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典音乐·哲学系列丨《悲剧的诞生》:苏格拉底主义的身体沉沦

旧年华 旧年华电台 2021-03-14

旧年华  ·  喜马拉雅FM播出,每周1期


《旧年华》推出4期  哲学  ·古典音乐 专题【悲剧的诞生】

这是第3期节目:苏格拉底主义的身体沉沦


旧年华特别节目——【悲剧的诞生】

(1) 日神和酒神精神:生命的两大本能 

(2) 否定的身体

(3) 苏格拉底主义的身体沉沦

(4) 生命的艺术救赎



旧年华 【悲剧的诞生】03  苏格拉底主义的身体沉沦

本节目系旧年华电台独家版权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本期歌单

(1)Humoresque-David Garrett

(2)舒伯特-《小夜曲》

(3)2Cellos-Every Teardrop Is A Waterfall

(4) 哈恰图良:加雅涅第一组曲 - 马刀舞曲

(5)Mozart: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 Completed by Joseph Eybler & Franz Xaver Süssmayr - Kyrie


附本期文案  【悲剧的诞生】03苏格拉底主义的身体沉沦


各位好,欢迎来到旧年华哲学音乐专题《悲剧的诞生》第三期的节目。在前两的期节目中,我们向大家介绍了《悲剧的诞生》中倡导的日神和酒神精神,以及尼采极力抨击的苏格拉底主义的传统哲学脉络。


日神和酒神是生命的两大本能,更具有本源性的酒神精神倡导的是一种对身体的释放,在醉态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希腊的悲剧艺术也正是在日神和酒神的争斗与和解中产生。而苏格拉底否定性的身体观则遏制住了身体的舒展性,过度发达的理性主义颠倒了理性与身体的关系,摧毁了音乐精神,也摧毁了悲剧艺术。


本期节目,我们将重点剖析,尼采眼中的苏格拉底主义 带来的巨大危害,它导致了身体的沉沦和文化焦虑。我是书杰,欢迎来到旧年华。

 

(1)Humoresque-David Garrett


生活在希腊文化繁荣时期的苏格拉底,爱好在大庭广众面前和人侃侃而谈,是一位典型的理论家。由于当时社会受到怀疑主义和智者思想的影响,人们思维较为混乱,希腊城邦被悲观主义气息笼罩着。


苏格拉底试图发动一个新的哲学思潮,目的是为改变人们的思想状况,激发人们热爱真理的热情,使人过上健康的正常生活。


苏格拉底开始清算历史,清算传统的文化,把那些模糊的、混乱的思想从头脑中清除,这当然包含未经考证的意见和以信仰为基础的偏见,被尼采崇尚的希腊文化自然也在此范畴。苏格拉底以“只能靠本能”谴责当时的艺术和道德,他不能容忍依靠原始激情和生命本能作以支撑,而希腊悲剧艺术是靠“直觉”创作而来的,酒神精神是人的生命原始冲动的抒发,是身体本能的自然流露。


苏格拉底恰恰违背这一原则,欧里庇德斯效仿了苏格拉底的精神,在“理解然后美”的指导下,希腊悲剧艺术的回响戛然而止。



(2)舒伯特-《小夜曲》

苏格拉底以“只能靠本能”谴责当时的艺术和道德,这种过度发达的理性主义,其本质核心是以思想做判断,用逻辑否定本能。

 

希腊悲剧经由欧里庇德斯走向衰亡,而这是肇始于苏格拉底主义的逻辑天性。苏格拉底主义和欧里庇德斯倾向有着密切联系。尼采将悲剧之死归结为“一种不可解决的冲突自杀而死”,“欧里庇德斯把观众带上了舞台”,这一大胆的尝试背弃了神话思维,将希腊悲剧最古老的题材——酒神受苦——改编为世俗生活。在欧里庇德斯之前,舞台上的主角是酒神的面具和化身,之后悲剧的主角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化身。

 

