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离开了顶尖律所 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法律 | 职场

2016-05-12 Novoone 麦读

「有的离开,是放弃,有一种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归。」这篇文章送给法学院学生和律所新鲜人。


作者=Novoone 魔都投资机构法务


我特意回过头去找出了在我刚进律所2年左右时候,给法学院的学生们做律所宣讲会时候的讲稿,里面的很多想法,现在看来稚嫩而乐观,不由感慨万千。本篇会引用很多当时讲稿中的内容,以此梳理出我对律师行业的思考和感情。


入行:拼命成长的蜜月期


在法学院研究生期间,我就去了一家国内第一梯队的律所(金君海方中,具体哪家就不说了)实习,毕业后直接就留了下来工作,做的就是所谓的非诉律师,或者说叫商业律师。因为会日文,所以直接进了日本部,主要从事外商投资(FDI)、跨境并购(M&A)以及一般公司业务(General Corporate),偶尔也会参与些许海商海事、诉讼等。

 

在读书期间,如同大多数懵懂的学生,我对律师到底做什么,完全没有概念。但在进入这家律所实习,对律师的工作有所了解后,在毕业时基本没有犹豫,直接留了下来。

 

为什么?


因为律师的工作内容非常有意思。

 

你几乎每天都能碰到新问题,而且这个新问题经常是并不仅仅在于一个领域内,像我们日本部,平时经常会有FDI啊并购啊或者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这个就牵扯到方方面面了,像公司法、外汇、劳动、知识产权、证券、国家安全、反垄断等等都会涉及到,有时候还会有海商海事的问题,这些都是特别令人感到新鲜和兴奋的领域,你每一分钟都能感觉到自己的成长和提高,而当你费劲心力替客户解决掉一个问题,客户回你一个感谢的邮件,说你的成果是helpful的,那个时候确实是有成就感的。当然除了个感谢邮件,能从客户身上收到钱也是成就感的一部分,但这个是老板们的事儿了,我们这个层级的暂时还体会不到。

 

我主要参与的是一些非诉的业务,也就是所谓的商业律师。很多人印象里,只有做诉讼律师才是真正的律师,才是一份有意思的工作,而商业律师整天就是窝在办公室里埋头做文件,一做就是大半夜,一点都不潇洒。

 

我也觉得做诉讼业务确实挺有趣的,但并不表示非诉就是那么boring。事实上,除了我刚才所说的新鲜感和成就感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你实际参与到非诉的业务后,你就会发现,所谓的法律,不单单是学校里面学的那些物权法啊合同法这些大法,其实更多的是体现在那些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甚至于某市某局发的某通知上面,通过这些犄角旮旯零零碎碎的文件,你才会发现,我们在学校里学的那些法律和法学理论是如何在实务层面上实际运行起来的,如何在经济生活中实际发挥作用的。而观察法律的实际运行状态,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就是这个道理。这些东西,在学校读书,做研究,都是很难会体会到的。

 

像我在读书的时候,很多同学写论文,讨论最多的是应然层面上的东西,最喜欢写的就是比较法了,先写美国是怎么怎么规定的,再写欧盟是怎么怎么规定的,最后说我国规定很粗糙,应该怎么怎么规定。这样的论文很常见,我也经常写。也不是说这样的研究就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东西,在实际的律师工作的应用中,作用并不大。不过也没办法,在学校确实接触不到实然方面的内容。

 

但是在律师工作中,你不但得知道中国法律实际运作状态是怎样的,还得知道怎么去利用这些法律来达成客户的目的。这实际上就是给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读了这么多年法律,等的不就是有一天能学以致用么。我们组有个实习生,告诉我说她在这儿的4个月,学到的东西要比在学校3年学到的更多。其实我也是这么个感觉。所以我很庆幸当时选择律师这个职业。

 

上面引用的讲稿,可以说是我在律所的「蜜月期」中的写照。那时生就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觉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好的,一切都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

 

很多人新入行,从小律助做起,熬不过前几年的清苦,很可能没有合适的老师带,也没有案源,最终就黯然退出了。很庆幸当时我选择的这家所,提供了一个完善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心无旁骛的成长。

 

然后跟大家聊聊,为什么是这家所的这个问题。

 

首先,我想大家最关心的应该就是薪酬了,但是这个呢我应该是不方便透露的,总之呢还是能让你过上一个体面的日子的,就算你只是个实习生。

 

而我着重想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所里的培训制度。对于这一点我有着切身体会,因为我是这个培训制度的受益者。

 

我们所基本每周都有培训,涵盖各个方面,有专门针对年轻律师入门的培训,比如如何起草法律意见,如何进行法律调查等等,也有针对某一个特定专题的培训,比如如何开展海外并购,如何开展能源项目等,这些都是针对全所的。

 

