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 法学院生存手册 1.0 | 麦读学园
作者=刘晓驰 麦读专栏作者
站在法学院门口的你,是否想象过法学院的生活是怎样的?是轻松还是艰难?是庄严还是活泼?不管怎样,你已经选择了法学院,或法学院已选择了你,那就勇往直前吧!这必定是一条对你有意义的路。
▲一片森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这是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的路,作为过来人,我想告知你几个有用的信息,这也许能帮助你到达你想要的目的地。「来吧,兄弟姐妹们,干了这杯『指南』!」
法学院生存手册 1.0 目录
一、到法学院学什么?
二、法科生路在何方?
三、法律人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四、三个重要的提醒
一、到法学院学什么
➊ 学什么?
根据教育部的规定,我国法学专业一共有 16 门核心课程,分别是: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国内不同法学院在本科生阶段会设置不同的法学专业,如「民商法专业」、「知识产权法专业」等等,其实这些法学专业所学内容都离不开以上的核心课程。
本科生所学的法学知识内容繁杂,需要理解很多法律概念,记忆很多法律条文,如果要求每门课程都精细掌握难免力不从心,在如今专业分工愈加细化的背景下也无必要。建议在保障所有课程都达标的前提下,侧重掌握「重要」的学科。何为「重要」?一在法律实务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学科,如法理学、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二为自己更感兴趣的学科。
如上所言,法科生需要学习的内容繁多,但往往到毕业时所能记住的具体知识实属有限,那为何还要学习这么多学科?原因在于法律学习更重要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具体的法律知识来掌握法律思维。
何为法律思维?即围绕现行法律的规定,依循法律逻辑,以法律的规定作为判断标准来进行思考、论证,解释并适用法律。这是「法律人」的共同特征之一。
➋ 怎么学?
「不要做战略上的懒惰者」──有一些人在表面上看起来相当努力,但仍然进步有限,究其原因不外乎「把力使在了错误的方向上」。凡事都要讲究方法,学习法学也一样,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
主动学习,快速掌握课程体系
在大学的学习中,没有老师的约束,同学们有大量自由安排的时间,因此自学能力相当重要。法学作为一门文科,其自学的难度较低,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我们大可选择一本不错的教材,将其通读一两遍,初步掌握课程体系。并在老师上课前再做预习,把不懂的概念、有疑问的地方标记起来,可先尝试着自主解决问题,再带着问题听老师讲课。在课后,我们需要对知识进行消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并且通过做练习题的方式强化理解与记忆(推荐使用「粉笔司考」App 做司考题)。
很多人在进入法学院之前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学法学是不是需要背很多东西啊?」法学作为一个文科,当然离不开记忆,但它并不是「背诵之学」,它仍然要求我们记忆很多东西,但它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以上是勤奋的学习方法,但我们难免会偷懒,当偷懒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坚持「底线」,即做好课前预习的功课,只有带着问题去上课才能使听讲有效率、有收获。
扎实掌握法律概念
法律是一套规则体系,也是一套概念体系。每一个法律条文、法律规范,其适用范围、构成要件和法律效果,都是通过法律概念来表述的。 --梁慧星
我国民法学家梁慧星教授的这番话指出了在学习法学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工具」,即法律概念。法律概念对于法学学习而言如同地基之于高楼大厦,很多人觉得法学很难学,对法律的理解出现错误,很大的原因是对法律概念掌握不扎实。
▲《民法思维》,王泽鉴,北京大学出版社
我国民法大家王泽鉴先生在其著作《民法思维》中提供了几个学习法律概念的方法:
(1)学说见解的整理
不同学者对于同一个概念的定义可能都不完全相同,全面地理解一个法律概念,可以将不同学者对概念的定义进行整理,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检验是否理解一个概念的方法是看能否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并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概念。
搜集学者对概念的定义,我们可以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以及专业数据库(如中国知网、北大法定、北大法意、威科先行等)进行搜索等途径进行。
(2)法律概念的分解
「要确实把握法律概念,须善加运用分解方法,解析其构成因素。」一个复杂的法律概念,只有对它进行分析,把它分解成几个构成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它,记忆它。
(3)异同的比较
「比较相关的法律概念,不但可更进一步了解其内容,使思考更为敏锐,而且有助于法律体系的构成。」对于相似、易混淆的概念,运用此方法进行学习,才能辨析彼此的异同。
(4)借着实例去理解法律概念
「概念是法律的构成部分,处理问题的思考工具,因此必须借着实例的演练去理解应用。」在法学的学习过程中,案例学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多做案例练习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法律概念。
主题阅读,专题研究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不理解的问题进行研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习法学需要多读,多想,多写。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化学习,搜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在消化资料的基础上写文章展现自己的思考,这个过程就达到了「三多」的要求。
二、法科生路在何方?
