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文明抵抗战争 | 胜利日书单

2015-09-03 田书君 麦读


用文明抵抗战争


1914年到1918年,有5588名伊顿的毕业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作战,其中,1159人阵亡,1469人负伤,伤亡率为47%。效力于英国军队的25岁以下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学生中,30岁以下的人有50万阵亡。这些精英阶层的年轻人在部队里都是低层军官,身先士卒,率先倒下:军官的阵亡率为25%,士兵的阵亡率则为17%。毕业于伊顿和剑桥的凯恩斯说同时代比他聪明的都牺牲在战场了。


1944年到1948年,很多参战国都遭受了军人和平民的双重损失,大多数国家没能像美国一样幸运,本土幸免于战火。首先是日本,军人阵亡212万,平民死亡人数大约在100万左右,总计相当于人口的3.7% ~ 4.4%。中国军人阵亡在300-400万之间,平民在大约2000万以下。美国死亡全是军人,共计42万,相对于美国当时一亿三千万的人口,大约占 0.3%。德国作为战争发源地,承受了总计将近700万的死亡,相当于总人口的10%。波兰被双方侵略、屠杀,死亡人数接近600万,相当于17%的人口,这对于波兰人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苏联的死亡人数介于1800~2400万之间,大约14%的苏联人死于战乱。胜利来之不易,所谓的战胜国只是字面意义。最后胜利的是和平。


一战导致了整个欧洲精英阶层的陨落,二战则是对统治阶层和平民的全面收割。战争就像人类社会的免疫细胞一样,一直是解决问题的手段,人类演化到21世纪才学会和平相处。欧洲人结成了欧盟,美国人自冷战后成为宇宙和平战士担当。东亚比较复杂,没有一统天下的宗教占领,也没有希腊罗马共同体的精神源头。所有人都盯着东亚,害怕它成为下一个巴尔干。


战争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如何避免战争,维系和平。我不认为这只是国家领导人应该考虑的问题,这是每个人都应该详细了解的。可以不明白成因,但要了解其残酷。







▲牛津大学出版社有一个「Great Battles」系列,今年新增四本,看一遍书目便可了解史上重大战役。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也是一个经典系列,The Oxford Illustrated History of World War II是专门为了纪念胜利日「VE Day」出版。这本书的编辑是Richard Overy,他出版了25本关于20世纪战争与独裁专题的图书,其中 Why the Allies Won The Dictators: Hitler's Germany and Stalin's Russia 广受好评。这本书通过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视角重新看待和解释二战,在战争期间摄影记者和彩色电影都出现了,也使得二战的影像更加鲜活立体。图书共464页,包含28幅彩插245幅黑白图片和18幅地图。目测不会有出版社引进,有电子版。



▲为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国内出版社也重版了一些经典著作。约翰•托兰的《日本帝国衰亡史:1936—1945》和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前一本书,最广为人知的一段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大获成功后,最高兴的不是日本人,而是丘吉尔,这意味着美国终于被迫参战,欧洲人可以睡个好觉了。封面是图书最新版封面,经典皆值得一读。



▲1940年的某个夏日夜晚,德军在巴黎近郊投下第一枚炸弹。整个巴黎都醒了,法国一分为二,两百万法国人如潮水般逃向乡间。无论他们是贫是富,没人抵挡得了时代的浪潮。人民遭政府遗弃,德军不分城乡,铺天盖地进驻法国每个角落。也是因为战争,德国军官与法国少妇在小镇相遇,从彼此身上找回渴望已久的身为一个人的美好。每张脸孔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并共同刻画出时代的样貌。而那个战火连绵的年代,距今并不遥远。内米洛夫斯基在人生最后的时光里,选择以小说勾勒出二战法国大逃亡的众生相,为后世留下《法兰西组曲》这部未完成的巨著。



▲小说讲述的故事很残忍:苏菲来自二战中受创最为严重的国家波兰,她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第一次是选择让哪个孩子活下来,最后她的小女儿被纳粹送入了毒气室。此后为了打听跟自己隔离开来的儿子下落,她又充当了德国军官的性奴隶。战后苏菲跟随共患难的犹太青年内森来到纽约,面对楼下邻居、文学青年斯汀戈的满腔关爱,苏菲还是选择了精神已经失常的内森,最后双双服毒自杀。


▲然后,让我们看一看二战中的中国人代表倪征日奥,新中国第一位国际大法官,我国著名的国际法学家、海洋法学家。他在92岁高龄撰写了回忆录《淡泊从容莅海牙》一书。全书以翔实的材料,简练质朴的文笔,叙述了作者早年蓄志学法,留学深造,回国后当律师,任法官,四十年代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参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日本主要战犯的审判,及至1984年以78岁的高龄当选为新中国第一任国际法庭大法官等的不凡经历。本书曾在1999年首次出版,本次再版对内容略有修订,并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献礼图书推出。


▲这本书用普通人看得懂的语言讲述了战争的产生和如何避免战争,进入21世纪,人类的智慧应该足以避免再一次大的冲突。下面节选自许纪霖老师的书评:「历史上的亚洲与欧洲不同,并没有一个类似罗马帝国那样的共同帝国,也没有基督教那样的统一宗教。今日的亚洲各国,存在着各种宗教:中国的儒教,东亚的大乘佛教,东南亚的小乘佛教,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教,印尼、马来亚、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还有韩国的基督教和菲律宾的天主教。亚洲成为了轴心文明最丰富、最齐全的地域。好在东方世界具有多神教传统,不像历史上一神教的欧洲和中东,为了一己之信仰而大打出手,发生宗教战争。不过,亚洲各国不同的宗教背景虽然不至于爆发战争,却是建立亚洲共同体难以跨越的屏障,因为超国家共同体的建立,最终还是要取决于是否有合法性基础:共享的价值观。……稳定的国际秩序需要各方价值观一致。」点击文末可以查看这篇书评。




纪念胜利日,珍惜今日和平与国家强盛,祈盼战争永不再临。阅兵的意义,在于你今天在电视机里看到的鲜活年轻的面孔,不会变成未来的枯骨残躯。


- END -



来这里

与关心法治

热爱阅读的人相聚

id:maitianshufang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