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 | 书评

2015-09-18 许秋莉 麦读

作者=〔英〕理查德·萨斯坎德 译者=何广越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

已上架各大电商网站



作者=许秋莉

来源=作者授权首发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读《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有感



许秋莉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 电话:13488881686

许秋莉律师是「麦田 ThinkTank 」群书评人,欢迎加入。您可以:与麦田作者、译者直接交流,与来自海内外知名法学院的友人坐而论道,认识更多关心法治,热爱阅读的同道中人。群成员可第一时间获取出版资讯,撰写书评,首发麦田公号,获得赞赏,获赠图书。入群方式:关注我们,点击「麦田微群」。许律师将获赠一本《质问希特勒》



书到手一口气就读完了,初见这本书时,我正在写一篇关于法律电商未来的文章,在朋友圈看到有朋友放了张这本书的封皮和目录照片,当时书还没上市,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发售。非常迫不及待的想看到这本书,直到昨天书到手,果然是拿起来就没办法放下,熬夜读完后久久不能入睡,不得不说这是本让人很兴奋的书。


作者在书的开篇说「本书简要介绍了未来,写给年轻有抱负的法律人」。就像几年前我的老板跟我说的一样,如果你不时刻关注这个行业,不提前做好准备,就会被远远的落在后面。很多东西没有我们想想的那么遥远,比如2012年的时候我们准备着手做一个关于律所的手机APP,那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普及,我们就曾讨论过,要过多少年人们才能普遍接受用智能手机下载APP,用流量或者WIFI看我们推送的内容。短短三年时间,现在看看身边,不得不承认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了,我们那时候担心的事显然是多虑了,科技的普及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有朋友说,看了我写的关于「法律电商现状和未来」的文章非常开脑洞,其实我也只是基于行业现状进行分析而已,并不是多遥远和不切实际的东西。


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谈梦想的书,我觉得更恰当的方式说,这应该是作者基于对法律职业深刻的体验后,结合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的合理推测。


一、 作者提到的法律职业的未来是什么


(一) 变革的驱动力


作者认为,在未来,法律市场会发生颠覆式的变革,特别是提供法律服务的方式,而这种变革主要是由三股力量来驱动。


1.「事多钱少」的挑战:本书写在2012年,当时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经济陷入衰退,不仅很多中小企业无法承受巨额的法律服务费用,很多大的企业也面临缩减法律服务开支的问题。但是企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又是只增不减的,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变革的背景「事多钱少」。


2.执业泛化:尽管在世界范围内,法律服务存在一定的政策壁垒,即法律服务的提供者必须是律师事务所和有执照的律师。但是法律服务的全过程目前已经有部分被分解,并且部分由非律师机构提供,以解决很多客户「事多钱少」的问题。


3.信息技术:作者认为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给律师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新兴技术带来的超越人工的处理能力及效率必将给很多低效能的工作方式和人带来挑战。


(二) 法律服务市场的未来


其实我在「法律电商的现状和未来」的文章中,提到了一些关于法律服务专业化、流程化的问题,很多行业内的人还是对这个深表怀疑。其实这并不是未来才要发生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人在做,而且做的很好。本书中作者描述了法律服务和法律服务市场未来的样子:


  1. 法律服务流程化之项目分解,例:诉讼案件分解


(1) 文件审阅

(2) 法律研究

(3) 项目管理

(4) 诉讼支持

(5) (电子)披露

(6) 策略

(7) 战术

(8) 谈判

(9) 法庭辩论


2. 法律服务专业化之技术驱动,例:颠覆性法律技术


(1) 自动文件组装

(2) 无间断互联

(3) 电子学习

(4) 在线法律指导

(5) 法律开源

(6) 封闭的法律社区

(7) 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

(8) 嵌入性法律知识

(9) 在线纠纷解决

(10) 智能法律检索

(11) 大数据

(12) 基于人工智能的决


3. 法律服务市场的未来之服务提供商,例:未来的雇主


(1) 国际会计师事务所

(2) 大型法律出版商

(3) 法律知识提供商

(4) 法律流程外包商

(5) 商业街零售商

(6) 法律租赁中介

(7) 新型律师事务所

(8) 在线法律服务提供商

(9) 法律管理咨询公司


其实有心人看到上面的那些关键词,就已经能对书中描述的法律服务市场的未来猜个大概了。我认为,这种未来是基于市场对高效率、低成本的法律服务的迫切需求,以及技术驱动下的法律服务专业化流程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作者在书中简要对上述内容进行了描述。


(三) 法律职业的未来


针对上述法律服务及法律服务市场的未来,作者描述出了未来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法律职业外的其他法律工作:


(1) 法律知识工程师

(2) 法律技术专家

(3) 跨学科法律人才

(4) 法律流程分析师

(5) 法律项目管理师

(6) 在线纠纷解决师

(7) 法律管理咨询师

(8) 法律风险管理师


作者提出,即便法律人自己不去自己建造上述新工作,那么新的雇主也会主动去创设。作者认为对这种颠覆式的变革首先开始抵触并且试图阻止的就是法律人,目前国际环境下的这种计时付费制度是对法律服务效率的反向激励,大多数律所和律师不愿意改变这种现状。


二、 现在的我们离那样的未来有多远


上面,我简单介绍了书中所写的内容,接下来,我想谈谈作者所描述的法律职业的未来离我们还有多远


(一)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往往是远超乎我们想象的,作者在书中描述了几种「颠覆性法律技术」,我举几个目前市场上就有或者正在发展的技术。


  1. 「自动文件组装」


我在「法律电商的现状和未来」文章中提到过这种法律服务方式,即文本的在线自动生成。对于一些可重复利用的文书可以通过系统的研发实现用户自动组装和生成,很多人对这种机器生成的文书产生质疑,认为其无法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但我相信,随着自动组装组件的完善(需要依托专业的法律知识及大数据),其一定能满足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


