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火爆!上海医院这个科室,最近人流量翻倍,有一家四口集体报到,有老人坚持了40年……
上海连续多日持续极端高温
今年中伏长达20天
整个三伏天将长达40天
比常规三伏天多出10天
成为超级版“三伏天”
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内
冬病夏治
成为不少人夏日养生一大选择
何为冬病夏治?中医医学经典《素问·四气调神论》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阴阳调和则身体健康。根据天人相应原则,要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保证阴阳平衡。夏天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此时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利用这段时机治疗某些疾病,能使一些宿疾得以康复,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就在近日,记者前往多家中医医疗机构采访获悉:今年入伏后,中医相关门诊量增加两至三成,部分儿科冬病夏治门诊量翻倍。结合冬病夏治方法,祖国传统中医瑰宝为市民“治未病”养生带来全新体验。
敷贴照片走红
网络诊量翻倍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内,一张小朋友“排排躺”贴敷贴的照片走红网络,记者了解到,曙光医院儿科开展“冬病夏治、伏天敷贴”疗法已近70年,所用药方历经数代上海市名中医朱瑞群、程家正、唐为勇修缮形成,该法简、便、易、捷、廉,深受患者欢迎。
儿科副主任医师陆超元告诉记者,今年“超级版”三伏天遇到冬病夏治就诊高峰,曙光医院东西两院儿科总量同期翻倍,日均问诊量可达500-600人次。“不少孩子是新冠以后有些后遗症,诱发反复感冒、刺激性咳嗽等前来求诊的,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敷贴方法也各有不同。17月龄孩子应用微波加敷贴,减少皮肤刺激,三岁以上孩子可以用离子导入敷贴,短短20分钟就能将敷贴药效全部吸收。”
记者了解到,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曙光医院徐氏儿科疗法已问世大半个世纪,“圈粉”不少忠实粉丝,甚至有年过古稀的老人坚持40余年,从年轻时敷贴到老,年年坚持冬病夏治。专家介绍,一般来说敷贴每周进行两次,整个三伏天进行六周共计12次。随着市民养生需求,医院从最开始的哮喘敷贴,还开发出了四季常规应用的化痰贴、止咳贴、开胃贴、腹痛贴、少女暖宫贴等。
利用好“超级版”三伏天养生,专病门诊动足脑筋。记者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了解到:今年医院在肺病科、儿科、针灸科等传统冬病夏治开展科室的基础上,联合19大科室,共同推出相关疾病的“冬病夏治疗法”,涵盖了中医外科、皮肤科、骨伤科、耳鼻喉科、中医预防保健科、风湿科、肾病科等多类患者。
除了徐汇院区外,在龙华医院航头院区、上南院区,冬病夏治开展科室合计共有14个,将“即病治病、未病防病”的中医调治理念和方法持续推广而出。数据显示,去年才刚运行的航头院区,冬病夏治门诊总量一下子提升了80%。
“冬病夏治并非局限在呼吸系统、脾胃系统疾病,许多常见病利用阳气最足的夏天,都能实现好转。”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皮肤科主任宋瑜说。以皮肤科来说,今年冬病夏治门诊量同期增加了50%左右。为更好满足患者需求,皮肤科针对制剂做了改良,原来治疗足癣的冬病夏泡剂型只有草药,而今更换成既有浸泡的溶液,也有传统草药,对年轻人尤其友好。
一些皮肤病冬病夏治有奇效。记者了解到,以“鹅掌风”,通过中药浸泡、熏洗,疾病能明显改善。所谓“鹅掌风”,指的是一种干燥皲裂型的手足癣。因病变的手掌、足底皮肤皱纹宽深、粗糙肥厚,形似鹅掌,且常伴有程度不等的瘙痒,故名“鹅掌风”。在中医临床上,悠久历史的验方“鹅掌风浸泡方”具有疏通气血、杀虫止痒功效,广泛适宜于鹅掌风,灰指甲,角化性手足湿疹,皲裂疮等。宋瑜同时表示,皮肤科冬病夏治在病种上也实现了拓展,针对常见的荨麻疹、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可开展耳穴、敷贴等治疗。
一家四口中医粉丝集体“报到”
8月1日上海拉响今年夏天首个红色高温预警,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内,治未病科却仍人头攒动。陆女士全家四人集体来“报到”,一度成为治未病科的有趣现象。15岁的女儿哮喘,小儿子常年手脚冰冷,陆女士和先生两人体质湿寒,“新冠以后多多少少有点不舒服,一起来冬病夏治,改善一下体质,其实这也是我们第二年来冬病夏治了。”陆女士直言。医生根据全家每个人不同体质开具个性化方案,分别进行敷贴、艾灸。
治未病科主任梁永瑛主任医师告诉记者,今年自六月开始,治未病科启动“冬病夏治”宣传,入伏以来门诊人数持续走高,每周约有200-300人次就诊。放眼光华医院全院,包括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在内多个冬病夏治特色服务同步开动,每周门诊量可增长千余人次。
“很多老粉丝一到入伏就来要求‘打伏针’,年年如此,说明冬病夏治在上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专家说,“从门诊群体来看,儿童、中青年、老年人‘‘三分天下’,各个人群需求各不一样。”
梁永瑛说,目前光华医院“冬病夏治”敷贴主要针对肺部呼吸道系统、脾胃消化系统等开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搭配主方,同时用生姜汁或芝麻油调制,患者每周敷贴2-3次,每次贴4-6小时,药效渗透至穴位发挥疗效。除了敷贴,针灸、艾灸、拔火罐、熏洗……一系列传统冬病夏治项目也同步进行,让患者有更多选择。
来自昆山的刘阿姨年逾花甲,一到冬天就容易犯老慢支,阿姨常年在此就诊,而今每周固定时间来打伏针,“夏天冬病夏治,到了冬天生活质量就高一些。”专家解释,“打伏针”即盛夏三伏天进行针灸。针刺穴位本就有通经活络、调理气血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三伏天针灸,可包括毫针刺、温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等方法,根据疾病及个人体质特点,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伏针大多用于治疗久病阴证里证,因此需要深刺久留针,才能“引伏留筋骨之邪外泄”。
