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大展来了,特价票一秒售罄!6座洞窟“搬”来上海,其中一座从未开放,古老壁画竟与静安寺有关?

上观新闻
2024-11-13
一眼千年!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内,
一切准备就绪。
9月20日,
“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
正式开展迎接公众。

就在开幕前两天,“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迎来了内部人流压力测试。先睹为快的一批观众,沉浸在千年敦煌艺术中,啧啧称奇。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作为第一批观众之一,曾经参与流落海外的敦煌文献的出版、主持《敦煌学大辞典》出版的敦煌学者、出版人李伟国相信,这场年度敦煌艺术代表性大展,会掀起一股敦煌热的观展热潮。

由敦煌研究院、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不仅把6座莫高窟经典洞窟直接“搬”来上海,还展出6件“世界之最”或“中国之最”的“藏经洞遗书”。

多件重量级国宝文物首次亮相上海,这将是有史以来敦煌文化艺术展品在上海最全面、最多样的展出。”敦煌研究院副院长张元林说。

168件/套珍贵敦煌展品汇集上海

敦煌,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集建筑、彩塑、壁画艺术于一身,是中国规模最大、历史延续最悠久、保存相对完好的历史遗迹之一,被誉为“世界最长的沙漠画廊”和“墙壁上的文化艺术博物馆”。

大日如来佛彩绘鎏金铜首像 赖鑫琳摄

展览现场,“何以敦煌”艺术大展的空间设计延续了沙漠戈壁的风格。展厅多以淡黄、土黄为主色调,被打造为敦煌石窟的造型,让人在观展过程中体会到“曲径通幽”的探索感。

本次展览展品类别多样,展出规模庞大,展示内容稀缺。如果用一组数据来总结“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的亮点,那就是:6座莫高窟经典洞窟复制窟、6件在上海首次展出展品、6件价值珍贵的“藏经洞遗书”原件及其复制品、168件/套展品、展品中包括中国195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之一的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

莫高窟六字真言碑 赖鑫琳摄

一周前,9月12日14时35分,本次大展的第一件开箱文物——来自敦煌莫高窟的国家一级文物莫高窟六字真言碑,稳稳地摆放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的展台上。这是这块见证敦煌文化包容互鉴的莫高窟六字真言碑的上海首展。

包括莫高窟六字真言碑在内,敦煌研究院馆藏文物中体积最大的《北凉石塔》、证实记录莫高窟开凿时间的《圣历碑》、入选国家宝藏的《归义军衙府酒破历》、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均为上海首展。

圣历碑 赖鑫琳摄

北凉石塔  赖鑫琳摄

此次展览也是国家文物保护项目《藏经洞》数字回归成果最大规模全球首展。展览选取的6件文书包括: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明确纪年的雕版印刷品《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世界上现存古代星图中年代最早、星数最多的《全天星图》,现知最早的纸质抄本历日《太平真君十一年、十二年历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围棋论著《棋经一卷》,我国最早的由国家颁布具有药典性质的药学著作《新修本草》,中国最早的水利法典《开元水部式》。

《归义军衙府酒破历》

即便只看其中一件,都值得来一趟。何况这么多珍贵敦煌文物一起汇集到上海,大饱眼福。”压力测试场,一位观众由衷地说。

“复制”石窟有何看头?

石窟是本次大展的重头戏。原窟复刻的6座敦煌石窟被“搬”进了现场。

这6座石窟在敦煌石窟中极具代表性。包括被称为“融汇多元的万神殿”的西魏第285窟、“精美塑像馆”盛唐第45窟、被常书鸿先生称为“最美飞天”的盛唐第320窟、“最美的涅槃佛”中唐第158窟、“描绘入微的千手千眼观音”元代第3窟和“世界中世纪历史的钥匙”的第17窟。身处其中,仿佛身临敦煌莫高窟,带来沉浸式的观感。

现场,不乏观众疑惑:
比起直接去敦煌实地观看这些石窟,
“复制”石窟有何看头?