法学是最差专业?
在美国,「法学」专业是被誉为最有「钱」途的专业,而在中国,遍地开花的“法学”专业则已连续多年在「就业率最差专业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一入法门深似海」—法科生们常以「法学汪」自嘲,调侃自己悲惨的法学生涯:要啃最厚的教科书,要记成千上万法条,要过天下第一考(司考),要忍最低就业率……
▲站在门口的你还敢进来吗?
对于法科生的出路,其实不必担心,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会发现法律人的前途依然十分宽广。
如果你有志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行业,那你的选项有: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律师、企业法务等。其中,如果要成为一名法官、检察官、公证员或者律师,首先,你必须通过有「天下第一考」之称的国家司法考试(即司考,2017年起,司考将改名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其次,担任法官、检察官仍需通过公务员考试,而成为一名律师则需在律所实习一年。
▲法官/检察官/公证员/律师 是怎样炼成的?
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稳步前进,法律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法律服务市场也将越来越成熟,并且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越发成熟,法律服务市场也将面临一些变革,届时将会出现更多新类型的法律职业,在《法律人的明天会怎样》这本书里,作者萨斯坎德就提出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出现「法律知识工程师」、「跨学科法律人才」、「法律流程分析师」、「法律项目管理师」等新兴的法律职业。其实在当下的中国,法律服务市场就已悄然发生变化,一个个「法律电商」的出现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然如果你不想从事法律相关行业也请你不要去讨厌法学,因为法学专业的训练会让你受益匪浅的。
年轻的我们不必担心未来的处境会怎样,我们只需坚定信心,努力学习,掌握法律人的必备技能,为未来做好准备,我们有理由相信:法律人的明天会更好。
点击图片可以查看中国法律人未来超级多的职业选择
三、法律人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法律人有毛用?
王泽鉴先生在《民法思维》的开篇提了一个问题:「法律人与所谓的外行人(非法律人),究竟有何不同?」刚开始读法学时,身边也有非法学的朋友会这样问我:「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遇到法律问题上网搜索下法条不就好了么?」王老与朋友的问题实质是「法律人有什么能力(作用)?」
▲日剧《legal high》
法学是一门务实性很强的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法律人最大的能力是解决争议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解决争议」这一能力是具有终极意义的能力,它由其他的技能来组成,具体而言,法律人的技能包括但不限于:写作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法律检索技能、英语技能等等。
作为法科生,我们如何才能训练这些技能,为将来的法律执业作好准备呢?在具体分析之前,我们还需要理解一点,即「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➊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知识的获取成本低,当我们碰到一个法律问题,随随便便就能在互联网搜索到与该问题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但面对同样的法律知识,有些人能利用它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有些人则不能,这是因为解决实际问题利用的是我们的技能。
知识是可以学习的,知道与不知道是瞬间的动作,而技能是习得的,掌握一项技能需要经历长时间的训练。技能与知识的最大区别在于技能是以熟练不熟练为判断的。知识只有经过内化,并长时间地实践、训练,才能成为你的技能。
在学习法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明白知识与技能的区别,不要只沉浸在法律知识的汪洋大海里,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去训练属于法律人的必备技能。
➋ 关于技能训练的几个建议
写作技能
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法律人最重要的技能是口头表达能力,实则不然,很多律师及教授都认为写作技能才是法律人最重要的能力。不论是在实务界还是在学术界,很多成果都是需要通过「文本」来呈现的,因此,写作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法律人工作表现的好坏。
法律人的写作包括法律论文、法律文书的写作,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逻辑严密、用词准确、说理充分、目的性强。
▲美剧《the good wife》
提高法律写作能力,其根本途径当然是多多练笔,这里提供几个建议供参考:
(1)多进行案例分析题的训练。做案例分析题能够帮助我们熟悉法律写作的特点,一道案例分析题其实相当于一个简单的生活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训练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2)当遇到一个热点事件时,尝试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并把它写成小文章,同时可以向一些法律知识平台(如法律类的微信公众号、法律类阅读 App 等)投稿,与读者交流,这会大大提高你写作的积极性。
