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面对恐怖分子,我们该用刑吗? | 法律剧场

2016-06-17 郁喆隽 麦读

今天的文章来自郁喆隽副教授,德国莱比锡大学哲学博士,任教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本文是复旦哲学微课堂 「电影中的哲学思辨」系列第一讲《圣母还是恶魔 — 恻隐之心与道德哲学》的课堂实录。张伟杰记录,P 小佳同学编辑。


麦田有个「法律人文阅读」群,每天都在热烈讨论法律相关图书和影视剧集,欢迎添加麦田小管家麦麦(xmxm2025),申请加入。


导读

自古以来

关于救人的问题

一直是一个蜜汁难题

 

早在一战时期

一位英国士兵不忍射杀一位受伤德国士兵

这位德国士兵后来成了希特勒

 

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公开课上

也曾刁难过同学们

是否要选择碾死铁轨上无辜的几位

来救下失控的火车上的好几百人

 

更何况那道著名的影响家庭和睦和两性关系的问题

你妈和女朋友都掉进河里

(麦田推送过相关文章:

母亲妻子落水难题 | 边沁、康德和阿奎那的抉择

你救谁?

 

救人不难

难在对于后果的承受

 

当电影《战略特勤组》里

代表正义的特勤组用极度严苛的手段

来刑求恐怖分子时

我们又面临了道德与正义的选择

 

为了拯救多数人的生命

是否可以以牺牲少数人为代价?

是否可以对其刑讯逼供?

是否可以残害他的亲人的方式逼供?

如果反对,则会牺牲掉上千万的人生命,

是否还有人会反对?

 

对此千古难题

在西方哲学史上

有两个老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

一个是康德康师傅

一个是边沁边大叔


 


康师傅主张绝对主义

认为道德有明确的原则和权力

不管这会带来什么结果

我就是我

哪怕有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边大叔则提倡功利主义

认为道德推理取决于道德行为的后果

在最大程度上谋求最多人的利益

大家好

才是真的好

 

不论绝对主义还是功利主义

其实都是在选择的时刻对于人性的诘问

这是电影的魅力

更是哲学的魅力

 

哲学不同于科学

能在抉择面前提出详细的解决方案

人生也没有公式或者算法

用十全十美的方式来面对一切困难

哲学只能提供一种思维和立场

让面临抉择的我们

诚实地面对本心

 

我们只是宇宙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很难逃脱两难的境地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拷问自己

而这

正是作为智慧生物的宿命


课堂实录


各位晚上好!今天是复旦哲学微课堂「电影中的哲学思辨」六讲的第一次正式课程。两周之前我们在导论的课程当中讲过,我们这个课程为了避免传统哲学那种相对比较学术较为刻板的讲法,所以会采取每次用一部电影作为一个影子和阶梯的方法,把大家导入到哲学问题的思想思辨中来。

这样的做法比较好的地方在于可以很快的让大家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这也是在哲学的思想实验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方式。但是它往往会假设一些比较极端的状况,这些状况可能在我们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不常会碰到,今天我们讲到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任伦理学或者是关于道德领域的问题。


首先要跟大家的提醒或者预警一下,因为我们今天讲的内容可能会有一些情节或者电影中的图片会引起大家的稍许的不适。如果你是未成年人可能就轻易不要观看、要回避这些内容。如果你是成年人的话也稍稍要做一点心理准备。因为这大概是在道德哲学当中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况。


我们今天所要讲的这个题目,我暂时取的名字叫「圣母还是恶魔-恻隐之心与道德哲学」。我们采取的所谓影子跟阶梯的这部电影是一部比较小众的美国电影,中文的翻译名字是《战略特勤局》,如果你只读这个名字,会觉得是一般的警匪片或者反恐片,其中的主角也是好莱坞的老戏骨。我猜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这部电影,我用非常短的时间简要的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部电影的情节。

从电影「战略特勤局」说起



这部电影开始的时候有一点老套,可能会让大家有一点点小小的失望,它的设定是这样子的,就是有一个恐怖分子,他的原来的名字叫斯蒂芬·阿瑟·杨格,现在他皈依了伊斯兰教,改了一个新的伊斯兰教的名字叫 Yusef,但这个人的身份比较特殊,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恐怖分子,来自中东,而是一个美国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他有一些特殊技能,是前特种部队的炸弹专家。他自己录制了一段视频,然后把视频寄给了美国的 CIA 跟 FBI,他在视频里面声称自己在美国的若干个大城市的市中心安放了几颗核弹。而且在这个周末的时候,这个核弹就会爆炸,如果美国政府不答应他一些条件的话,它就不会说出这些核弹的下落。如果核弹爆炸的话,会可能造成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的死伤。