2. 「无间断互联」


随着移动设备及信息网络的支持,律师与客户之间将消除由于地域而产生的距离和不透明。这个离我们有多远呢?几年前我所在律所就试图将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项目管理(案件进程管理)系统并联并且实现项目管理系统对客户开放,让客户随时看到案件的进展。据我所知,现在已经有律所在这样做,并且在努力做的更好。


3. 「电子法律集市」


作者提到的电子法律集市即我在关于电商的文章中提到的各种形态的电商,虽然目前还没有太成功的模式,也没有太像样的产品,但是就像我在那片文章的结尾说的,这件事是可以做成的,尽管很多人仍然在抵触或者不愿意相信。


4. 「工作流程和项目管理」


大学时我曾经做过两年的兼职助教,是某大学商学院项目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助教,那时候我就在想法律服务的过程是否可以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提高效率,后来毕业后我发现有人已经开始这样做了。现在很多精品所(及律师团队)都自己开发或者购买了项目管理系统,对律师事务所的日常及案件等进行流程化管理。


5. 「大数据和智能法律检索」


大数据现在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概念了,在很多其他行业大数据已经被应用在分析客户习惯,挖掘客户需求,预防各种风险等。在法律行业,随着开放法律资源的增多,大数据能供给法律人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这不仅体现在有人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制定营销和发展策略,更多的是基于对大数据的二次开发和利用,使法律检索变得越来越智能,实现更多检索目的。比如,目前通过现有的数据和检索工具,就可以实现对某类型案件的风险预估;通过数据对某个法官或律师个人进行分析;对某特定行业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出其法律风险点及地域分布状况等。虽然仍很多律师对此嗤之以鼻,认为经验比机器更重要,认为技术跟法律毫无关系,但技术仍然以其不可阻挡的速度影响着法律行业。


当然还有几种作者提到的颠覆性技术,比如解决法律人之间相互协作问题的「法律开源」及「封闭的法律社区」,对未来科技发展设想的「嵌入式法律知识」和「人工智能」,这些统统不是梦想,只是实现起来需要跨界人才和技术发展。


(二) 法律服务专业化及生产社会化


在技术的驱动以及市场的强烈需求下,为了提高法律服务的效率,法律服务的专业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作者在书中用了「法律服务大宗商品化」这个词,其实我觉得这类似于法律服务的社会化大生产,即通过对法律服务的专业化,流程化实现法律服务的规模化生产,从而使法律服务的过程变得社会化,也使细分法律服务产品实现社会化。简单解释一下,我认为随着法律服务过程的专业化、流程化,部分法律服务的规模化、量化生产必将取代过去单个法律提供者个人的全程服务。它的发展模式应该是由律师(团队)及律所内部先实现流程分工,然后某些成熟的流程会实现独立并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法律服务产品,随着这种产品社会认知度的提高,产品会逐步实现社会化即为所有律师、律所乃至客户服务。在未来成熟的细分法律服务产品会独立进行销售,客户的法律服务可以通过组装的形式进行购买,甚至法律服务提供者自己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购买部分细分产品。


法律服务专业化所带来的细分产品社会化,就会引起作者提到的「执业泛化」,即法律服务在未来可能并不是只有律师或律师事务所独占,至少不能全部独占。一些非必须律师才可以提供的服务产品会被其他行业进行开发并且量产,一些大企业可能会制作满足自己自身法律需求的细分法律产品同时可以通过量产而产生盈利,一些细分法律服务产品的提供商也会应运而生。


这在现在看来似乎很遥远,其实并不远,因为很多精品所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将自己的服务流程化,制作自己的细分法律服务产品。我已经在市场上见到了这种产品的雏形,并且在小范围内悄悄地进行推广。虽然法律服务产品的研发难度很大,跨专业人才的缺口以及对市场的培育都是问题,但我相信未来这都会解决,而且不会太久。


三、 如何迎接或创造为来


我相信读了上面的内容,一定会有很多人是处于怀疑甚至抵触的情绪中。这并不奇怪,就像作者所说的,法律界存在两大阵营,「善良的管理员」和「狭隘的守门人」。前者更愿意在普通人和法律之间建立桥梁;后者则更希望法律业务围起藩篱,以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


在我看来,法律行业每天都在高速发展,每一天都有人在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寻找并探索新的出路。尽管有些人选择消极抵抗,但你不做,总有人会去做。在未来还指望运用信息不对称来对付客户,提供无法亮化甚至毫无内容的法律服务是绝对不可能的。


作为律师,需要做的是将自己的法律服务尽可能的专业化,找到自己所提供的服务的个性化无法替代部分作为核心竞争力。


作为想迎接新工作的年轻人,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挖掘自己跨专业的潜能,甚至如作者所说短暂的对某个跨专业领域知识的学习也许是不行的,可能在未来你需要拥有另外一个专业。


作为律所,也许更加需要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拥抱技术,抢夺人才,积极进取,否则也许会被行业淘汰或者成为行业最下游的分包商。


最后,我想说,作者提到的这种未来在目前看来有很多阻力,最大的阻力来自于法律职业人群内部,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善良的管理者」在试图改变这种现状。今天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写了这样一段话,让我很感动,她说「没有什么知识和经验是不可复制的,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与其故作高深,不如大大方方」,他们开放的是被很多律师认为很神秘的「诉讼可视化」课程。


前方困难重重,甚至绝大多数人对此很不看好。但我觉得也许我们并没有办法待在原地猜测并指望别人把这样的未来实现,我们应该去试图创造这种未来。就如作者在书中引用硅谷计算机科学家Alan Kay的话「预测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