右。
1995年,解放日报记者采访宗庆后时,他就在发愁。公司原来的拳头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1994年的产量跌到了2000多万支,不及兴盛时期一个季度的产量。宗庆后告诉解放日报记者,“我们生产20多种产品,拳头产品销量又排在同行前列,竞争对手自然众多。竞争是好事,但得按规则竞争。就拳头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而言,选用红枣、桂圆、枸杞等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天然原料精制而成,是通过科学手段鉴定的,也是经得起科学检验的。”但令他无奈的是,市场充斥着假冒伪劣产品,容易鱼目混珠。有些人对中医食疗抱有旧偏见,这也伤害了中国特有的食疗营养品行业的发展。
万没想到,宗庆后坚持问计于硬科技。娃哈哈集团公司先后设立了研究所、科研中心,引进了世界一流的检测仪器,检测手段甚至超过了省级卫生防疫站。当时,宗庆后引入的设备、仪器花费近3亿元,几乎把前些年赚的钱都投入进去了。
2010年之后,浙江民营企业经历生死轮回,资金链断裂频频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三多一少”,即基建长期投资多、房地产沉淀投资多、无效产能重复投资多,但有效需求的流动资金投放较少。2010年5月,国务院颁布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非公经济“新36条”。2012年2月,在春节后的浙企“十二五”恳谈会上,宗庆后到场发言,他建议“中国企业应该趁机去收购海外研发基地,把海外技术拿到中国来发展,还可借机引进一些退休专家。”这一年,娃哈哈涉足装备制造和养殖业。
但当时,同时代的民企如万向集团,正涉水金融保险业;雅戈尔等浙江服装企业,所插足的房地产业甚至已超过原先主业。
但娃哈哈即便多元化发展,依然执着于实业与科技。
2012年在杭州举行的中国民企峰会上,宗庆后再度明确表态:党的十八大提出“两个翻番”,浙江省委则提出到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等“四个翻番”,其中民企所肩负的责任是第一位的。“也只有紧盯实业,才有望实现这些目标。”
坚守实业、坚持正路,是宗庆后的偏执,也是他能一次次“扛过去”的至简大道。
【不裸捐,非抠门】
2010年,宗庆后的“风雨”与慈善有关。
这年秋,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来华,在北京举办慈善晚宴。在这个劝善的晚宴上,江苏富豪陈光标第一个站出来说要“裸捐”。但据说这个晚宴也邀请了娃哈哈宗庆后。然而传媒称,宗庆后最后没去,此举让人觉得浙商很抠门。
此后,第八届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举行,主持人蹭热点,提问时任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你怎么看?”,郑宇民毅然当场替宗庆后“背锅”。
郑宇民的回答是:“陈光标裸捐是一个壮举,我们应该向他致敬。慈善是民企自我觉悟的等量物,陈光标觉悟到这个份上,就能做到这个份上。”他转而又介绍:“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在北京设宴劝善,浙江受邀的有两位,一位是宗庆后,另一位是马云。宗庆后想了很久决定不去。宗庆后认为,慈善不是请客吃饭,是行为示范;慈善不是炒作宣传,是自觉自愿;慈善也不是身后‘裸捐’,是生前时时刻刻都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习惯。宗庆后说,他把十几万员工安排好,让他们无忧无虑,就是最大的慈善。”
插播一下,同样受邀的马云,临开宴前一小时才去,也未“裸捐”,但他的回答巧妙。马云称:任何事物都是有阶段的,中国还未到这个阶段。巴菲特75岁才把360亿美元捐出来,那么50岁时为何不捐呢?浙江的民企都只有不到50岁。所以两位先生要劝善,最好去日本。
事实上,虽未现身慈善晚宴却有省工商局局长辩护撑腰的宗庆后,早在2006年浙商大会时就已明确了他对慈善的看法。解放日报记者当时就在大会现场,对宗庆后的一段讲话印象尤为深刻。
他说:“现在有些舆论产生偏差,认为企业只有投身于社会事业才是慈善。可是,有的企业是偷税漏税去做慈善事业,更有企业自己都活不下去也要去做光彩事业,为自己赚点名气……我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应回到正轨,对外面人好,首先要对自己的员工好,改善员工的福利。而企业最根本的使命在于创造利润,为社会创造财富、依法纳税、创造就业,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此基础上若有余力,才可投身社会公益。”
初代民企掌门不被带偏的硬气霸气与说服力,让这段激昂陈辞迄今仍被传颂。
但硬汉也有动情时。记者在解放日报资料库中找到了一张宗庆后珍贵的流泪照。
1992年,宗庆后领导的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3年创利7000万元,“百日兼并”也刚刚完成。这年,杭州上城区奖励他10万元。在表彰会上,这位艰苦创业时从不低头的硬汉子,泪水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