当一个可以从法律角度评析的热点事件发生后,一定会有法律人在互联网上发文章对其评析,因此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文章与这些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吸取营养。
(3)多阅读优秀的法律文章,并对其进行分析。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高质量的法律类微信公众号、法律类阅读 App 来搜寻优秀的法律文章。多读优秀的文章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我们写作的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
我们说学习法律知识其实是在学习法律思维,而法律思维在很大程度上相当于逻辑思维,因此逻辑思维能力对于一个法律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同样我们需要区别逻辑思维知识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关系,训练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只需要读与逻辑思维相关的书籍即可,而更是要在掌握一定逻辑思维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训练。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著名辩手周玄毅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打辩论赛。准备一场辩论赛,你会围绕一个辩题搜集资料,与队友讨论,想方设法打造你辩论的逻辑线条,在辩论赛中,当你的逻辑有漏洞时,一定会被对方辩手指出来,如何回应对方的质疑,如何绕开对方设置的陷阱,如何洞察对方的逻辑漏洞等等,这些环节不仅会提高你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看经典辩论赛视频也是一个好方法。在观看一场经典的辩论赛之前,我们可以先独立思考辩题,在观看的过程中,如果听到一个问题不知怎么回答时,可以暂停视频,先自己思考下,再听听辩手是怎么回应的,并比较自己的与辩手的回答之高低。
另一位著名辩手胡渐彪也提供了一个好方法,即在你思考事情的时候,多问自己一个「为什么」和「真的吗」,坚持这样的「自虐」,你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不是一个法律人最为重要的能力,却是法律人必不可少的能力,对于律师而言,更是如此。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有两个关键因素:心态和方法。
(1)心态上,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任何表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你想要传递的信息让对方理解明白。因此,首先你必须有需要传递的内容,有了内容你自然能把它表达出来,只是表达的效果有好坏之分而已。
一般而言,内向的人口头表达能力稍差些,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敏感细腻的性格特征导致他们「不敢说」。表达观点意味着你要接受他人的评判,这种评判有好的也有坏的,「不敢说」是因为害怕在他人面前出丑,这种心态上的障碍会导致一种恶性循环:越不敢说,说得越不好。
心理学表明每一个人只关注自己,因此这种「不敢说」的心态完全没有必要。进一步说,当你有了自己的目标,对目标足够渴望时,你一定能克服过程的痛苦代价。所以,害怕表达的你,请勇敢说出你的观点。
(2)方法:掌握金字塔原理
把话说得清楚、明白,是有方法可循的,麦肯锡的金字塔原理就是一个好方法。其精髓有三点:
① 结论先行,先说结论再说原因理由;②论据相互独立,不说重复的理由;③穷尽所有论据。
金字塔原理对于书面表达同样值得借鉴。大家可以阅读以下书籍了解金字塔原理。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说话也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把话说好,会让沟通更加顺畅,让人际关系更和谐。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积累、实践。
其他技能
(1)法律检索,通俗地讲,就是「找资料」。可能大家会以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找资料极其容易,只要打开「百度」一输关键词就能找到资料,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也许你按这个方法也能找到你想要的资料,但一个好的检索方法却能让你找到的资料又准又快又规范。法律检索是法律人的基础技能之一,是处理法律问题的必备技能。在这里推荐无讼学院云课堂的课程《法律检索》(登录网易云课堂,搜索「无讼学院」,找到《法律检索》课程。)。在体系化地学习了法律检索的相关知识后,当然更需要不断地去练习。
(2)前阵子流转的一篇微信文章指出,我国执业律师目前有 27 万多人,但精通外语且精熟国际经济贸易法的律师只有 3000 人。这反映了我国「法律+英语」人才的严重匮乏,由此突显了英语技能在我国未来法律人才市场上的重要性。法科生要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的日常英语和法律英语技能,努力成为一名「法律+英语 」人才。
凡事都要讲究方法,但是比方法更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练习,这是简单的道理,却是不容易做到的事。切忌眼高手低!
