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陕西澄城刘家洼春秋墓地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609ts515g&width=500&height=375&auto=0
▲ 陕西澄城刘家洼春秋墓地发掘取得重要收获视频记录
发掘单位: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渭南市博物馆
澄城县文体广电局
项目负责人:种建荣
▲ 现场清理与记录
刘家洼墓地位于陕西澄城县王庄镇刘家洼村西鲁家河东岸塬边。这里地处洛河与黄河之间的渭北黄土台塬北部,关中与北方的交流通道,宗周与晋来往的交通要冲,秦与三晋争锋的重点区域,地理位置关键而重要。
该墓地因2016年底被盗而发现。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年2月以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与市、县相关单位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墓地进行了全面勘探与抢救性发掘;同时对墓地所在的鲁家河流域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古调查,取得了重要发现与收获。
发现与收获
首要的是,确认了带两条墓道的高等级贵族大墓。经钻探,确认刘家洼的墓地范围南北长约110米,东西宽约70米,总面积约7700平方米。共有墓葬56座,车马坑2座,马坑1座。最引人瞩目的是2座“中”字型大墓(编号M1与M2),东西并列,居于墓地中部偏东处。总长均约64米,M1墓口面积约110、M2约80平方米。两座大墓特别是M1,规模宏大,墓室大小仅次于同时期、同形制的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的秦公大墓M2与M3。大墓墓主人身份亦当为诸侯国国君级别,地位不亚于大国诸侯。其余墓葬皆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与大墓墓向一致,墓地以大、中型墓葬为主。因此推定,刘家洼墓地应是包括最高统治者在内的一处贵族公共墓地。
其次,出土了大量青铜器等各类珍贵文物。目前已经完成20座中小型墓,共出土铜、金、铁、石、玉、陶、料珠、漆木等各类材质的文物300余件(组)。
这些出土文物中,青铜器占大宗,主要包括青铜礼器、车马器、兵器三大类。礼器有鼎、簋、甗、盘、匜、方壶等。车马器数量最多,共发掘出土50余件(组),包括常见的马衔、镳、銮铃、车衡饰、车辖、軎等;兵器有戈、矛、甲胄、镞、鍚等。除此之外,规模较大的墓葬还出土有丧葬用器的铜翣,及由铜鱼、铜铃、陶珠(石贝)组成的棺饰件。另有金耳环、金虎形饰、玉璧、玉圭、玉琮、陶埙、石圭等精美器物。
还要特别提及的是,除发掘所获外,已追缴的该墓地被盗文物多达402件(组)。这些追缴的文物亦以铜器为最多,有礼器、车马器、兵器、棺环、玉器、玛瑙珠等。仅铜礼器多达60余件。
再者,发现夯土墙、陶范、陶窑、板瓦建材等居址遗存。在墓地北侧700米处,鲁家河东侧及上部台塬相接部分,勘查发现长达500多米的断续相连的夯土墙,局部保存高度1.5米。在此沟梁的下端,发现一段宽12米南北向壕沟,试掘出土有大量春秋的绳纹板瓦和陶器残片。夯土墙与壕沟大致将整个沟梁合围构成一个相对封闭区域,总面积10余万平方米。其内采集到陶鬲、盆、罐、豆、三足瓮和板瓦等残片,勘探发现有大量灰坑和板瓦建材堆。据采集标本特征判断,年代为春秋早期前后。特别重要的是,还采集到一块陶范残块。在与墓地隔沟相望的鲁家河西的塬边与坡地,也发现有春秋时期的陶窑、灰坑、板瓦堆积及陶片分布。
认识与意义
关于墓地年代与族属,初步判断为春秋早期的周文化系统墓地。鉴于目前为止,墓葬中没有出土一件陶器(只有陶珠),所以年代的判定主要依据所出铜器。铜器器类、形制与王畿地区西周晚期的铜器相近似,纹饰亦承续西周晚期以来流行的窃曲纹、重环纹、环带纹、交龙纹、瓦楞纹,没有出现新的纹饰,譬如春秋中期特有的蟠螭纹,所以该墓地的年代大致在春秋早期前后。
无论是墓葬形制、葬俗特点,还是随葬品的文化特征,均与同时期典型周文化墓葬与出土物相类,这一切表明,刘家洼墓地的属性可归入周文化系统。
关于墓地代表的聚落性质,初步认定为周代封国或采邑。刘家洼墓地与居址在空间上相邻或靠近分布,年代上接近,功能上互补,等级上匹配,可见墓地与居址为同一聚落的不同构成部分。目前,我们尚无法对墓地及其代表鲁家河春秋聚落的性质做出准确判断;但初步认定,这里是春秋早期某一周系高级贵族的封国或采邑,当无大谬。
刘家洼墓地的发现与发掘,是周代考古的又一重要事件,其意义十分深远。这一封国或采邑的发现,不仅增添了我们对关中东部周代遗存的了解,也有助于周代采邑封国的城邑形态、居葬模式、生业方式、社会组织等问题的深入探讨。正是这一发现,加上以往的考古线索,使我们初步认识到:在关中东部特别是渭北台塬区,沿洛河与黄河的支流上可能分布着多个或缘于西周贵族采邑、或从西部东迁而来的小封国。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陈 梅
点开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