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紫禁城里过大年!“过年”在古代都叫什么?

央视中文国际 CCTV4 2019-08-28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当家家户户的门上贴出福字、春联和门神的时候,意味着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在辞旧迎新之际,紫禁城里的新年和民间风俗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汇集了多家博物馆的珍藏。通过800多件文物和大量实景再现,在紫禁城里营造出清宫过年的喜庆气氛。



过年,原本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它源于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对“春天”的格外重视。



在宋元明清各代,春节,被称为“元日”、“元旦”或“新年”。一直到民国时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引进西洋历法,才将阳历的1月1日定名为“元旦”,将农历新年更名为“春节”。



清宫里的腊月初一,具有特别的意义。这一天,皇帝开笔书写“福”字,似乎是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下图展览中的几个“福”字,出自清朝五位皇帝之手。



皇帝们的“福”字,大多是写在绢上,这种绢以丹砂为底色,上面还饰有金色云龙纹。书写好的第一个“福”字,一般要挂在乾清宫的正殿,其余的张贴于后宫各处,或者赏赐给王公大臣。



人们在祈求多“福”之外,也用春联和门神表达对新年的美好期望。春联的内容,多是歌颂盛世升平,或者是吉祥祈福、国泰民安之意。


春联,也称“门对”、“桃符”。它的由来,源于上古时代的传说,东海度朔山有一颗大桃树,桃树下有两位负责管理鬼怪的神仙。人们为了驱避鬼怪,就把他们的模样画在桃木板上,称“桃符”。



大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时期的后蜀后主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反映出春联的艺术特点。



令人不解的是,传统文化中,春联和门神用红纸,看上去喜庆热闹。然而在清宫春联和门神中,竟然有一部分是写、画在白绢上,看上去与过年的气氛不太协调。原来,满族风俗尚白,以白色为大吉,清宫常使用白春联与白门神。



不同于民间百姓的贴春联,清宫春联和门神是采用悬挂的方式,将它们悬挂在各处。门神和春联都被精心地装裱起来,画框顶上安装有铜挂环,以方便悬挂。按照惯例,清宫每年从腊月二十六开始悬挂春联和门神,到来年二月初三统一撤下。



清代宫廷的门神画,主要有将军门神、福禄门神、仙女门神、娃娃门神和判子门神五大类。除了春联、门神、福字,皇宫各处也张贴写有吉祥语的“春条”,如“吉祥如意”、“一年康泰”等。



岁朝图,是为庆贺新春创作的节令画。岁朝,就是正月初一的意思。绘画内容为吉祥寓意的花卉、果蔬、动物,以及书画、金石、盆景等清玩。


使用金银珠宝等珍贵材料制作而成的各种工艺盆景,以及精美的挂屏,也是清宫过年用来装饰居室的吉祥应景之物。它们与福字、春联、门神、岁朝图一起,烘托出清宫过年的吉庆气氛。



无论民间,还是宫廷,过年祈福迎祥的文化都是一脉相承。但无论形式如何,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都是一样的。 




 更多精彩内容 


1、厉害了!这些中国铁路之最,你坐过几个?

2、没想到,你竟然是这样的王羲之!

3、这3种茶千万别喝,不养生还易致病!

【本期编辑:李峥】

来源:CCTV4《国宝档案》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



觉得不错请点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