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引出了这个片子中的女主角,她的名字我们简称 B,她是一个 FBI 的探员。然后在影片一开始,就把她表现得是非常有爱心,有责任感的这样一个职业女性,他将会来负责调查这样一个案件。不同于传统的反恐片跟警匪片的是这个 Yusef,它发出这个视频之后,美国的联邦当局开始通缉他。但是他自己采取了一种很奇怪的方式自首,就是一个人站到了一个大城市的 shopping mall 的中央,然后束手就擒,这本身是让人家产生非常多的怀疑。


我们现在知道这个恐怖分子他宣布在美国各大城市放置了几颗核弹,现在他这个人已经被我们抓住了,所以摆在 FBI 跟 CIA 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让 Yusef 说出这几颗核弹的确切位置,这样它就可以把核弹给拆除,避免平民的重大伤亡。

面对恐怖分子,我们该用刑吗?


当 B 来到了一个秘密的关押场所的时候,她发现,这是一个非常隐蔽的很好的一个场所,很多高级别的官员已经在这里,而且她遇到了这个 FBI 派来的一个所谓的刑讯专家。这个刑讯专家在片子当中之前已经有过介绍他的背景,非常神秘,而且似乎有着传奇的经历,影片当中所有人都称他是 H。所以当这个 H 进到这个秘密的关押和审讯场所的时候,这个 Yusef 被关在一个小房间里面。小房间好像是一个集装箱,他头上带着一个黑的头套,几乎是半裸体的被绑在天花板上。这个小房间有一个窗户通过窗户,大家可以看到里面的状况似乎已经开始了对他的审讯。


因为 H 全权接管了对 Yusef 的审讯,所以他一进入小房间之后,就开始毫不犹豫地建立自己的权威,开始对 Yusef 动手,甚至还直接打了前面一个审讯 Yusef 的政府官员。此时女主角 B 的圣母心就发作了,她有点受不了,她认为 H 不应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审讯 Yusef。而且她站在 Yusef 的角度来考虑,认为采取了对他的虐待的措施,这是不对的。但是大家也知道,时间是非常紧迫的,还有 72 个小时核弹就要爆炸,所以大家似乎感觉到倒计时的时间在在走动。所以这个时候有更高级别的来自华盛顿的官员,就阻止了这个 B,而把审讯的责任交给了 H——FBI 的刑讯专家。




情节就一步步开始展开了。似乎 H 在采取暴力审讯,用身体虐待这方面他毫不犹豫。所以他掏出了自己的工具包,开始用各种奇怪的工具刑罚手段来对付 Yusef。第一步,他就毫不犹豫地用一把小斧头砍下来 Yusef 思的一个指头。B 看到这一幕之后非常受不了,她找到了她的上级,说 Yusef 是美利坚共和国的国民,用 H 这样对他刑讯的手法是不符合宪法的。但他的上级对她的回答也非常明确。他说,如果这几颗核弹被引爆的话,就没有宪法可言了。在审讯手段方面,B 跟 H 两个人之间有了针锋相对,截然相反的立场。这两个人之间的气场完全不对,所以他们两个人有过几次交锋。


但 H 有一段话,对 B 说得非常清楚。他说,我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的极端的一些刑讯方式,这并不是关于敌人,而是关于我们,就是我们自己的弱点,我们正处在失败的一方。他对 B 说,我们害怕,我们怀疑,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价值。那个 H 就问,这些价值会让你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



我们中间可能会跳过一些情节,这个情节的发展是步步深入,紧扣心弦。因为倒计时越来越迫近弹药爆炸的时间,果然就像H所预言的那样,这个恐怖分子 Yusef 并不配合。即便你对他采取了各种酷刑,但是他还是没有说出几颗核弹的下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B 也开始愤怒,她有点克制不止不住自己,也开始想要采取暴力的手段。




