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江苏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j0609is4xyl&width=500&height=375&auto=0
▲ 江苏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视频记录
发掘单位:
苏州市考古研究所
太仓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项目负责人:张照根
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位于苏州市太仓市城厢镇樊泾村小区西、上海西路北、致和塘南岸,于2016年1月中旬因太仓市樊泾河北延沟通工程施工而发现。2016年1月20日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与太仓博物馆成立联合考古队,在南京博物院的全程参与和指导下,已探明的遗址范围约30000平方米。2016年3月初,为抢救、保护地下文物,同时配合太仓市樊泾河北延沟通工程和太仓市城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拆迁安置房项目建设,考古队以古河道樊村泾为界,分为东、西两区对拟建设开发范围所涉及的遗址区域展开科学考古勘探及抢救性发掘工作。至2017年12月,遗址抢救性发掘、揭露总面积约13000平方米,取得重大成果。
▲ 遗址具体位置
发现房址、道路、河道、灶台、河湾驳岸、瓷片堆积等各类遗迹现象450余处。其中,东发掘区房屋基址规模较大,有大型围墙,墙体厚重,内部建筑分组规划,道路布局规整,且发现大量瓷片堆积迹象,初步推测该区为元代仓储区及其遗存;西发掘区房屋建筑基址密集,规制相对较小,有一定的规划布局,发现有多处灶台,初步推测该区为元代居住生活区遗存。
▲ 遗址发掘区域全景
▲ 东区院落(F1、F2)
出土以元代中晚期龙泉窑青瓷为主的遗物150余吨,可复原器物标本达40000余件,完整器100余件。可辨器形有碗、盘、炉、高足杯、洗等40余类。可辨窑口有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等。釉色精美,纹样繁多,工艺考究,大量器物内底有汉字或八思巴文款式,特别是 “至元四年”、“枢府”的发现,为遗址及遗物断代提供了重要参考。
▲ 遗址遗迹分布图
▲ 东发掘区⑤层瓷片堆积
▲元龙泉窑荷花纹“至元四年”碗底
▲ 元龙泉窑青釉印花杂宝纹盘
▲ 元龙泉窑青釉鼓钉三足炉
▲ 元龙泉窑青釉鬲式炉
▲ 元龙泉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荷叶盖罐
▲ 元龙泉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瓶
▲ 元景德镇窑点褐彩堆塑螭龙纹转柄高足杯
▲ 元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花卉纹高足杯
年代、分期和性质
根据发现的遗迹现象及遗物特征,遗址主体年代为元代中晚期,下限为明初。
根据主体建筑基址的叠压、打破关系及出土遗物特征,遗址核心文化遗存分元代中期、元代晚期、元末明初三期。
▲元景德镇窑卵白釉”枢府“款盘
根据遗址发现的建筑基址、数以吨计的具有商品属性的瓷器和紧邻时有大元第一码头之称的“太仓港”等,初步推测其为大元王朝在江南地区经营的一处瓷器贸易集散地及相关遗存。
▲ 元景磁州窑黑釉褐彩铁锈花纹大碗
遗址废弃原因推测
太仓于元末筑城,适值农民战争频发时期,太仓作为经贸富庶之地,被多次劫掠、甚至屠城,直至“千门万户俱成瓦砾矣”。史载,张士诚据郡城,畏海盗之扰,遂塞至和塘尾以障海潮,开九曲河仅通太仓东门,于是半泾、陈泾古塘等港俱塞,涨以为平陆田畴,无潮汐之利,市民无贩海之资矣。遗址终因元末频繁的战乱及致和塘等水运航线的人为淤塞而废弃湮没于地下。
▲ 元铁店窑乳浊釉炉
遗址发现的意义
一、本次考古发掘探明了樊村泾元代遗址的时代、内涵、分布等基本情况,道路、水系完整,建筑基址分布有序,瓷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填补了苏南地区元代大型遗址的空白,是江南地区乃至全国元代考古的重大新发现。
二、遗址位于元代太仓城内水上交通线致和塘与古樊村泾的交汇处。考古所发现的大型仓储遗存、居住基址、道路、桥梁基址等均是元代太仓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考古发掘揭开了太仓城市考古的序幕,为研究太仓城建和历史文脉提供了详实物证。
三、本次考古发现了目前除龙泉窑址考古之外规模最大的一处龙泉窑青瓷遗存,对补充元代龙泉窑青瓷标型器和建立元代龙泉窑青瓷标本库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也弥补了文献史料的不足,印证了太仓港在大元时期无愧为“天下第一码头”的事实。
四、本次考古发掘出土的瓷器及仓储、河道码头、生活建筑等遗存,补充了本地区元代海外瓷器贸易相关遗存,另外,出土的瓷器器形纹样与20世纪70年代韩国新安沉船出水的龙泉窑瓷器器形高度一致,均从物的角度实证了太仓是元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之一。遗址为太仓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具有重要科研、历史价值。
▲ 工作人员观察遗物
▲考古队员工作照片
▲考古队员工作照片
版权说明:本平台有关“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专题的视频和内容,版权归版权人所有。转载需经版权人同意或授权。
编辑:陈 梅
点开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