此外各个部门还有自己的内部培训,像我们日本部隶属于公司组,之前公司组开展过一个关于DD项目的大型培训,由公司组的各个部门就他们的专业领域来告诉我们在DD中针对那个领域需要审查什么内容,注意哪些事项。这些培训实习生都是能够一并参加的,通过这些培训必定是能让大家有所收获的,而且这些收获都是将来能够让你安身立命的东西。

 

而在我们日本部内部呢,也会经常性的组织各种培训,这个就比较有针对性了,比如说我们组之前的一系列培训,是一个总结归纳性的培训。很多实习生进来以后,最开始嘛,总归是先做一些比较零碎的法律调查,很多项目都是看不清楚全貌的,但是我们的培训,就是由这个项目的主办律师,来给大家讲解一下整个项目的架构是怎样的,哪一步的交易过程中会出现哪些法律问题,最终的解决办法是怎样的。这时候你就恍然大悟了,原来当时我做的法律调查是起到这样一个作用,以后你就明白了,这样的架构中会出现这样的法律问题,应该这样去解决,这就是一种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的方法,进步会非常快。而且在这边实习,不管最终是不是能留下来,都能参加这些培训,所以就算最终离开了,总归是不会空着手离开的。

 

所以我觉得对新人来说,这个培训制度是一个比较能够吸引人的点。

 

其次想介绍的是一个全方位的用人制度。像我有同学在外所,他们的分工非常细,做商标的就是做商标,做专利的就是做专利,你不知道整个项目是什么样子的,你只能参与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各个年级的律师也有很明确的分工,刚进来,先做法律调查和翻译,做一年,第二年开始写邮件,第三年开始写memo和交易文件。但我们所,或者说我们组吧,不太一样。用我们张律师的话讲就是我们组是一个拔苗助长的用人机制。进来后几个月,就开始写邮件吧,再几个月,直接来个memo吧,所以尽管刚开始压力非常大,但成长起来确实很快。而且就像我刚才说的,我们不会让你只参与项目的一部分,我们会让你知道你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做到什么程度。我相信,这样的制度对于新人的发展是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然后再讲讲我们所各种贴心的小福利。律师嘛,总是给人一种忙碌、枯燥、工作就是生活的全部的感觉,其实在我们所,并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所每周有舞蹈课,瑜伽课,还有足球篮球网球羽毛球的活动,每个月有生日会,会有各种好吃的蛋糕,不定期的还有各种party,这些都会让你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一个经常能给你带来惊喜的地方。

 

我现在回过头重新审视这些字里行间能甜出蜜来的文字,依然能够清晰的回想起那时候的生活。十点左右到所,查邮件,做研究,写回复,和客户开会,做尽调,跑现场,写合同。转眼就到了深夜,喝杯咖啡,去厕所洗把脸,继续。

 

不得不承认律师的工作是一个需要强大的心脏的工作。像我最近参与的一个项目,从上周五开始到昨天,处在一个连续熬夜的状态,像昨天我是早上7点才到家。这就需要一个良好的身体条件来支撑你。像我现在是坚持天天都会花一个小时去游泳。有些事情,一旦坚持下来了,会成为你的习惯,而你并不会觉得这个习惯会有多打扰你的生活,而你能从中收获很多。所以我建议各位,一定要坚持锻炼,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晚上抽个1个小时去楼下操场上跑圈,坚持几个月就能看到效果了。

 

那时候,乐观,坚持,眼前的苦不算什么,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好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迷茫:对律师职业的反思

 

但是不久之后,我就开始对这样的生活产生了疑惑,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往下走。

 

第一,我追求的是什么?


确实,日本客户钻牛角尖的精神,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的认识,我的日文日益精进,应对客户的技巧也越来越圆熟。但是,当我回过头去审视最初的想法,发现似乎开始偏离轨道了。

 

最初进入律所的时候,最吸引我的,正如我上面所提到的:


你可以发现,在学校里学的那些法律和法学理论是如何在实务层面上实际运行起来的,如何在经济生活中实际发挥作用的。

 

但在实际工作了一阵子以后,我发现我的工作,和实际的商业运作,依然隔着一道墙。

 

针对客户问过来的问题,我费尽心机从一堆堆的法条中构建出一套体系,逻辑清楚地回答了,但我不知道客户为什么问这些问题,真正的商业考虑是什么,最终又是怎么处理的,我的意见起了多大的作用。这些我完全不知道,我只是在商业链条上用手轻轻碰了一下,然后又缩回去了。

 

而在那些大型的交易,如并购、IPO等中,正如某个答案说的,律师只是产业链条中排位很靠后,很微不足道的一环,投行吃肉,律师能喝到点汤就不错了。

 

另一方面,涉外非诉律师们似乎又对那些所谓接地气的业务没什么兴趣,当周围的亲人、朋友遇到一些生活中的法律事务,来找你,你却基本解决不了。

 

这样的定位我认为很尴尬,上不着天,下不接地,在中间忽忽悠悠的飘荡着。

 

很多人可能觉得这很正常,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做,没有必要完全参与一个事情。但这似乎不是我所追求的,想让法律落地,学以致用的结果。

 

读了这么多年法律,等的不就是有一天能学以致用么?

