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


新年故事会

平|安|春|运


阖|家|团|圆



导语


冬雪半融人团圆。春节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有道是:春节一至,阖家欢乐;九州瑞年,四海皆春。春节不仅仅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也是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象征。而我们将年的文化悠长写在纸张上,绘在记忆里,以笔书写年味华章,以墨绘制千载山海。以下是各位同学写下的关于年文化的优秀作品,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他们心中的瑞雪丰年,千载同乐。


“烟火起,照人间”,新岁的脚步悄然而至,在江南古城临海却有着独特的年味。

千年台州府城之下,摆下了千人宴席,聚五湖四海之友,共享人间烟火。千人宴以“好久不见”、“食至名归”、“来龙去脉”、“临风玉树”四道菜系向食客们展现了各色台州名菜,人们身着宋代服饰于百米长桌间,共赴一场宋韵文旅盛宴。

始创于北宋的黄沙狮子是临海传承千年的民俗活动,红黄绿蓝各色相间的黄沙狮子在堆叠数层的八仙桌上,凌空翻滚、跳跃。锣鼓阵阵,它们耍“过堂”、“叠罗汉”、“悬桌脚”,为人们送上新岁的祝福与欢乐。

千年台州府古韵流香,藏着看不厌的人间烟火,于年味中诉说着不尽的宋韵文化。

——大一学生王娅婷


时光如水,淡淡如烟。当雪花轻轻飘落窗台,不知何时窗外的大街小巷已然张灯结彩。蓦然惊觉,年关已近,匆忙的生活慢了下来,心里开始充满期待,期待年味的浓墨重彩。

年是岁月的厚重,是文化的承载,是传统的基石,亦是我们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年味,要说温州,那过年必不可少的便是箬糕了。记得少时,家家户户在大年二十七、二十八的时候都会统一制作箬糕,把红糖倒入拌好的米粉中,再放到铺有箬叶的蒸笼中发酵、烧制。伴随着箬叶的清香,街坊邻居谈笑风生,小孩嬉戏打闹,这给大街小巷里带来了浓厚的过年气息。“糕”谐音同“高”,体现着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向往,而过年吃箬糕同样也代表着温州人民对一年更比一年高的美好期盼。

岁月悠悠,箬糕如年糕一样赋予了温州独特的年文化,也彰显了中华民族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韵味。

——大二学生董嘉欣

龙年将近,家乡的每条大街小巷都换上了红色的“新装”,屋檐边挂了红艳艳的大灯笼,大门上贴了红灿灿的春联,走上前去还能闻着股油墨味儿,这中间夹杂了满满的祝福与喜悦。顽皮的小孩手中抓着把把红彤彤的鞭炮儿,“噼里啪啦”的声儿不绝于耳。桥边的追逐打闹,门前的嘻嘻哈哈,街边的欢呼雀跃,但要说最绚丽的还非烟花莫属。

十几只烟花说来就来,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傲然绽放于墨色天空。快看!“轰”的一声,一个明晃晃的大火球向夜空发射,“啪”的一响,转眼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闪亮的尾巴缓缓落下,我看见翩翩起舞的蝴蝶旋落在空中。伴随清脆的声响,烟火争先恐后,前仆后继蹿上夜空,寂静的星空瞬间化作“花的海洋”。鞭炮也不甘示弱,赶来与烟花一决高下。“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烟花与鞭炮汇成一首欢快和谐的交响曲,整个大地像炸开一般,沸腾不已。

仰望深邃无底的天穹,耀眼的烟火依旧闪烁,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似乎是忙于把无数个祝福印在信笺。

——大三学生潘金枝


春节时分,丽水的大街小巷都弥漫着浓厚的年味。这不仅是家家户户的美食香气,更是丽水独有的年俗和传统食品所带来的独特韵味。

记忆中的丽水年味,总是与那些传统美食紧密相连。刚出锅的糖糕,软糯香甜,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泛着油光的泡豆腐,外酥里嫩,是过年期间不可或缺的美味;从院内挂竿上扯下来的腊肠腊肉,色泽红亮,香气扑鼻,令人垂涎欲滴。此外,大缸泡菜、豆腐乳、腌猪脚、梅干菜等等的丽水传统菜,也是过年时餐桌上的常客。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的享受,更承载着丽水人对新年的美好期盼和祝福。

