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济宁太白楼是为纪念李白而建?这竟然还与乾隆皇帝有关......

央视中文国际 CCTV4 2019-08-27



天下名楼:千古风流太白楼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位于山东省济宁市的太白楼就是为了纪念李白而建的。那么,这座楼与李白究竟有什么关系?清朝的乾隆皇帝是驾临济宁次数最多的皇帝,他为何如此重视济宁?在乾隆皇帝驻跸济宁期间,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登临济宁的太白楼,这又是为什么呢?




戳视频看详情


【视频】天下名楼——千古风流太白楼




公元1765年四月上旬的一天,在山东济宁南门城楼的东城墙上,一群官员正簇拥着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这个人就是乾隆皇帝。此时,矗立在乾隆皇帝面前的是一座修建在城墙上的楼阁,名叫“太白楼”。


“太白楼”是一座具有典型明清风格的两层小楼,建筑风格并不算特别,但乾隆皇帝却对这座楼情有独钟。因为他刚到济宁不久,就不顾旅途劳累,决定登楼。那么,乾隆皇帝此行究竟为何而来呢?



原来,早在这一年的正月十六,54岁的乾隆皇帝就带着他的母亲崇庆皇太后离开紫禁城,踏上了南巡的路。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六次南巡,这是第四次,这次南巡历时126天,也是六次南巡中时间最长的一次。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乾隆皇帝陪崇庆皇太后畅游了风景秀美的苏州、杭州等江南名城,眼看夏天临近,这才沿着京杭大运河,依依不舍地踏上了归途。



而在乾隆皇帝回北京的水路中,济宁是非常重要的一站。因为自从元朝至元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东移之后,济宁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便一跃成为“南通江淮、北达幽燕”的水上交通枢纽,元明清三代,朝廷都曾在这里设置最高司运机构,可见历代统治者对济宁的重视。



不仅如此,乾隆皇帝六次南巡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巡视河工,因此作为“运河之都”的济宁自然也就成为乾隆皇帝历次南巡的重点之一。




初夏时节,乾隆皇帝的船队沿着京杭大运河,浩浩荡荡驶进了济宁城。城中的大小官员早就得知消息,为皇帝的到来做足了准备。为了让乾隆皇帝住得更舒适,这一年,济宁城里甚至还专门建起了一座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行宫。


不过,比起新建成的济宁行宫,乾隆皇帝还是更青睐坐落在运河北岸的太白楼。站在太白楼上,他不但可以欣赏运河两岸的风景,体会京杭大运河这一伟大工程带来的震撼,更重要的是,太白楼是他怀念诗仙李白最好的场所。而每次登楼,他都会忍不住诗兴大发。




这一次,乾隆皇帝在太白楼上挥笔写下了一首名为《登太白楼作》的诗:“苕峣高阁俯城闉,名字犹传太白真。善酿者汪信知己,举觞惟贺是佳宾。良辰漫惜方春饯,胜迹初探返跸巡。禹戒常遵恶旨酒,醉歌无事取斯人。”



乾隆皇帝在这首诗中描述了他登太白楼时的心情,他想起李白和善于酿酒的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想起李白和大诗人贺知章举杯痛饮、把酒言欢的风流往事。然而,在诗的末尾,他却笔锋一转,站在一国之君的角度,表达了他对李白醉酒的不赞同。


在今天的太白楼前,人们依然能看到这座碑刻。虽然两百多年的时光已经让石碑上的字迹变得模糊,但它却让无数人感受到乾隆皇帝登太白楼时的感怀之情。




乾隆皇帝一生六次沿京杭大运河下江南巡视,其中有五次都曾登临济宁的太白楼,留下许多怀念李白的诗句。那么,太白楼究竟和李白有什么关系?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在太白楼上怀念李白呢?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虽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诗人之一,但史书上却并没有留下关于他生平的确切记载。因此,李白的一生虽然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他的许多经历却难以下定论。



据有的专家考证,李白的祖籍在陇西成纪,也就是今天甘肃省天水市,他的先祖曾迁居中亚。李白本人出生在唐朝的边陲重镇碎叶城,5岁时随父母来到四川,25岁时,生性浪漫的李白怀抱着一腔豪情开始辞亲远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但在今天的湖北安陆,他停下脚步,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氏成了亲。