就在核弹爆炸前的 24 小时,这个有时候 Yusef 还是没有最终说出核弹的下落,所以 FBI 祭出了他们最后的杀手锏。他们找到了 Yusef 的妻子,戴头巾的穆斯林妇女来到了这个刑讯的场所。但是还没有等她开口说话,H 就一刀划过她的脖子,当场把她给杀死,以此立下了下马威。


大家可以想像,当这个恐怖分子不管他是多么恐怖,但他还是一个正常人。当他看到自己的妻子被割喉之后,几乎是彻底崩溃了,他说出了 3 颗核弹的下落。这个时候这个故事并没有完,FBI 担心他并没有说出所有核弹的下落。因为根据 H 的推断,他所获得的核原料其实还有制作第四颗核弹的可能性,所以在倒数还有几个小时的时候,他们找到了他们的两个孩子,并把两个孩子也带到了刑讯的场所,把两个孩子关进了那个刑讯的小黑屋,换言之,H 可能会不择手段,最后对这两个小孩子动手。


这个影片最终的结局是稍微有一点黑色,就是当 Yusef 这个恐怖分子看到自己小孩子被带来的时候,他陷入了彻底的绝望。在这个审讯过程当中,他趁着一个混乱,夺过了一个人手中的枪,然后就吞弹自尽



 

在影片最后的结尾的时候,美国的执法当局根据 Yusef 之前说出 3 颗核弹的位置,找到了那 3 颗核弹,并且解除了核弹的引信。但是在最后的最后,当影片即将要出现演职员表的时候,大家拍到在第三颗核弹的附近,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引爆装置和第四颗核弹,最后这个引爆装置上的时间倒计归零,影片就到此嘎然而止。 

其实这些并不仅存在于电影屏幕中


就这样一个影片,它是非常的引人深思也是非常沉重的,当中也包含了非常多让人感觉不舒服的内容。他表面上呈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可以用酷刑来折磨所谓的恐怖分子。当然,这部影片有个很讽刺的地方,就是这部影片在中国可以看到,但他其实没有在美国的院线上映。这个情况似乎有一些颠倒,因为这样一部影片拍摄的背景有非常现实的环境,在 2001 年的 911 事件之后,当时的小布什政府发起了所谓的反恐战争,反恐战争之后没有进行多少时间,2003 年在伊拉克的阿布格莱布监狱就报出了所谓的虐囚丑闻

 

大家知道,传统的战争是需要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进行宣战之后才会开始的。在这样的战争当中,双方抓获的战俘是受到日内瓦公约的保护的。但是因为反恐战争是没有一个国家对另外一个国家宣战,所以他们抓获的这些所谓的恐怖分子,并不享有战俘的所有的待遇。大家回忆一下,可能还记得当年全世界的新闻媒体都报道过这样的监狱当中虐囚丑闻,在影片当中其实也有所表现了,比如说让这个恐怖分子 Yusef 头上戴一个黑头套,然后他身体的姿势,都跟当年的阿布莱虐囚是非常的相似。其实这还不是一个终极状况,在小布什的第二个任期,他就在古巴的美国军事基地,关塔那摩开设了一个恐怖分子的拘留营。其实,奥巴马政府在第一任期的时候是在奥巴马竞选的时候就曾经承诺,一旦他当选美国总统,就要关闭关塔那摩的拘留营,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现在这个拘留营还在。

 

在这个关塔那摩拘留营中,也传出了非常多骇人听闻的事件,其中就包括这个 CIA 的十大酷刑。大家可以去网络上搜一下,比如说包括水刑、关小黑屋、睡眠剥夺和逼食的手段等等。逼食就是通过一个管子把营养液灌注到你的胃里面,也是为了防止那些所谓的恐怖分子绝食而死的做法。


类似这样的一个话题,其实已经深入到了哲学当中的一个非常具体的领域,我们把它称之为伦理学,或者又称之为道德哲学。我们每一次的这个电影中的哲学思辨的讲授可能都会结合一个哲学领域,我们也会逐步的深入,有一些难度的阶梯。在这个意义上,伦理学跟道德哲学,因为大家都可以想象你处在这种环境当中,是难度比较小的一个领域,我们会循序渐进,今天主要在这个领域当中来讨论。

人类,如何区别行为的对与错?



