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太难抢!不少人通宵排队,经历心酸…上海出台新政,女子激动:不用再背着地铺了

顾泳 黄杨子 上观新闻
2024-09-06
上海分级诊疗出台新政

自四月起

全市全面实施二三级医院门诊号源

优先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放


  • 在目前社会面预约渠道、预约时间不变的基础上,经过社区医生初步诊断,可以为签约患者预约早于社会面五天的专家号源


  • 如果患者病情需要尽快诊治,社区医生还可以预约未来2天的专家号源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37家市级医院全类型号源(普通、专科/专病、专家号源)全部下沉,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均接入上海市分级诊疗管理系统。



新政实施月余,老百姓感受度如何?常见病、多发病留在社区,疑难杂症上转二三级医院,分级诊疗秩序怎样更加科学有序?未来新政还将有哪些优化举措?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展开多方采访。

一问:百姓切身感受如何

大医院号源下沉后颇受青睐。曾经不少患者面对市级医院专家号往往束手无策,而今这样的情况明显得到改观。

宝山区祁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居民朱女士带来自己的经历:两年前,朱女士的女儿不幸罹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至今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血液科化疗。最近一次,女儿的肝功能转氨酶指标一下超过正常值的13倍,需要马上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然而,孩子的主诊医生沈树红是全国儿童白血病治疗领域的知名专家,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线上号源经常一放出就被“秒杀”一空。

“每周一上午沈主任有普通专家门诊号,50元,但每次我们即使调好闹钟蹲在路由器旁抢,也是抢不到。此外号源为相对昂贵的特需门诊号、国际门诊号,但作为非初诊的长期随访就诊患者,我们还是想尽量能挂上普通号,节省一些费用。”朱女士说。

从宝山到浦东的路,需要换乘两次地铁。朱女士还记得,最难的时候,家人们不惜在大厅打地铺通宵排队,冬天即便穿着羽绒服,在开着热空调的环境里依旧止不住发抖,“我们不仅得清醒跟着队伍走向,还得时刻留意有没有人插队。但现场号源也无比珍贵,并非次次都能抢上。”

虽然生活百般艰辛,但朱女士一家仍在继续前行。直至今年4月上海分级诊疗的新政好消息让这个家庭看到了希望。“我们听说,上海市签约居民可以由家庭医生直接预约上级医院的专家号,心里非常激动。对于长期需要至专科医院就诊的白血病孩子,是否可以享受到这个利好政策呢?”

为此,她第一时间联系了祁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由于技术限制,第一次转诊线上并未有沈树红的普通专家门诊排班,家庭医生立即向专职转诊工作的人员反馈了这一情况。

经过修复,两天后朱女士成功预约,并且在5月13日顺利就诊。“这是我们第一次没有背着地铺装备,轻松晨起前往医院。”朱女士还兴奋地发现,受益于家庭医生专属的号源释放周期(就诊前2天、就诊前6周),可以从容安排就诊频率,近期、远期都可预约。“看着1+1+1转诊系统里的号源,我突然感觉自己变得非常有力量,女儿也充满了对疾病的必胜之心。”

宝山区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目前,市级分级诊疗平台已有61家二三级医院入驻,专家和专病号源占比60%以上。上级医院号源“下沉”,让家庭医生最先感受到了转诊新变化。

一个月来,仅在祁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家庭医生转诊至上级医院的患者超过40人。4月12日至5月21日,宝山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预约市级医院号源306个、区级医院号源186个。

二问:号源“下沉”怎样保障

构建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体系,记者了解到,早在十年前,上海已探索二三级医院号源下沉,并逐步搭建信息对接平台。业内人士透露,由于过去号源同时向社会开放,因此社区转诊得到号源的几率降低。此次新政实施,在号源种类、预约时间等多个细节持续完善,以期力推分级诊疗体系。

作为大医院最核心的资源,号源如何真正实现“下沉”?上海申康医院管理中心医疗事业部侯冷晨为记者进行解释。以市级医院(三级医院)为例,目前全市37家市级医院全类型号源(普通、专科/专病、专家号源),平均每个工作日约有72万个号,市级医院拿出50%号提前五天优先提供给社区,这其中专家号占比25%、专科/专病号占比40%、普通号占比35%。

与此同时,借鉴“前车之鉴”,另外50%的号锁定不对任何渠道开放,以此确保家庭医生的优先权。每位出诊专家开诊前两天会再放2个号单独留给社区,满足居民的临时就医需求。

“号源真正下沉,首先要确保下沉的是老百姓需要的号。这次我们实行‘全量’放号,所有出诊专家各个类型门诊均放出50%号源,让家庭医生手里真正有红利。”侯冷晨解释,“另外从预约时间上也大幅缩减,目前提前五天即可预约市级医院号源,特殊情况可以提前两天,这对社区百姓的吸引力明显增强。”

根据新政要求,经家庭医生转诊的签约居民,在二三级医院可以享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的“三优先”服务。记者获悉,不少市级医院已针对这一服务做足充分准备。

在瑞金医院,除了设置集中统一的“一站式”签约服务中心外,各楼层候诊区域还设置30多个签约居民服务点、50个优先服务内容标识;在中山医院,院方通过技术手段在后台标记签约患者,预约检查时会自动识别予以优先,缩短排队候检时长;在红房子医院,导医台还设立了醒目的“1+1+1签约居民服务专窗”标识,居民前往服务专窗出示证件后,工作人员核实签约信息后发放服务卡,可以优先就诊……

