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当于33个上海世纪公园!嫁到荒漠40年后,她的沙漠森林王国震惊世界

上观新闻 上观新闻
2024-11-13


在很多人眼中,109国道是一条从青海出发直达拉萨的青藏公路。


而事实上,它始于北京,一路穿过黄土高原、内蒙草原、黄河,途经青海湖、茶卡盐湖、格尔木,跨越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最后进入圣洁的雪域高原。


国道沿线坐落着一个个重要的地标,诉说着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今年6月至7月,解放日报“信仰之路Ⅱ·大国之道”报道组沿着109国道采访,在一个个地标的故事里,读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


她本不属于沙漠,如今却骄傲地说,“我是沙漠司令,每天巡视我那么多的兵,我的树就是我的兵。”


清晨5点,殷玉珍带着记者爬上她的“欢喜梁”,一起环顾眺望7万多亩由她和丈夫徒手缔造的无边绿林。

7万多亩有多大?相当于33个上海世纪公园。之所以叫“欢喜梁”,是因为当年她用牛驮树苗途中见证母牛在这里产下小牛崽。

站在“欢喜梁”上眺望无边际的沙漠绿林。朱倩雯 摄

殷玉珍承认,她从小就是好强的倔性子。

村里的几个女孩排排坐,她坐在最中心,能和她们聊上几小时。19岁前,在陕西省靖边县的小村庄里,她就是人群中的大姐大,家境虽不算富足,但也能自给自足吃饱穿暖。

命运在19岁那年,被父亲的一个决定改变。早年,殷玉珍父亲到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审旗放羊时迷路,在毛乌素沙地里,白姓叔侄救了他,带他进屋还给他水喝。父亲感念恩人善举,答应将女儿许配给白家小子白万祥。

殷玉珍采摘自己种下的沙漠杏。朱倩雯 摄

沙漠新娘泪流干:
“只有把树种活,人才能活下来”

尽管已经接受过数千次采访,只要一聊起初来乍到时的岁月,殷玉珍还是忍不住哽咽。横亘陕西、内蒙古、宁夏三地的毛乌素沙地,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黄沙滚滚漫天来,白天屋里燃灯台。行人出门不见路,一半草场沙里埋。”这是乌审旗曾经的真实写照。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殷玉珍就傻眼了:无水无电无路,周边几十公里没有第二户人家,一个半埋在沙漠里的地窖是她和丈夫白万祥的婚房,大风一刮,沙子就堵住了唯一的房门。“小姑娘,换你们,你们会要住吗?”殷玉珍指着“第一代婚房”里狭小逼仄的空间,问记者们。

殷玉珍介绍第一代婚房。吕佳摄

嫁过来7天,殷玉珍眼泪流干了。没地可种,全家的生活仅靠养两只羊卖羊毛,以及种植的几棵成活率不高的沙拐枣勉强维持。丈夫偶尔从周边捡回死猪死羊“开荤”。仅仅一个多月,殷玉珍就瘦得皮包骨头……让她更难以忍受的是大漠里无边的孤独。有一天,她远远看见一个人经过,待她跑过去时,那人已经走远,她赶紧回家拿了个脸盆,把对方留下的脚印盖住。

殷玉珍想过轻生,几次尝试逃离,但最终因心疼善良老实的丈夫而放弃。父亲心怀愧疚,带着娘家人帮他们修建了三间土坯房,改善居住环境。但贫穷还是笼罩着大漠人家。“没有米,只能用玉米碎熬粥,结果大风一来,锅灶都打翻了,还把我的脚烫了。”殷玉珍气得大吼,默默发誓,“我要种树!宁可种树累死,也不能让沙子把我欺负死。”

2013年接待蒙古考察团殷玉珍教蒙古人种树。乌审旗宣传部提供

愚公移“沙”:
“我的汗水和泪水一起染绿了毛乌素”

1986年春天,嫁到荒漠的第二年,殷玉珍和丈夫合计好了,丈夫出门打工,不要钱只要树苗,一家人的收入除了勉强填饱肚子,其他全投入到种树上。

夫妇俩第一批栽下了600棵小树苗,然而经历了一个冬春的风沙之后,只活了不到10棵。但这10棵顽强生长的小树给了殷玉珍希望。“种!继续种!”他们继续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打工买苗、背回树苗栽种。

为啥有的树刮走了,有的树成活了?实践中,殷玉珍得出结论,要让树刮不走,就得先压风障。她渐渐摸出了“层层设防”的种树经验:先种上一圈沙蒿,挡住风把流沙固定下来,还能蓄水,再在沙蒿带中间栽植沙柳、杨柴、紫穗槐等灌木树种。

毛乌素沙地实在不好走,沙子质地过于松软,记者还没走几步路,就整个脚陷进去了。而负重背苗来回20多公里的日子,殷玉珍走了几十年,她记得最重的时候,背上的树苗重达240斤,“嘴巴里想咽口口水,连口水都没有。”下坡的时候为了省点力,她带着苗一起翻滚下去。背树苗途中常常遭遇沙尘暴,夫妇俩在昏天暗地中被风沙冲击得睁不开眼睛,最后靠着听自家的狗叫声才终于回到了家。