伦理学跟道德哲学他首先要回答的一个核心问题,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如何分别对和错。对于一般的生物动物而言,可能没有这样的一个道德观念。道德观念是很特殊的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对人来说,你不可能回避这样一个问题,什么事对什么是错。


其次道德哲学要回答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正义与正当的问题。我在这边贴出的一张图片,是西方传统的正义女神,大家如果去欧洲的一些重大的一个场所,比如说法庭面前,他会往往会有这样一个正义女神的雕像。那如果仔细看的话,西方的正义女神她其实有3个特征非常明显,第一个就是她手中拿着一把利剑,就它必须要有惩罚那些不正当惩罚罪恶的这个惩戒的能力,第二个是她手中拿着一架天平,它要来进行衡量,权衡孰轻孰重孰恶孰善。第三个特征可能大家会忽略,也就说这个正义女神,她的眼睛是被一块布给蒙起来的,她的眼睛为什么被布蒙起来?并不是说他看不见,而是说他用手上的这个天平来进行衡量,以及她手上的天平来进行惩处的时候,是不看当事人到底是谁。这种把眼睛蒙起来,表示她做事情应该是一视同仁的。

 

所以在这个电影中,提出了道德哲学或者伦理学当中的一个非常彻底的问题。电影用一种非常戏剧化的极端的状况,让我们直面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道德的底线在哪里?我们道德的依据是什么?表面上是在问一个政治事件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刑法的手段,超出法律的手段来对所谓的恐怖分子进行审讯? 

用一个极端的实验来验证我们的道德标准


一般而言,我们是很少有机会来怀疑自己的道德标准。我们会天然认为,人们认为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都是有来源的,比如说来自于这个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的熏陶。那一旦我们接受了这一整套道德的观念跟标准之后,它就会变得非常的坚硬,我们很少有机会来怀疑他本身的有效性。


其实,我今天引入这部电影,包括设计的类似的这样一个思想实验,都是帮助大家在极端状况下,反过来思考我们的道德标准它本身的有效性和依据。所以我们也可以仿照这个电影当中的设定,来做一个类似的思想实验。


我们做一个类似的假定,假设有一个恐怖分子在一座城市当中,就比如说在你所居住的这个城市当中安放了一颗核弹,这个核弹会在24小时内被引爆,是一个非常的紧张的,充满冲突跟张力的一个局面。毫无疑问,我们只要稍有一点常识,就会知道,在一个密集人口的城市,如果一颗核弹引爆,他可能会造成上百万人的伤亡,这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家庭可能都是无法承担的一种损失。


所以我接下来要仿照这个电影,问大家4个连续的问题。你们每个人可以自己默默的拿出一张纸,我提出这些选择的时候,你可以默默自己回答,告诉自己这是可以做的,还是不可以做的。



我相信可能大多数人会选择,是的,我会选择来揍他一顿,让他说出这个核弹的下落,是吧?第一个问题,相对简单跟轻松,就是在这种场景下,假设我们已经抓获了安放核弹的恐怖分子,我们是不是可以打他一顿。当然,我们可以设想他能够做出这样的事情,他绝对不会非常配合,所以我们必须要,用我们公检法的说法,要上点手段来迫使他说出这个核弹的下落。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可不可以打这个恐怖分子,强迫他说出核弹的下落?我们可以想象,绝大多数恐怖分子可能是没有那么配合,他可能还要负隅顽抗,所以我们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一个升级的问题。




假设他不说你打他,他不说,我们可不可以采取一些极端的肉刑的方式来折磨他,虐待他?比如说像这个电影当中所呈现的,我用电击的方式,或者我用这个用老虎钳拔他的牙齿,或者用这个斧头或者道具来来损害侵害他的身体,让他陷入一种无法承受的痛苦,来迫使他说出核弹的下落,是不是可以这样做?




假设,即便这样,跟电影当中一样,这恐怖分子还是不说,我们现在抓到了这个恐怖分子的妻子,问题是我们可不可以对他的妻子采取酷刑的方式,以此来胁迫这个恐怖分子,说出核弹的下落?你们每个人也要自己做一个判断,可以还是不可以?