欧里庇德斯将平庸的市民生活代替了展现崇高精神的“原始现实”,奉行“审美苏格拉底主义”的最高原则“理解然后美”,致力于剔除悲剧中代表生命力的酒神因素,以反思与理性逐渐代替“感官性的”激情,用“舞台工具”的技术化手段来控制通过激情创造出来某种艺术的东西。但是,欧里庇德斯在一定意义上也只是一个面具罢了,借着这个面具说话的正是悲剧之死的始作俑者——苏格拉底。


(3)2Cellos-Every Teardrop Is A Waterfall


以逻辑压抑生命本能,以思想判断生命,这种狭隘的理性主义戕害生命。或许,苏格拉底的初衷是努力“替生命寻找正当的理由”,但他走的是一条否定性的道路。


虽然逻辑能力确实有价值,但苏格拉底把逻辑的作用无限夸大。苏格拉底通过知识辩证法,使思想至上的逻辑能力超越感性生命的本能成为最根本的价值标尺将逻辑能力凌驾于本能直觉之上,来为生命寻找落脚点,排除对生存的悲观态度。


苏格拉底颠倒了理性与身体的关系。苏格拉底疯狂的追求理性,从而再也不想多瞥一眼那悲剧深处的酒神的迷狂与激奋,再也无心领略原始冲动的生命能量对灵魂的震颤。


与此同时,苏格拉底也摧毁了音乐精神。音乐精神正是生命原始冲动的表征之一,“只有从音乐精神出发,我们才能理解对于个体毁灭所带来的快感”,苏格拉底的理性主义扼杀了音乐艺术带来的感官快感,摧毁了至深的音乐精神。


可以说,苏格拉底主义拒绝一切感性的、变化的、放纵的、疯狂的、本能的、激情的事物,拒绝承载着无限可能性生命的身体。



(4)Aram Khachaturian: Gayaneh - Suite No. 1: Sabre Dance   哈恰图良:加雅涅第一组曲 - 马刀舞曲


苏格拉底主义以后,在西方传统理性思维的框架下,身体陷入了被忽视的沉沦之境,后果便是人们“把具备最高知识能力、为科学效劳的理论家视为理想”,人的生命力逐渐消退,健康的身体沦为孱弱、病态的体征,而更为严重的一个后果便是人类陷入了文化焦虑中,欧洲文化走向了颓废的困境。

 

古希腊悲剧艺术因苏格拉底主义而消亡,与此同时,神话跟着一起消失了。具有卓越的天性的希腊人对自然现象和人生迷雾都充满着疑惑与好奇,这一冲动促成了奥林匹斯世界的诞生,希腊神话也赋予了希腊民族探索未知之谜的天然土壤,给希腊民族和个人的经历打上了“永恒的印记”。神话的家园是希腊人生命的庇护所,给希腊人注入了创造的活力,这是对生命的肯定。

 

但很不幸的是,神话家园因希腊悲剧的消亡而被摧毁,希腊人无家可归,“永远饥肠辘辘,向过去一切时代挖掘着,翻寻着,寻找自己的根,哪怕必须向最遥远的古代挖掘”,在这种境况下,希腊人的生存开始出现“一种断然的世俗倾向”,希腊文化开始“丧失健康的天然创造力”。


(5)Mozart: Requiem in D minor, K.626 - Completed by Joseph Eybler & Franz Xaver Süssmayr - Kyrie


19世纪中叶,人类历史步入了科学和工业的高速发展阶段。以崇尚科学技术为根本价值导向,人类陷入机械化运作的桎梏,人的身体成为达到理性所筹划的美好愿景的手段。人们每天从事机械性的劳动,理性提倡的科学精神限制阻碍了独立人格的发展,欧洲文化充斥着被征服的危险。工业时代的背景下,人们整日精神涣散,无所事事,被沦为操纵机器的工具,人远离了人生的根本,贪得无厌,唯利是图。这种萎靡不振的文化氛围是对人的生命的摧残。

 

到了1870年,正是普法交战时期,这也是尼采开始写《悲剧的诞生》的时期。1871年,普法战争以德国战胜而告终,完成了民族解放和统一之大任。德国人空前团结,势气高昂。在这爱国主义的激动气氛里,尼采感到“一种巨大的胜利就是一种巨大的危险”,于是他沉心发掘了一个严肃的德国问题。