殷玉珍早年背树苗。乌审旗宣传部提供。

“我觉得我的汗水和泪水一起染绿了毛乌素。”殷玉珍曾在几百棵树苗毁于一旦时,朝着天大吼过,“别欺负人,我要把你戳破!”引水渠挖好,一夜之间被沙尘掩盖;一条路修好,大风一吹就毁了……殷玉珍的脾气上来了,“毁了就接着修。”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2001年,她第一次坐飞机去北京领奖,才知道“天原来这么高,戳都戳不到”。

脚下烫出过多少泡、受过多少次伤,一个孩子流产、一个孩子早产……殷玉珍说,她的树都知道。“它们陪伴我一路走来。每次不开心的时候,来看看它们,摸摸它们,和它们说说话,我就又能坚持下去。”

殷玉珍 摄  

柳树、杨树、侧柏、云杉、樟子松……就这样,如愚公移山般,在殷玉珍夫妇的不断尝试下,各类耐旱树木一株一株增加,绿色一片一片延伸。上世纪90年代末,殷玉珍和丈夫种树治沙的事迹被知晓,彼时,他们已在十多年间徒手种出三万亩绿林。

玉珍生态园。乌审旗宣传部提供

被海内外各类媒体报道后,殷玉珍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和全世界,先后荣获国内国外100多个奖项,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还在2005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奖。

海内外人士纷纷前来拜访,美国友人赛·考斯基资助了殷玉珍5000美元,对殷玉珍说:“你和你丈夫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从你们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人英雄的那一面,你们是所有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国家的楷模。”韩国人赵三奎一家在KBS的纪录片上看到殷玉珍的故事后,2006年起将孩子的压岁钱捐助她以支持植树治沙,他们委托她种下的树林已有4000多株;一位美国小伙子每年带着妻子跟着殷玉珍种树,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殷一凡”。

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扶持下,夫妇俩的种树面积迅速延伸,达到目前的7万多亩。

美国“弟弟”殷一凡每年来一起种树。乌审旗宣传部提供

种树专家成了致富能手:
“这辈子和沙子没完了”

绿进沙退,毛乌素的生态环境大转变。雨水显著增多,庄稼的成活率大幅提升。从怕沙到治沙,到沙里谋生,这些年,殷玉珍又开启了“沙里生金”的新尝试,曾经的不毛之地成了聚宝盆,绿水青山真正造就了属于造林人的金山银山。

当初的2只羊变身现在的400多只羊;沙漠里曾难以产出的水果庄稼被一一种活,特产小米熬出的粥又油又亮,一斤能卖到45元,北方罕见的樱桃在大棚里尝试成功,一斤卖到150元;大马士革玫瑰园花香四溢,正在发展玫瑰饼、玫瑰茶等新产业……“殷玉珍家庭林场”的整体年收入达到了100多万元。他们还带动了周边村民积极治沙种树,涌现出240多户3000亩以上的造林大户,村民收入大幅提升。

玉珍家庭林场的水果、粮食、花草等物产。朱倩雯制图

殷玉珍的家再也不是茫茫大漠中的孤岛了,如今家里几乎每天都很热闹,前来向殷玉珍取经治沙经验、想要采访报道她的人太多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殷玉珍家旁边,“殷玉珍劳模事迹展览馆”建成,可做接待住宿和培训的乌审旗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也应运而生。她还萌生了自己拍照摄像、甚至拍纪录片的想法,并积极付诸行动,她从不认为自己“学不会、干不成”。

每年4月,殷玉珍都要拉上许多人过一次简单而热闹的生日。她从小记不清自己生日的确切日子,“因为我父母生的孩子太多。我身份证上的日期,竟然和世界地球日同一天,也是后来才知道”。

站在一处沙粱上,殷玉珍说,这里不打算再种树,留下这块地方告诉子孙我曾经走过的路,告诉后人要如何保护地球。

林场边缘沙漠交接处,殷玉珍的沙漠留白地。吴頔 摄

如今的殷玉珍仍步履不停,第一批种下的树老了,面临更新换代。夫妇俩依旧每天早上4点多起来,种地、护林,如从前一样,常常要劳作到夜里11点。生活条件好了,但殷玉珍觉得操心的事情更多了,不像以前一条心钻在种树里那样单纯,而丈夫的少言寡语使她必须应付所有对外沟通的事宜。“谁不想找个更聊得来的、有担当的呢,包办婚姻没办法。”但殷玉珍说,年轻时对父亲的埋怨,她在送大儿子上大学的路上大哭一场后,终于释怀了。她想对19岁时的自己说,“苦没白吃,人没白活,现在成功了。”她知道,如今的一切离不开丈夫这么多年的默默支持。

临走之前,我们在西瓜田里找到了正在劳作的白万祥,他有问必答。聊到打算啥时候退休、要不要找儿子接班的话题,他坚定地说:“啊,现在不考虑这个,我才59岁,年轻的哩,起码干到80岁吧!”

清晨劳作的白万祥大叔。吕佳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者:朱倩雯 吕佳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安通


◢ 猜你喜欢↓↓
这一天,不能忘!
台风二连击!上海又中招?送走20年来最热中秋,又迎台风“普拉桑”,何时降温?冷空气要来了→
刚刚,上海发布警情通报!造谣有人因台风被吹落高坠,8人被罚
月薪从10万元降到7万元,投行女高管起诉讨薪!其经手项目被罚,曾拿260万元奖金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观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