我们假设,即便我们对他的妻子动手了,恐怖分子还是不说,我们现在也抓到了这个恐怖分子的一双儿女,假设就是一个儿子,一个女儿。问题就来了,你愿不愿意?你认为可不可以对他的小孩子动手,以此来胁迫这个恐怖分子,说出核弹的下落,可以还是不可以?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可能会,在第一个问题的时候认为是可以,直接来揍他一顿。甚至到第二个问题的时候,绝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可以,我可以对恐怖分子动用酷刑,用各种肉刑的手段让他陷入非常的痛苦之中,一直到强迫他说出。但是我相信到第三和第四个问题就是当我们要如何来对待他的妻子和小孩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人会陷入犹豫,尤其是在对小孩的问题上,就会陷入一个非常大的纠结跟犹豫,似乎这跟我们的标题当中的一个词有关,恻隐之心。因为在我们心目当中,这个冤有头债有主,虽然这两个小孩是恐怖分子的孩子,但是,她还是未成年人,是小孩,小孩是无辜的,我们不愿意看到小孩受到任何的迫害。


当然我也不能排除,可能有一些意志非常坚定的学员朋友会坚持到最后,因为相比于核弹爆炸的结果来说,对她的妻子和小孩动手和对恐怖分子动手这个孰重孰轻是非常清楚的,是吧?其实这样一个思想实验,包括这个电影的设定,之所以会让我们陷入一种道德哲学的困境,其实采取了一种步步递进的一个做法。




在哲学上,我们把这种做法称为是滑坡论证。什么意思?例如有一个斜坡,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小车停在这个斜坡上,我们只需要给他一个很小很小的力,它就可以从静止开始从这个坡上滑下去。但如果没有外力去阻止它的话,这样一个小车在这个斜坡上会越滑越快,到最后甚至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他。其实我们在刚才的这个思想实验当中,也是设计了这样一个步步递进的滑坡论证的这样一种场景。从可不可以对恐怖分子动手,到对恐怖分子动用肉刑,再到对恐怖分子的妻子,到最后第四个对恐怖分子的孩子对他们采取手段。这个也像这个滑坡上的一个小车,他越开越快,以至于后面是无法收手了。




滑坡论证在很多公共辩论当中都被认为是一种无效论证。但是在这个思想实验当中恰恰说明,当某些限制型的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人的恶会被逐步的放大,越来越对自己的行为肆无忌惮。所以如果有人在第四个问题中选择了可以对恐怖分子的孩子下手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道德困境——如果我对孩子下手,我和这个恐怖分子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是不是这样一个极端的状况,已经把我自己也变成了一个肆无忌惮没有底线的恐怖分子了?

道德哲学的三种理论


我相信这个思想实验包括这个电影当中的场景会让大家陷入久久的纠结之中,但我们接下来会要进行一些理论上的哲学上的一个反思,引出这个道德哲学的三种最主要的理论的流派——后果、义务论跟德性伦理。第三种德性伦理可能跟今天的话题不是非常有关。我们今天主要来讨论后果论、义务论

 

这些名词一旦引出之后,大家不要紧张和害怕。我们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向大家解释这个后果论和义务论它分别是什么意思。其实在道德哲学当中,他要处理的基本的问题,我刚才已经说的第一个就是对和错的问题,第二个就是说正义性的问题。为什么在道德哲学当中,后果论跟义务论它的这个流派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他们来判断行动是否正当的原因和理论完全是不一样的。


对后果论来说,判断行动是否正当主要看这个行动所导致的后果。当然这个后果包括了预见和不可预见的。就是你做出一个行动,必然会产生一些后果,然后从它的后果来判断,这个行动到底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

 

和他针锋相对相反的是义务论的说法。这个观点认为,判断一个行动是对的还是错的,是否正当,不应该去看它的后果,而应该去看采取行动最开始的一个出发点,也就是它的基本的意图。这样一种理论被称为义务论。


在近代哲学史上最常见的一种后果论的道德哲学,就是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的功利主义,因为功利这个词儿往往给大家带来一种说这个人还有功利性,好像是非常负面,翻译成效用主义就好一点,古典功利主义主要代表人物都是英国人,一个边沁一个穆勒




边沁的功利主义又被人称为快乐主义。他认为,自然把人类置于两位主攻快乐和痛苦的主宰之下,只有他们才只是我们应当干什么决定我们将要干什么,是非标准、因果联系自有其定夺。他对功利的定义是什么?他说,他倾向于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实惠,快乐利益或幸福;或者倾向于防止利益相关者遭受损害,痛苦祸患或不幸。