实际上,这些复制石窟大有看头。敦煌艺术大展相关工作人员透露“玄机”:即便到了敦煌,这6个石窟也很难一次看齐、看够。

其中,西魏第285窟在敦煌并不对外开放。保存完好的该石窟,是莫高窟最早有纪年的洞窟,对于研究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285窟内容丰富,既有佛、菩萨、飞天、力士等,又有伏羲、女娲、雷神、雨神、婆罗门教诸神、西方的日月神等中西方不同的神灵,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段文杰把285窟称作“万神殿”。

“融汇多元的万神殿”的西魏第285窟 赖鑫琳摄

在莫高窟,只允许游客从外向内远远望一眼,被誉为“打开世界中世纪历史的钥匙”的晚唐第17窟“藏经洞”,此次也向观众全面开放。1900年,敦煌藏经洞(现莫高窟第17窟)发现了汉文、藏文、回鹘文、粟特文、梵文、于阗文、吐火罗文等多种文字的古代遗书及佛画幡幢等各种文物数万件;这一发现为研究中国、中亚、西亚及欧洲古代历史、地理、宗教、经济、政治、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提供了数量极其巨大、内容极为丰富的珍贵资料,堪称“打开世界中世纪历史的钥匙”,并由此引发了全球“敦煌学”热潮。

“最美的涅槃佛”中唐第158窟 赖鑫琳摄

“描绘入微的千手千眼观音”元代第3窟 赖鑫琳摄

被常书鸿称为“最美飞天”的盛唐第320窟 赖鑫琳摄

“精美塑像馆”盛唐第45窟 赖鑫琳摄

除此之外,元代第3窟、盛唐第45窟、中唐第158窟、盛唐第320窟均属于敦煌特窟。在敦煌参观,每个特窟还需要额外支付200元的费用。而在此次展览,观众可以直接步入式参观。

这样的便捷体验也得益于数字文物保护的巨大进展。曾经的中国积贫积弱,众多珍贵的文物流失世界各地而难以回归故土。敦煌研究院开展的“流失海外敦煌文物数字化复原项目”探索建设内容最全面、功能最完整、使用最便捷的“数字藏经洞”数据库,由此复原了众多文物、绢花、艺术等,才让此次最大规模的全球首展成为可能。

尽管只是复制窟,但依然对观众有着特别的吸引力。记者在压力测试现场看到,每个石窟都让观众流连忘返。相对迷你的3号窟因为容纳量有限每次只允许一人入内参观,观众在石窟门口还排起了有序的长龙。

古老的敦煌壁画,绘有上海

在展览的入口附近,一幅复制的壁画讲述了莫高窟与上海早有渊源。

这幅来自莫高窟第323窟洞壁上的壁画,名为《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根据壁画榜题及众多文献的记载,西晋建兴元年(公元313年),在吴淞江入海口,渔夫遥见两尊石佛漂游而来,以为是海神,延请巫祝迎接,弄得风涛骤盛,渔夫骇怕而返。当地道教徒以为此乃张天师之像,再设醮坛迎接,风浪不减。后来佛教徒数人向石佛稽首唱赞歌,风浪遂静;佛像背后各有铭志,一名“维卫”,一名“迦叶”,众人于是用船将两个石佛载入通玄寺供奉。在石像发现后七年,渔人又在沙滩上发现了一个石钵,渔人发现其盛放了荤腥食物后,就会“有佛像见于外”,渔人大为震惊,认为此石钵应为先前浮海而来的两尊石佛的遗物,于是也送到通玄寺供奉。

《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 主办方提供

通玄寺,即现在上海著名的静安寺前身重玄寺。“石佛浮江”之事,由当年名僧慧达法师传到西域,逗留敦煌莫高窟期间,故事随其行迹被记录在壁画上,这即为323窟《西晋吴淞江石佛浮江》壁画的由来。

2004年,甘肃当地代表团到上海考察学习时,曾专程携此壁画的临摹版赠与千年古刹静安寺。大漠中的莫高窟与现代都市中心的寺庙,壁画牵起两座相隔千里城市之间的隐隐之烟。

事实上,敦煌与上海,始终有着密切的关联。上海成长的“敦煌女儿”樊锦诗,在异常艰苦的戈壁大漠一待就是数十年。她致力于敦煌遗址的保护和研究,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敦煌学者。“数字敦煌”的构想正是樊锦诗提出的,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将敦煌的美展现给全世界,也让全世界走近敦煌。2023年,由上海出品,滕俊杰执导、茅善玉主演的沪剧电影《敦煌女儿》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樊锦诗50多年的敦煌守望历程。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的举办是上海与敦煌两地共同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敦煌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实际举措。敦煌艺术大展在上海举办,将全面向世界展现以敦煌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进一步提升中华文明的国际影响力,让更多海内外的游客了解中华文明的璀璨明珠。



展览现场 赖鑫琳摄

文旅融合,让更多人走近“东方艺术宝库”

作为特展,“何以敦煌”敦煌艺术大展的票价为每张98元,需实名购买。8月20日下午,距离大展开幕还有一个月,主办方推出每张仅售39元的秒杀票,一秒售罄。

本次大展也为2024年第35届上海旅游节增添重要的文化元素和产品内容。上海的文旅企业行动起来,充分利用“何以敦煌艺术大展”在上海举办的契机,推出各类主题产品,形成文商旅体展全面联动的良好态势。