小结: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说:「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这句名言也侧面反映了「理论+实务」的重要性,只有把理论跟实务结合起来,我们才会更全面地理解法律,才能更好地做一位「有用」的法律人。
在这里推荐阅读高杉 Legal 的《民商法实务精要》,这是一本由一群业务娴熟有着良好学术训练的实务法律人写就的实务研究文章,作为刚入门的法科生,阅读这样的文章能够加深我们对法律理论与实务关系的理解。
朱庆育教授的《民法总论(第二版)》与高杉LEGAL《民商法实务精要》正在麦读书店热销,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接购买;或者点击图片查看大王和小王老师对这套书的推荐。
四、三个重要的提醒
四年的大学生活,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它却可能是决定一个人成长路径的分水岭。有的人在大学里为自己的目标不懈奋斗,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创业,早早成名……也有的人整天逃课打机,浑浑噩噩,不学无术,只混得一纸文凭……你想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活,由你做主。三个重要提醒,愿你在大学里不要虚度光阴。
▲《马男波杰克》
➊ 你大学的目标:做好你的能力规划
没有目标的生活,整天会被无聊空虚所弥漫;有目标的生活,每天的日子充满动力。但目标不是口号,像树立「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样的目标,相信你的动力维持不了几天。真正的目标是可分解的,是可以细化到每一天都有任务可执行的,比如「一个星期背多少单词」「一个月读几本书」,可以分解为「每天需要背多少单词」「看多少页书」。
很多人在大学里会迷茫,苦于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其实,大学生活里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做好你的能力规划,并努力地实现它。
很多人在大学里会做职业生涯规划,但其实这并无卵用,原因是对于你的目标你未必有能力达到,所以更为重要的是要先做好自己的能力规划,当你的能力达到了,你才有资本去做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什么是能力规划?能力规划其实就是你所想要的职业所需的各项技能。没错,可以说我们整个大学生活就是为将来的法律职业做准备的。
➋ 建立知识体系,做好知识管理
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会接触到无以数计的信息,碎片化阅读成为了一种趋势,但这种碎片化的阅读不利于我们对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反而会使我们的大脑处于一种「酱缸」的状态,我们会感觉阅读了很多内容,但实质留在我们大脑里的却很少。在碎片化阅读的趋势下,建立我们的知识体系,做好知识管理尤为重要。
知识管理就是对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所发现的知识进行收集,并对其进行加工整理,使知识体系化,形成自己的知识库,从而利于牢固掌握、迅速提取知识,在此过程中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思维能力,帮助更好地解决问题。
在这个「网红」、「知识型IP」、「斜杠青年」瀑涨的时代,渴望「成名要趁早」的我们会变动更加躁动不安,我们恨不得明天就变成一个「网红」,一个「IP」…… 这种浮躁的心态会促动我们想要学习很多很多东西,想要掌握很多很多的技能,不得不说,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好的变化,但更多时候则会适得其反。因为想要的太多,反而掌握得都不精。更恰当的方式是静下心来,选择你的专业方向,聚集你的知识学习,在保障你「专业」的前提下再去拓展其他的知识领域。
▲让自己的专业知识金字塔变得更高
➌ 坚持阅读!坚持阅读!坚持阅读!
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
我们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交流,与人的交流,与自然的交流……阅读也是一种交流,与优秀的作者交流,我们的心胸会变得阔达,眼界会更加开阔,格局会慢慢提高,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
当然,阅读也要讲究方法,世界止有无数的书籍,可金克木却说「书读完了」,其中原因便是读书之「道」,怎样阅读,才能让我有所收获,这应是每一位读书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阅读方法论
大学的美好时光,你的「阅读」应该占有一份!
☟打通民法理论+实务的必备组合 正在热销 点击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