面对今年“超级版”三伏天,光华医院还“上新”冬病夏治新项目——砭石火龙罐。“不同于传统艾灸,火龙罐将艾灸、推拿和刮痧三位合一,通过揉、碾、推、按、点、摇、闪、震、熨、烫等手法,以温热刺激来达到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祛除湿气、温补阳气。”记者实地体验一番,20分钟火龙罐温热滚过肩颈,顿觉舒适。据悉,火龙罐一“上新”便受到追捧,尤其适合腰背肌肉损伤等脊柱类病症的调理。针对不一样的穴位,火龙罐还可改善便秘、腹胀、消化不良等胃肠类疾病。
除此之外,今年院方还推出乌梅饮、健脾祛湿茶等养生茶饮,光华医院党委副书记胡洪亮表示,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提升,冬病夏治的需求也连年增长。治未病改变亚健康状态,作为长宁区东部区域医疗中心的医院,将继续针对群众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而多元的中医健康服务。
社区开设足浴等养生项目
上海中医文化正深入人心。二三级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冬病夏治特色诊疗之时,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服务也正在进行。来自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显示:全市24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可提供6类中医医疗技术和中药饮片服务。
将社区打造为中医服务主阵地,推进社区中医馆、中医阁达标建设和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全市还将计划在三年建成200家社区中医特色专病专科。许多社区针对周围居民需求,提供多途径、多形式、高品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冬病夏治也是其中之一。
在普陀区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入伏以后中医科就诊人次明显上升。中心副主任王琛告诉记者,作为家门口的医疗机构,冬病夏治主要人群还是老年人,三伏针灸、三伏敷贴等尤受欢迎,治疗病症则多是老年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关节退行性病变等。
为更好服务居民,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中医综合服务区设在中心三楼,一人一诊室,诊室后则是治疗室,去年经过标准化建设后,综合服务区还多出了中医健康宣传角、百草园等,以此让更多人了解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性。
作为上海市首批中医特色示范中心,这里的中医氛围相当浓厚,针对冬病夏治中心中医科根据周围居民不同体质,辨证给予不同的贴敷类型和配方。王琛介绍,目前三伏贴主要有三种,具体为经典敷贴、妇科敷贴、舒经通络贴。
有意思的是,今年中心针对三伏冬病夏治,除了传统项目外,还新开设了“中医足浴疗法”,体验者可通过刺激脚底66个穴位,起到驱寒祛湿,冬病夏治等养生保健效果。记者了解到,中医足浴疗法源自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本来的中医特色品牌糖尿病足治疗,这一治疗最早可追溯到中心与市六医院合作神经病变专病医联体。
足浴为何有利养生保健?专家解释:人体足部有膀胱经、胃经、胆经、脾经、肝经、肾经等主要经络,足浴能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使腑脏器官得到更好调节,起到强健身体的作用。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足浴疗法”从两个中药方入手治疗糖尿病足,此后延伸开来进一步“放大”功效,研制了六个中药方,实现祛湿、活血、安眠等多个功能。
中医足浴治疗区内,20个桶摆开,医生根据每个人体质需求,有的放矢开具“中药足疗包”,它们分别是:活血通络方、失眠方、促代谢消肿方、解郁调理方、温经驱寒方和清热祛湿方。
据统计,中医足浴服务开出后,颇受周围居民欢迎,每周门诊量约为400人次,居民还可配好足浴药包回到家中使用。王琛说,为满足盛夏时节居民的就诊需求,目前中医科医生三伏天基本7点开始上班做前期准备,今年开始团队还着手探索过敏性鼻炎等常见病的冬病夏治,以期持续升级服务。
“晒背”受热捧
除了去医院报道,不少人也把“晒背”当做一种三伏天养生的方式。
在小红书上以“晒背,上海”为关键词搜索,已有1800多篇笔记。其中,去公园晒背更是流行,中山公园、世纪公园、和平公园、世博文化公园等因有大草坪或景色优美而被频频提及。
图说:社交平台上的晒背图片 网络图
虽然中医认为三伏天晒背可以祛除湿气和寒气,但也有医生指出部分人群并不适宜晒背,例如阳亢或阴虚者。还有网友称,晒背后出现了晒伤甚至中暑的症状,提醒大家“晒背需谨慎”,最好不要光膀子,可穿一件薄衣。“我们也很担心,在高温下暴晒20分钟,且不说会不会晒伤,这是很可能得热射病的!”黄浦区绿化管理所公园管理科科长臧军说。
冬病夏治几个要点
1
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
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辛燥之品。
2
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
夏季炎热,人往往容易贪凉饮冷,可若大量进食寒凉之品,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3
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
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4
忌过量运动
夏季应避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虽然古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但在三伏天过度运动并不意味着锻炼效果更好。本身夏季炎热高温,人体消耗量也增加,新陈代谢加快,出汗过多很容易造成身体脱水,同时考虑到运动过后人体体温明显增加,甚至可能会发生中暑。因此,尽管冬病夏治期间可以运动,但最好避免在阳光猛烈时间段过度运动,也应该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5
忌大怒
容易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