而在这片神奇的楚州大地上,九县市也有着其各式各样的迎新年活动,如遂昌摇毛竹、庆元打黄粿、景宁抢土猪、云和讨火种、缙云迎龙灯等。

处州春至韵悠扬,古俗珍馐入梦香。九县欢歌同贺岁,万家灯火共迎祥。

——大三学生赖斌乐

泱泱华夏数千载,文化积淀咏流传,除岁脚步悄然临近之时,街头巷尾早已涌起浓厚的年味。五湖四海新年风俗各异,而我生在柔婉江南,傍着太湖风光长大,骨子里深深根植着的有关于“无锡年”的气息,也正缓缓苏醒着找寻它本真的记忆。晨起吃一枚热乎乎的糕丝团子,把“团圆”的美好寓意暖融融放在心间,夜里再逢一顿团圆饭,用一碟爽脆鳝丝,就着新鲜出锅的银鱼羹,最后用外皮酥脆内里弹牙的玉兰饼收束,彻底唤醒年记忆中关乎美食的一环;晚餐落幕,大伙儿散离宴席各自回家,在茶几摆放起一对阿福阿喜的泥偶,意求“路路平安,家家欢喜”,又在门口挂上钟馗像,祝愿驱鬼祟保安宁;而年轻人中不乏夜猫子,换上简美汉服,三两成群,结伴行走在小娄巷,穿梭在南长街的绵延石板路,持一盏纸灯笼,点燃心底对于新年的渴盼。

——大一学生倪解语


绍兴嵊州,这座具有山水人文情怀,厚重文化积淀的浙江东部小城,以其道道人间至味一同托举起久负盛名的美食王国称号。腊月已至,新春将临,一份独属于嵊州人的家乡年味从千家万户飘出,在味蕾迸发、在心际绽放。

嵊州方言里,年糕叫“麻食”,由晚梗米制作而成以及它方正长条的外形,是它有别于异地的独特之处。每年腊月,年糕作坊便门庭若市,一筐筐年糕走上餐桌,承载着人们“年年有余,步步高升”的美好希冀。新年的第一口茶水是留给蜜枣茶的,糖水触及舌尖,幸福也如甜蜜的涟漪在心中扩散,一杯糖水饱含着主人对来访亲朋在新年里每日都要甜甜蜜蜜的真挚祝福。

家乡的年味,在厨房升腾的水汽中氤氲,在每一位返乡游子的笑容中舒展开……

——大三学生范锦琪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周边的各个村就会开始陆陆续续迎龙灯。各家的板凳连接起来,放上灯笼,再连上龙头龙尾,就形成了一条长长的板凳龙。一条龙灯通常有数百桥,多的可达千余桥。迎龙灯的大多是青壮年男子,但也有女人或者小孩专迎的龙灯。龙头是纸糊的,基本上都是含珠舞爪的状态,但各个村之间又有不同,形态各有特色,栩栩如生。龙灯从村里迎出来,一路上走得并不安稳,前面的人或许会跑起来,后面的人或许会一直拉着龙灯不让跑,前后一直相持,这就是“扯龙灯”。龙灯迎去的地方多是今年有喜事的人家或者是一些店铺或公司。到了一个目的地之后就会开始放鞭炮,主要是告诉大家龙灯迎到这里了。迎龙灯一直会持续到深夜,热闹的鞭炮声和敲锣声此起彼伏,给每个人都带来一份喜悦与好运。

——大三学生陈佳雯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印象中的年味无疑是一场深入交流的饕餮胜宴。