公元736年,也就是唐朝开元二十四年,此时李白36岁,他带着妻子许氏和女儿平阳离开居住多年的安陆,来到了任城,也就是今天的济宁。在此后的23年里,即使李白依然像从前那样四处游历,可他却始终把家安置在济宁。他的女儿在这里长大,儿子在这里出生,妻子许氏也是在这里离世的。



今天的济宁市区中仍然保存着李白曾经洗笔的浣笔泉,以及他与唐朝另一位大诗人杜甫一同游览过的古南池。除此之外,见证过李白在济宁生活的,就只有太白楼。



相传,太白楼的前身是唐朝开元年间的一座酒楼。李白在济宁居住之时,常常在这里把酒会友,不醉不归。后来,人们便把这座酒楼称为“太白酒楼”。太白酒楼建立之初并不在济宁的城墙上,不过其具体位置已经无法准确考证,据专家说,很可能是在青莲胡同附近。



元朝至元二十年,也就是公元1283年,京杭大运河改道东移时,途经济宁城区的河线,正好位于太白酒楼附近。


当时兼任济宁监州的中书右丞冀德芳看到酒楼偏僻破败,便决定将原来的酒楼移建到新开运河的北岸,即济宁的南城墙上,也就是今天太白楼的所在地。


在这块镶嵌在太白楼墙壁上的元代碑刻《重修李白酒楼记》中就记载了这次重建的过程。




到了明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由于济宁城墙由土墙改为砖墙,因此,位于城墙之上的太白楼在济宁左卫指挥使狄崇的主持下,又经历了一次重建。也正是在这次重建之后,“太白楼”的名字才被正式确定下来。



重建后的太白楼坐北朝南,十间两层,斗拱飞檐,雄伟壮观。楼内有李白塑像,周围碑碣林立,是文人墨客怀古思今的胜地。



而在此后,太白楼又经历了多次重修,今天大家所看到的太白楼则是1952年重建的。




事实上,除文人墨客之外,明清两代的官员在济宁任职或者路过济宁的时候,也都会登临太白楼,一边欣赏楼下河内千帆涌动的风景,一边抒发对李白的怀古之情。这些感怀的诗篇刻石,留在了太白楼中,成为研究太白楼和济宁历史变迁珍贵的史料。


如今,太白楼共有石刻50余方,它们或镶嵌在太白楼的墙体里,或散落在庭院中,其中,年代最早的碑刻始于金代。而最珍贵的碑刻则要数李白手书的观字碑。


李白来到济宁,被济宁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感染,他感觉无法用任何言语来描述对济宁热爱眷恋的情怀,所以挥笔写下了“壮观”两个字,来表达对济宁的热爱之情。


“壮观”被石匠刻在石头上,用作永久的纪念,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壮”字找不到了,仅存的一个“观”字也是几经周折。直到清朝嘉庆年间,济宁有个巡漕叫作梁上国,他负责治理济宁大运河的时候,专门组织人寻找,在太白楼的北墙下面,找到了这块“观”字碑。


在今天的太白楼中,我们还能看到这块珍贵的碑刻。它高0.78米,宽0.75米,近似于正方形。碑刻的表面磨光,阴刻着一个楷书的“观”字。旁边那些模糊的小字则是梁上国的跋语,讲述的正是自己找到这块石碑的过程。



公元1784年初夏,在最后一次南巡的途中,乾隆皇帝又一次来到了济宁。此时的乾隆皇帝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他不顾年老体弱,仍然坚持登临太白楼。


在这座见证了千年历史的古楼之上,乾隆皇帝提笔写下了另一首诗,名为《登太白楼四叠》,诗的最后两句是:“求贤欲以赞实政,此际无资若辈人。”



这两句诗透露出乾隆皇帝深深的遗憾,他在太白楼上一边怀念李白,一边感叹道,为什么想找李白、杜甫那样的贤能之士来赞美自己一生的功绩,却怎么也找不到呢?





更多精彩内容 请戳下文↓↓↓


■ 五花八门 “甲醛检测仪”网上热销,没想到竟然这么不靠谱!  

■ 民进党全力“围剿”韩国瑜,目的竟是“一石数鸟”? 

■ 小心!黑眼圈久久不消可能是这些疾病在作怪 



【本期编辑:郭冉】

来源:CCTV4《国宝档案》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



觉得不错请点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