 

第二 将来的发展是怎么样的?

 

在我所在的这样的律所中,发展路径是非常明确的,律师等级一级级升上去,最终做到合伙人。但是跳出这个路径,从整个行业发展去看,你会发现,涉外非诉业务的法律服务市场已经越来越趋于饱和了。

 

早期的涉外商业律师确实很容易发展,外语好,了解中国的政策,就能很好的利用信息不对称,赚到完全不了解中国法的外国投资者的钱。

 

但是,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有一些法学功底,搜索能力强的人,基本就能够把基础的公司业务做下来,除了那些重大的交易外,商业律师的可替代性越来越强,各种各样没有律师执照的所谓咨询公司,也开始逐步侵占商业律师的市场,价格还比律师费便宜许多,现在连会计师事务所都开始设立律所。确实,非诉业务中,需要用到律师证的地方太少太少,这个门槛太低了。

 

为了保证收入,律所只好拼命揽活儿。合伙人要挖空心思留住客户,律师要高负荷作业,拼体力跑量。

 

说到底,做非诉律师,其实就是在贩卖自己的时间。每个月出账单的时候,很清楚的记录着自己的billable hour是多少,non-billable hour是多少,每小时单价是多少;年终考评的时候,也会看今年的工作小时是多少。你必须挤压你的个人时间,才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卖给客户。

 

但是这样的发展总归是有上限的,一天只有24个小时。当然你可以努力修炼内功,提升自己的单价,可是提升了单价,很可能就会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红海中丧失市场竞争能力。

 

这个死结,我还没想明白如何去解开。

 

第三 怎么去把握工作生活的平衡?

 

上面说到了拼体力跑量的问题。事实上,基本几家大所的律师都处于这样一个状态,每天高速运转,深夜甚至凌晨披星戴月回家,洗洗倒头就睡,第二天周而复始,几乎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所里开年会,旅行,都要带着电脑,在没有安排活动的时候大家都在宾馆里埋头改文件。我有个朋友,在她婚礼的当天,还要抽空开电话会。

 

有的人可能会很喜欢这种状态,觉得自己被需要,被重视,我还记得我在给法学院学生们开宣讲会的时候,还有学生发言说「就算死也是要累死在律师岗位上「,把台上几位大佬给惊着了。

 

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一种正常的心态,尤其是结合上面两点,你做的工作并没有接触到商业的实质,又有那么强的可替代性,在跑量干活的时候基本就是个机械劳动,你就算累死了,又创造了什么样的价值出来?

 

在日复一日的埋头工作中,我几乎没有时间去关心我的亲人朋友们的状态,也没有时间去反躬自省。每天似乎在做很多事情,我也没有时间去总结,去内化为我的思想和经验。

 

我并不是一个讨厌加班的人,相反,我很享受在独处的时候安安静静地把手头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但是,在律所的这种完全把个人时间压榨干净的生活,似乎也不是我想要的。

 

离开:最后的那根稻草

 

最终促使我离开律所的,其实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我太太进了法院。按照司法改革的要求,法官的配偶不能是律师,需要单方退出。

 

尽管我的工作跟法院沾边的机会很少很少,尽管我还有办法继续留在律所(例如去外地的分所挂证),但我想,这可能是我的一个机会,让我能够跳出去,看一看更广大的世界,也有机会站在不一样的维度去审视律师这个职业。

 

我还记得我去向我的老板辞职时候的情形。他听完我的理由,沉默了很久,然后用手指了指我,说:「没出息。」

 

我很感激他,还有部门其他合伙人对我的培养,也知道他们对我抱有不小的希望,而现在,我让他失望了。

 

从做律师,到放弃做律师,这条路,是我自己选的,我并没有后悔。事实上,目前的工作确实部分实现了我的理想,我用我的专业能力帮助公司实实在在地做出决策,脚踏实地地前进。

 

而这些专业能力,来自于我在做律师期间的积累,这些岁月已经构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也构成了我的所有背景。

 

我想,不管经过多少年,我都依然能够回想起那些拼命汲取养分,拼命成长的岁月,能够回想起那个懵懂、乐观的少年,以及那些对当时的他来说非常有意思的事儿。

 

好了,我想讲的就是这么多。最后总结一下,各位,如果各位想和一些有意思的人,做一些有意思的事儿,欢迎各位来这里。谢谢大家。

 

完。

 




心中默想一个单词然后回复,可以查看麦田出品的所有图书和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