新政实行月余,现有统计来看,每天全市社区“上转”至市级医院的患者大致为200-300个。从社区转诊预约号源分布来看,51岁以上中老年居民是接受转诊服务的主要人群,占比82%,18岁及以下占比4%,30岁年龄段占比7%,40岁年龄段占比7%。“目前看下来,下沉号源主要满足老年群体的需要,这也与我们最开始设计的初衷吻合。”侯冷晨说。

三问:社区“上转”如何精准

家住静安区海鹰小区的袁阿姨,也是首批尝到甜头的居民。袁阿姨已过古稀之年,由于患有高血压,常年在静安区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场中路3308弄站点就诊。最近,阿姨血压不太稳定,药物治疗后也不见好转,家庭医生张佳思建议她去上级医院看看。

“以前去大医院看病专家号太难约,自己年纪大了也不会操作手机,真是一件麻烦事,如今却方便很多。”袁阿姨说。家庭医生张佳思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梳理,随即登录上海市分级诊疗管理系统,通过预约转诊服务,成功为袁阿姨预约到了市一医院心内科的专家门诊。

“阿姨,预约短信已经发到侬手机上了,按照上面约好的时间地点,带好身份证、社保卡去就可以了。”张医生说。对袁阿姨而言,家庭医生这一红利着实有用,能精准帮助她转诊到对口上级医院专家进行检查,“这样我以后有什么问题直接问家庭医生,小毛小病小张帮我看。如果她不能解决的,转到大医院即可。

据统计,至今彭浦镇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为近20名患者完成“上转”服务。中心主任孟琼说,家庭医生不断提升服务能力之时,也会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做好分级诊疗工作,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多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而家住黄浦区的居民李阿姨,日前在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康复治疗,从新闻上获取大医院号源下沉的消息后,李阿姨了解了具体服务流程并表示,“目前我还没具体需求,社区基本可以满足我的日常诊疗。不过有了这个选项,未来在社区看病心里更有底了!”

“二三级医院号源下沉,为家庭医生丰富更多内涵,但这并不意味着百姓看大医院专家来社区‘点菜下单’”,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相关负责人杨超明确,“全面实施号源下沉,主要还是帮助建立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让患者小病留在社区、大病转诊上级医院。也就是说,分级诊疗考验的是家庭医生‘健康守门人’职责。”

来自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7000余名家庭医生,自2011年试点家庭医生制度,2015年推行“1+1+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区级医院、1家市级医院)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后,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签约超过1100万人,其中常住居民签约率超过44%。

号源下沉后,家庭医生如何开展精准分诊,确保宝贵医疗资源得到最优化应用?大数据信息化在其中发挥不少作用。

记者了解到,目前全市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诊治161种常见病、多发病。同时全市为医疗机构医生擅长的疾病进行详细编码,社区对接分级诊疗平台后,如有转诊需要,家庭医生输入“签约组合内+疾病编码”,就会弹出相关推荐专家目录。

“我们鼓励家庭医生与相熟的二三级医院专科医生开展双向转诊,如果有的疾病还没对应专家,可以通过疾病编码来完成更为精准对接,这样长此以往,可以渐渐形成清晰转诊路线。”基层处相关负责人同时澄清,“这与部分老百姓一开始认为的‘所有专家都可以通过社区来预约’不同,需要强调的是,家庭医生分诊步骤必不可少,以此确保常见病、多发病留在社区,疑难杂症及时高效‘上转’。”

不是单纯追求转诊数量,而是给首诊在社区的居民提供更多便捷,促进形成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以静安区为例,目前已有300余名签约患者通过家庭医生,在市级平台上成功转诊上级医院。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有其自身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性、医生耐心周到技术过关,挂号配药便利性价比也高,未来通过保障号源供给、优化号源结构,持续完善分级诊疗,最终让更多老百姓信任社区,在社区享受高质量的健康服务。

四问:分级诊疗何以形成

在社区首诊、疑难杂症“上转”大医院、康复回到社区……完善的分级诊疗其实需要“上下转诊、延续医疗”最终形成整个闭环。而今上海迈出“上转”坚实的一步,后续又该如何持续跟进?诊疗闭环怎样形成?上海也已有了大致蓝图。

让“上转”更加精准到位,不浪费大医院号源,熟悉流程的过程中形成延续医疗关系。侯冷晨告诉记者,市级医院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合理调配资源,并不是简单的“先约就先得”;分级诊疗平台享有五天提前预约期,五天结束后没有使用的号源,将会全部返回给医院,不会出现号源闲置或浪费。

目前多家市级医院根据签约居民的具体情况,综合疾病复杂、分科细化等因素,会进行二次分诊。如果出现分诊不够精准的案例,发现一例处理一例,上下级医疗机构携手共同形成共识,为后续转诊形成清晰路径提供更宝贵可靠的经验。

“上转”高效“下转”也要畅通,至今全市建成118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而在部分探索多年的医联体内,上下转诊机制已经形成。以“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卢湾区中心医院-瑞金医院”医联体为例,患者经过上级医院诊疗后回到社区康复,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优化应用。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负责人杨超最后表示,提升号源运用效率,新政实施后,对社区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和考验。它督促进一步提高家庭医生对于常见病、多发病诊疗、鉴别诊断、分诊和转诊能力,强化对签约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与转诊服务之时,也要对上级医院专家及擅长疾病的掌握,让更多居民愿意用脚投票首诊在社区,最终守好“健康第一关”。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顾泳 黄杨子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咚咚咚


◢ 猜你喜欢↓↓
突发!上海地铁南翔站冒出大量烟雾,列车停运…官方通报:站外车辆自燃,产生烟雾飘入
上海站→上海虹桥站,坐高铁竟要8小时!超级环线来了→
突然官宣:即将正式关闭!网友:这回真的是“爷青结”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观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