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之内千万别发吃喝玩乐的朋友圈——在这种时候!
河北青年报《家长会》周刊官微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01
前不久,一则抖音上的视频让万千网友纷纷怒不可遏。
在视频上女孩的母亲遭遇了车祸,送到医院抢救之后,最终还是因为伤势过重撒手人寰,但是这个女孩却拿起了手机开始录制抖音视频。
类似的画面真不少。
但是我搜了半天也不能确定这事是策划的,恶搞的,还是实实在在发生的。
智能手机大大方便了我们,遇到美丽的事物拍下来分享,遇到不好的人事拍下来曝光,拍孩子拍机票拍自个脸蛋,都无可厚非,不愿意看的可以屏蔽。
但是,家人去世,即使是高龄老者逝去,拍下后发朋友圈,你想表达什么?
人对亲属的死亡是个什么态度真的十分关键。
好多年前,据说有个作文题目大概叫选择坚强。很多考生就编排自己的爹妈死了,或者是被车撞残废了。然后自己最终选择了坚强。毕竟阅卷老师不会去核查他们的身世。那么就开始你的表演吧。
02
慎终追远,民风归厚矣,不知大家听过这句话没有。
在我看来,好好祭奠死者,终究是为了生者。为了让这个社会有个正确的三观。尊重生命,尊重爱,提倡感恩。
朋友跟我讲了这样一件事,他一个祖辈的近亲属去世了。但葬礼前后几天,是他们家族的网群里,还有人发搞笑的小视频,然后几个人还模仿视频里的网红,看谁水平最666,这让他很生气。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别人怎么样,我管不着,但我们是“亲戚”啊。
我宽慰他说,人的承受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所有的伤心也都是有原因的。你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跟你一样。但他们这么做确实不太合适。大家起码表面上还是应该严肃一点的。
在古代有守孝三年这么一说。父母死了,儿子要回家守孝三年。为什么是三年呢?有一种说法是孩子在父母怀中三年,方可下地独行,摇摇晃晃,开始自立于人间。三年中不可以应酬,不可以聚会,娱乐。过年过节也不能庆祝。
其实历史上各个时期对这种规定的执行很不统一。有人确实因为不回家守孝被弹劾或者非议。比如明朝大臣张居正。有人也曾建议将三年改成一年。在民间很多地方确确实实能见到这样的习俗。当年,家里如果有老人过世,那么孩子们三年内是不用出门拜年的,对联也要用黄纸或白纸来写。有的地方还要在大门上立贴说明。
现在别说是三年,一年,就是三天能不能做到安安静静地去纪念一位死者呢?
我在天涯论坛里看到这样的留言——
一个朋友她舅舅去世了,她跑去那个地方第一天是拍了旅游照,第二天拍了他舅舅的灵堂还有花圈以及她在花圈前面的自拍然后配上一段特别悲情的文字……第三天继续旅游照……
这是死了亲人了吗?就算你不伤心,麻烦也忍一下,让伤心的人看了心烦,让外人看了笑话。
三天之内能不能不发朋友圈?为什么是三天呢,三天是个最少的时间了吧。很多地方的风俗都是人死之后,等三天或五天再下葬,期间让各路亲友能赶回来祭奠。
要是说这三天之内我不发游山玩水、吃喝玩乐的照片,我发些纪念死者的文章和图片合适吗?
这个真说不太好,但肯定不能太过。还是先说天涯论坛里几个例子。
我朋友圈一男的,他奶奶去世把他奶奶遗体拍出来放朋友圈两年多了,至今未删!我当时刷朋友圈吓的我手机直接摔地上!!!!
我也遇到过发灵堂的,惨绿惨绿的,吓死个人 。
这么庄严肃穆的事,还有心情往微信传!我个人觉得就是接电话都是不敬!还刷手机,心里是高兴呢还是高兴呀!
有一个发公公去世了自己流泪的自拍,配文是这也是我的爸爸,好伤心……
我觉得亲人去世了,事情过去后缅怀下也是很正常的,我外婆走了之后,身后事办完,我发了以前和她的合影感慨了下,也没有人反感,主要她发的内容让人介怀了……
朋友圈毕竟是个公共空间,别人大晚上刷啊刷,突然刷出来一张遗照心情一般都不会太好。在农村,丧事都有很多种说法,比如桌椅板凳最好不要摆在邻居家门口,穿着孝衣的人也不要总站在人家门口,摆放一长列花圈也尽量避免对着别人家门口。
03
表达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最好还是看一看场合。
前些时候网上还有一则奶奶去世,大学生孙女发朋友圈被赶出家门的新闻——
回到家后,女儿到灵堂给奶奶烧了几张纸,就抱着手机跑到了一边,女儿的手指在手机上上下翻飞,灵巧的像只胡蝶,老陈很好奇:女儿在做什么?老陈走到女儿背后,女儿全神贯注看着手机并没有发现他,老陈看到女儿在朋友圈连发三条动态,都是怀念奶奶的感人肺腑的话。老陈苦笑,奶奶就躺在旁边,女儿却在手机上怀念奶奶,他忍不住喊了一声:“滚出去玩去!”,将女儿赶出了家门。
是时候说一说有些孩子们了。
慎终追远,民风归厚矣。
星标河青家长会
微信又改版啦,
想第一时间找到河青家长会
了解最新教育资讯?
办法很简单,
先找到河青家长会,
点击右上角设为星标。
推荐阅读
文/河北青年报小青
编辑:韩雅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