上海春秋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公司推出“九色敦煌.五彩申城”、“江上明月夜,沙洲共此时”、“烁灼明珠,瑰玮敦煌”等三款主题产品,与都市观光车、东方明珠登塔观光以及“上海之星”游船等产品进行组合。久事集团上海都市旅游卡公司与大展联手,精心打造文创伴手礼——“Shanghai Pass梦敦煌”。它的设计理念是将敦煌的标志性元素(九色鹿、三兔共耳、藻井)结合一体,内置Shanghai Pass芯片。上海老凤祥有限公司和文化黄金品牌敦煌金联名出品了一款黄金文创礼物“凤翔吉天关照手链”,将敦煌的标志性瑞兽九色鹿和上海老凤祥凤凰结合一体。

“1000年前的敦煌,是当时的国际文化之都,与当今的国际文化大都市上海,有着相似之处。”敦煌研究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希望此次“何以敦煌”艺术大展可以成为联通敦煌与上海的又一个窗口,进一步促进文旅融合,吸引更多上海的游客去往西部,去实地观赏我国的“东方艺术宝库”。



展览现场 赖鑫琳摄

专家观点:永远的敦煌

敦煌学者、出版人李伟国

人们看到或者听到“敦煌”这个词,会联想到什么?联想到敦煌石窟、壁画和艺术?联想到敦煌卷子、文书和文献?联想到祖国大西北的一片绿洲、一座名城、一处旅游胜地?联想到一段历史,一段纷繁而辉煌的历史?联想到……

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作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敦煌当然是极富魅力的。

敦煌有一个富有美感的名字。敦,大也;煌,盛也。

敦煌这片土地,为何曾经辉煌?因为:

敦煌是富庶的绿洲。历史上的敦煌,包括党河流域和疏勒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总面积约168,000平方公里,有较大的绿洲,有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肥沃,草木繁盛,是理想的农牧业区。

敦煌是军事战略要地。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大军击败了河西匈奴,河西走廊归入中原王朝版图。从此以后,敦煌就成为对北和对西攻防用兵的一个战略要地。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大“驿站”。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丝绸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成为罗马帝国时髦的服装面料。同时,西方各国的珍禽异物、宗教思想,又陆续流入中原。位于丝绸之路干线上的敦煌,成为东西方贸易中心和重要的商品中转站。

敦煌是中原战乱时的避难地。新莽末年,中原大乱,窦融从内地来到河西,拥兵自保,使得这一地区得到了发展。东汉建立以后,中原文化也在这个地区扎下了根。

晚唐以后,敦煌进入归义军时期,保持了敦煌地区近200年的社会基本稳定。 

敦煌是多民族活动的舞台。敦煌地区本来就是很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西汉建郡以后,汉人逐渐超过少数民族,但少数民族仍然很活跃。敦煌还是与周边民族交往最密切的地方,各民族都为敦煌的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敦煌有浓重的佛教色彩。还有道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诸多宗教并存。

现在人们向往敦煌,是因为敦煌是我国古代文明载体的巨大遗存。

敦煌的古代文明遗存可以概括为三宝:敦煌石窟,敦煌壁画和彩塑,敦煌藏经洞遗书。

从艺术角度来说,敦煌壁画也是一片深深的海洋,有志者涵泳其中,必有收获,而且永远不可穷尽。大家喜闻乐见的飞天形象(一种神仙的名字,飞在天上的神仙),在敦煌石窟中共有4500多个。

关于敦煌遗书,有一段被外国“探险家”大量劫夺的伤心史。我自以为值得骄傲的是,作为一位出版人和学者,曾经参与流落海外的敦煌文献的出版,主持《敦煌学大辞典》的出版。

敦煌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有鲜明特色的学科,包括历史地理、社会与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考古与文物保护、少数民族历史与语言、科技等等。敦煌学受到全世界学者的青睐,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当前,上海民众的爱国热情很高,求知欲望也很强烈,敦煌是中国的敦煌,《何以敦煌》展览一定会燃起上海民众乃至全国民众的参观热情。

敦煌是永远的。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李君娜 赵亦婷
微信编辑:Wing
校对:Rong



◢ 猜你喜欢↓↓

上海暴雨橙色预警!浦东、奉贤暴雨红警,相关区域启动“六停”措施!周末还有大到暴雨

刚刚,“普拉桑”二次登陆!上海首次三天内登陆两个台风!雷电预警拉响,部分道路临时管控

紧急通知!“普拉桑”或二次登陆上海!这些铁路临时停运、高速限速→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观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