这一天里,年夜饭将年味展现的淋漓尽致。大圆桌上摆满珍馐: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鬼灵精怪的孩子们不参与饭桌上的寒暄,他们只顾大快朵颐,期盼收到沉甸甸的红包。而长辈们致力于交杯换盏,无限憧憬新年愿景,情深意切地说着吉祥话,祝大家身体健康、学习进步。最后,随着端上桌的"年年有鱼",孩子们一一伸出冻通红的胖手去接住满满爱意的红包。

我们所怀念的年味,并不仅是饭菜的美味、朋友的相聚、家的温暖与故乡的水土,而是将这些所有加起来。年味,就是团聚的味道。

——大三学生吕思紊

春节临近,绍兴内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乌蓬船过。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福字,挂上红灯笼,年的气息愈来愈浓。每年,多是一家人聚在老屋中,嗑瓜子、嚼荸荠,喝甜水,聊家常,偶尔在巷子中串门。

年夜饭最丰盛,也是绍菜的汇总。厨房是各位“大厨’大显身手的好地方,呈上酱蟹、酸菜鱼、臭豆腐、蒸河蟹、清炒蔬菜等等。很多小菜都是爷辈自己栽种、腌制、霉制的,新鲜的很。好菜要配好酒,自家酿的白酒、黄酒早就摆在了卓面上,还有外公独家的刺梨酒,我尝过一次,味道甜甜的。

屋内大人喜笑颜颜,屋外孩子欢声阵阵。在饭前我们就巷子里乱窜,邻居给的零食就够塞饱肚子了。上桌是为了用甜嘴换压岁钱。大小烟花被我们点燃,一齐在眼前的空中绽放。还有守岁前,我会随着外婆去庙中祈福,盼来年好运。

——大三学生胡梅琪

丝竹悠悠,唱不完慢词清曲;墨香浓浓,描不尽烟波画船。我的家乡——江阴,有独属于江南的小调,就连过年也是如此。

木心所言:“淡淡地浓,浓浓地淡,人情味是这样的。”江阴的人情味就在腊月二十五的糕点中流转。这一天里,人们会请有名的苏式糕点师傅上门,为全家人制作这一年里的各种糕点。馅料多用果仁、猪油,辅以桂花、玫瑰调香,口味偏甜。

很快就到了正月初一,都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江阴的爆竹声能从除夕夜一直持续到正月初一的早上,尤以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最盛。因为正月初五是迎财神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希望来年风调雨顺、日进斗金。

春节末,江阴人感受着时间在指尖流转,喝上最后一壶春茶,抛掉过往,又各自奔向征途。

——大二学生陈馨儿


过年(春节)是我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节目,也称农历新年。在我们无锡各乡镇都有不同的习俗,体现了当地独有的文化气息,彰显了丰富的民族韵味。

我家过年有几个习俗是要做的。第一个是祭祖,我家是在大年夜,祭品要三荤三素,一碗年萝卜摆上香案,扦二支蜡烛,一根香,摆上酒水,就开始祭祖了,特别是水果都是要单数的。我外公讲:我们祖先是从哪里迁来的,要我们小辈“慎终追远,不忘来处”,不能忘本。

第二个就是守岁,我们这叫座夜,现在也就是看春晚。一家人能在一起看春晚,不仅仅是意味着给上一年画上句话,更多的是在春节清晰且具体的家庭记忆。

——大二学生刘畅



每一次春节都是一场文化传承盛宴,每一个记忆都是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而笔墨则是记录下这一切的最好方式,每一个文字都书写了我们关于年的记忆,每一段章节都绘制了我们心中的中国年文化。春节万家灯火明,文化千载流传远。一纸书写积年春,一卷墨绘不朽文。值此新春佳节,愿同学们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朝朝暮暮,岁岁平安,都能在新的一年里,成为更好的自己。



往期推送

布局我的2024新年Flag

天南海北饭菜香,越秀学子送吉祥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龙年新春祝福,请您查收


来源:中国语言文化学院

编辑:谭婧

责编:常诗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