 

通过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实现的胜利是“一种野蛮的胜利”,其背后隐藏着至深的现代文化危机。尼采认为德意志的胜利不应该仅仅追求军事上的胜利,更应以文化的繁荣为最高目标。但在当时,德国人“没有一个原创性的德国文化”,德国人用昔日文化碎片掩饰自己的枯竭与贫乏,沉浸在虚假的文化繁荣喜悦中,暴露了因无限求知欲导致的世俗倾向。这正是深受苏格拉底主义毒害的后果。

 

苏格拉底主义的理性主义奠定了后世文化的哲学根基,同样,欧洲文化也没能逃脱这个理性框架的束缚。“潜伏在理论文化怀抱中的灾祸已经逐渐开始使现代人感到焦虑”,“一些天性广瀚的伟大的人物”开始翻寻避祸的方法。

 

好了,今天的旧年华,我们一起探讨了苏格拉底主义带来的危害,以及身体陷入沉沦后的文化危机。在下期的节目中,我们会重点讲讲在德国文化危机的情境下,尼采是怎样通过艺术的救赎之路进行文化重建的。

 

本期的节目歌单和文字,请关注微信平台 旧年华电台,回复 “尼采”就可以获得。感谢收听,我是书杰,下期见。 


撰稿,主播:书杰


【版权】

本文案系旧年华电台独家版权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参 考 文 献

1. Friedrich Nietzsche,The Birth of Tragedy[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 Inc,1995

2. Martin Heidegger,Nietzsche[M],San Francisc.Harper and Row,1979

3. Friedrich Nietzsehe,The Portable Nietzsche[M],New York,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Walter Kaufmann,1982

4. 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

5. 尼采,偶像的黄昏[M],周国平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6. 尼采,看那这人[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7. 尼采,权力意志[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年

8. 尼采,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9.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10. 柏拉图全集[M],王晓朝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11. 柏拉图,斐多[M],杨绛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年

13. 卡尔·雅思贝尔斯,现时代的人[M],周晓亮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

14. 哈斯,幻觉的哲学——尼采八十年代手稿研究[M],京不特译,东方出版社,2011

15. 海德格尔著,尼采十讲[M],苏隆编译,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4年

16. 海德格尔,尼采(上下册) [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

17. 德勒兹,尼采与哲学[M],周颖,刘玉宇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18. F·大卫·马丁,李·A·雅克布斯,艺术导论[M],包慧怡,黄少婷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

19. 汪明安,尼采的生存美学[J],外国文学,2007年5月第三期

20. 杨恒达,尼采美学思想[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 杨恒达,悲剧的诞生 [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年

22. 吴增定,尼采与柏拉图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23. 陈奇佳,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

24. 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

25. 周国平,尼采与形而上学[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

26. 刘自觉,尼采传[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

27. 刘放桐等编著,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28. 陈鼓应著,悲剧哲学家尼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9. 卡尔·雅斯贝尔斯:尼采其人其说[M].鲁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0. 刘小枫、倪为国主编,《尼采在西方:解读尼采》[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l版

31.丹尼尔·哈列维,《尼采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版

32.朵渔,《悲剧的诞生》导读[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

对尼采来说

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


相·关·收·听

【悲剧的诞生】01 日神和酒神精神:生命的两大本能 

【悲剧的诞生】02 否定的身体

【悲剧的诞生】03 苏格拉底主义的身体沉沦

【悲剧的诞生】04(即将推出)


推荐一个“有营养”的公众号

节目倒计时

敬!请!期!待!


旧年华音乐互动群

志同道合音乐朋友

扫码,注明“入群”

推 · 荐 · 收 · 听

张国荣黄家驹罗大佑雷光夏李志马頔宋冬野崔健朴树王洛宾丨宫崎骏程壁林夕三毛鲍勃迪伦小虎队丨万能青年旅店旅行团乐队童年柳拜乐队迪斯尼动画大鱼海棠

-E N D-



主播介绍:

书杰,《旧年华》创始人、主持人

喜马拉雅FM签约主播,哲学硕士

一个用声音创造世界的美男子

更多《旧年华》,请点击“阅读全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