如果我们采取边沁式的功利主义,再回到刚才这个思想实验的场景当中,相信很多人在前两个问题的时候,选择毫不犹豫的对恐怖分子甚至他的妻子跟儿女采取这个特殊手段的朋友,他背后的依据就是一种边沁式的功利主义。因为如果一颗核弹爆炸,会造成上百万人的痛苦;相比之下,为了避免上百万人的痛苦,我们只需要对一个人施加酷刑或者2到4个人施加酷刑,两者相比之下,我们毫不犹豫的会选择对少数人施加痛苦。所以边沁的这种功利主义,又被称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理。当一项行动增大共同体幸福的倾向大于减少这一幸福倾向时,他就可以说是符合功利原则或简而言之符合功利。


在我们上述的这个思想实验场景当中,毫无疑问,如果我们对恐怖分子他的妻子和儿女实施酷刑的时候,符合边沁的功利原则,因为它会挽救很多人上百万人的生命是绝对符合这个最大幸福原则。按照边沁的功利原则的话,我们会毫不犹豫的牺牲某些个体的快乐,给个体带来痛苦。

 

但是同样我们也会发现,为什么很多人在第三第四个选择题的时候就会陷入犹豫和纠结,因为这也涉及到了边沁功利主义的一些局限和问题。首先,它预设了所有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但显然并不是这样。我们在生活当中会发现有一些非常大公无私,甚至在道德当中,愿意牺牲自己的人。这在道德哲学当中也是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利他行为。而且这个功利主义还预设了一个所谓的等价原则,就是所有人都是等价的,人人价值平等,绝无尊长显贵,所以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价值。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做出一个简单的数学判断,就是如果核弹爆炸死 100 万人,那绝对是大于一个恐怖分子和他的家庭。 

我们是如何对待人人平等这个理念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个影片非常好的用 H 这个 FBI 的刑讯专家,作为边沁功利主义的代表。因为他从头到底都没有犹豫过,一直在贯彻着功利主义的原则。我们也说了,这个边沁式功利原则它会碰到非常多的问题。有很多人可能出于直觉直观自己的恻隐之心,可能在第三第四道题目的时候,就不愿意继续贯彻边沁功利主义原则,我们绝对可以来质疑他的一些基本的假设。


比如说,人是不是只追求幸福?这个好像对大多数人来说确凿无疑的,但是除了幸福之外,人还追求别的东西吗?比如说人跟人是不是等价的?这也是一个我们常见的问题。当代人,比较倾向平等主义的说法,就是一个人的生命跟另外一个人的生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也可以设想一个场景,如果只有世界上最后一份救命的药,你是愿意去救爱因斯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清洁工,如果他们得了相同的疾病,或者感染了相同的病毒,我们现在只有一份疫苗或者一个药来拯救他们的生命,你是拯救爱因斯坦还是拯救那个清洁工?直觉告诉我们,我们可能会倾向于去拯救爱因斯坦。如果我们是采取这个选择的话,就是我们直观上认为爱因斯坦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是不等价的。


边沁式的功利主义也会碰到一些其他的问题,就是人为什么会有利他行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好莱坞的大片也经常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最最经典的就是拯救大兵,瑞恩,就是为了拯救一个士兵,它派出了一个排的士兵,深入敌后去拯救他,然后为这一个人牺牲了非常多的生命。人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情?

 

和功利主义所代表的后果论的道德哲学完全相反的,是义务论。他的代表人物是康德,也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家,作为这种义务论的代表。我们刚才已经说了,义务论何功利主义,他来判断一个行为行动,他是否正当的标准和理据是完全不一样的,功利主义是看它的后果,我们如何来评判,康德式的这种义务论他说不需要看后果,他要看你这个行动本身的意图。所以我这里引了一段康德在这个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当中一段话,他这样说的:善的意志,并不因它造成或者达成的东西而善,并不因它适宜于达到任何一个预定的目的而善,也就是说它自身而言,就是善的,你不要去看它的后果。他的出发点好就是好,他也像一颗宝石那样,作为自身就具有全部价值的东西,独自就闪耀光芒。也就是说,你的出发点意图是好的,那个行动,我们就可以称它是善的,不要去看它的后果。


康德的道德哲学产生了一条非常著名的绝对命令用来判断一个法则是不是一个道德法则。他看这个法则,如果所有人都这样去行事是不是还可以成立?这就是一个普遍性的原则。按照康德的这个绝对命令,这个普遍性原则,它会产生三条原则。当中有一条关于人性的是这样说的,你要如此行动,即无论是你的人格中的人性,还是其他任何一个人的人格中的人性,你在任何时候都当作目的,而不仅仅当作手段来使用。

 

这段话听上去有一点绕舌,我觉得康德如果作为一个音乐的代表的话,他绝对是一个绕舌歌手。后来的人就总结的非常的简单明了,按照这康德的说法,就是人是目的而非手段。我们回过来说,回到这个影片里面,如果我们要坚持康德的这种义务论的道德哲学的话,显然要把人当作目的而非手段,就绝对不可以对这样一个恐怖分子Yusef施加任何的刑罚手段。因为一旦开始要对他动刑了,就是在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对他殴打他,我们就违反了康德的绝对的义务论的原则,把Yusef这个人当作手段而不是目的了。

 

所以可以说,这个影片当中导演也可能熟读了哲学的书本。B这个FBI的女性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康德式的义务论者,她对H说你不能这样来折磨Yusef,不能做这个事情,不能对他的老婆孩子动手。我们是人,哪怕就让炸弹爆炸了,也不能做这个事情。这就有点像是一种康德式的绝对命令。

到底谁是圣徒谁是恶魔?




所以,与其说这样一个影片表现的是一个正义与邪恶、文明和野蛮之间的冲突跟争战,还不如说是发生在边沁和康德两个哲学家之间两种完全不同的道德哲学的冲突跟争战。但是,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又陷入了一个非常两难的一个判断了。探员 B 代表的是康德的义务论道德哲学,而刑讯专家H代表的是边沁式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哲学,两个人,究竟谁是圣徒谁是恶魔呢?

 

这个问题的确非常让人困惑,但是在哲学问题上我们并不是要做出一种非此即彼的判断,我们并不需要站队,明确的说我支持的是 B,或者我支持的是 H。我是康德主义者,还是一个边沁式的功利主义者。这样一个思想实验其实和其他的哲学的思想实验的意图是一样的,就是把我们放在一个非常极端,非常窘迫,一种非现实的场景当中,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平时认为理所应当的那些道德准则,有它的边界。我们认为理所应当的那些坚硬的不可挑战的道德准则的边界条件和依据在什么地方。其实这也是道德哲学的边界性的问题,它会碰到非理性的边界,并不能完全依靠理性的判断。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任何一种道德哲学观念,不管是边沁主义者还是康德主义者,任何一种道德观念,如果要一以贯之贯彻到底的话,都意味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比如说你要一以贯之,从头到底都选择折磨恐怖分子,折磨他老婆孩子,做一个坚定的边沁式功利主义者,你必须要放弃掉圣母的光环,背负非常多的恶名,被称为是屠夫,恶魔等等。但反过来,如果你要坚持做一个康德主义者,似乎能够始终站在一个非常崇高的道德制高点上,但也会面临一个不可接受的结果。因为如果不能对恐怖分子动手的话,难道就坐视核弹爆炸,然后对上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的生命遭受毁灭吗?

 

所以其实今天我们道德哲学的问题是,通过这样一个思想实验来让我们认识到各种两种针锋相对的道德哲学观念,各自有的局限和他本身的一些基本的假设。但是我想我们在这个当代社会当中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每次都试图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上来批评别人攻击别人的话,我们也要警惕,这样一种行为不要陷入自相矛盾自相背反的情况当中。尤其是当我们打击所谓的恶势力,恐怖分子的时候,不要让我们成为我们自己所憎恶的所厌恶的那种恶的势力。

 

归根到底,在道德这些领域,这个类似哈姆雷特式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理性判断,更意味着大家要有勇气来承担他所有的后果。不管你要持哪一种道德哲学的立场,行动必定会导致的一些后果。哪怕是你不行动,你不做选择也会导致一些后果。这个时候不仅仅是一个理性的问题,还涉及到勇气,这是一个更大的一个德性的问题。


好,今天的内容大致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心中默想一个单词然后回复,可以查看麦田出品的所有图书和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