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无法选择原生家庭,但我们的孩子可以

央视中文国际 CCTV4 2019-08-27




小时候我们坐在父亲的肩膀上,可以看到戏台上的烟火人间;成年后的我们,仍然会依靠父母的托举,向着另一种更有味道的人情烟火努力地伸出手去。可就如同父亲们的身量天然有高低,不同家庭的力量也各有异——它很重要,但却在我们降世前就已早早决定,再无可更改。


于是,同样的话——“父母能走多远,也许可以决定孩子人生的起点”,可以让悲观者一蹶不振,怨天尤人,因为他永远会把自己当作孩子;也可以令奋进者愈战愈勇,因为他天生把自己当作一位成就者,为了成就自己的后代,更要砥砺前行。不上进的人由此得到了自弃的好借口;但我们大多数人应该看得清,如果还有一种与天和命运抗争的办法,那势必绝非回溯,而是向前。


教育是引人向前的通关文牒。而寻常百姓家的儿女,往往天然地羡慕名门之后,认为龙生龙子,而虎父无犬子,必是因为从小的教育独特卓群。其实“是,也不是”。


首先,名门大师的教育理念往往并不藏掩,甚至打开电视就能看到。CCTV4节目《谢谢了,我的家》第二季已经收官,里面就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名门之后和各界领军之士,来分享自家的约训和教育观,只是能有心效仿的家长是在少数。其次,大家们核心的育人理念,往往不仅不走偏锋,还纯粹而普世。




1

-教育,是最好的嫁妆-


现年92岁的美国航海界“华人船王”赵锡成,6个女儿中4位毕业于哈佛大学;大女儿是美国现任运输部部长,小女儿被美国媒体评为“50位杰出亚裔企业家”之一。


也许世人以为,这样的家庭培养出一批精英根本不足为奇;但当年有人对赵家说,在美国生那么多女儿,很遗憾,父母要支付好大一笔婚礼的开支。而作为母亲的赵太太回答:“教育是最好的嫁妆。”鼓励女儿们时,她说“你不要管别的人说Glass Ceiling,你自己找一个方向,然后你就往前走。”难道这样的话不真实而又质朴吗?难道工薪阶层的父母不曾对我们说过类似的话吗?



2

-留德,不留财-


道理是天下的,而践行是自己的。如果闻道而不知,或置若罔闻,那又是谁之过呢?


张伯苓是南开主要创始人,南开的校训有一句“允公允能”,这是张伯苓对天下青年人说的,他一生教育救国,公而忘私,为国造士;这也是对自己的骨肉说的。



张伯苓之孙张元龙回忆道,祖父曾说 留德不留财 。到了四几年、五几年的时候,他把所有的钱都捐给国家了。祖母问他,老了怎么办?祖父说,我老了有我的学生,学生会养我。然后我祖母问,我怎么办?祖父说,你有你的四个儿子,四个儿子会养你。我不给他们留钱,我给他们留德,让他们受用一生。


张伯苓故去之时,没有一分存款,皮夹里只有七块钱和两张戏票。让人受用一生的是德行,而非钱财。这样的道理是否能帮助深陷消费主义陷阱、被物欲裹挟的青年人实现自救呢?那些不能认同和理解张先生教育理念的人,也势必不能因之而受益,无论他们生在怎样的家庭中。而这又是谁之过呢?


△张伯苓


3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


世人皆知,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京张铁路;但只有少数人知道,他的八个子女的出生地跨过大江南北,北到辽宁,南到广州,铁路修到哪里,他们的家就在哪里;更少的人知道,詹天佑在汉口欧美同学恳亲会上曾发表演说,号召青年“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詹天佑之孙詹同伟说,这句话被作为詹家家训自勉,代代相传。



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詹天佑对后人的勉励规劝,只求行事态度诚恳,并未在天赋、水平和领域方面建造任何门槛;事实上,大家的教育往往均是如此。对于一点太过“执”,则往往失去了全局的视野,即使原生家庭可以为你搭建百尺高台,可自身境界造成的“玻璃天花板”,也只能靠自己击碎。


生活总是一向如此艰难的。不让人满意的原生家庭并非为我们制造了更多困难,而是它没有能力再为我们扫除更多的荆棘。我们已经不能再做一次出身的选择;但是我们的孩子可以。事实上,看拔萃卓群之人的家风家教,其意义正是在于相形见绌之后的借鉴。毕竟,虽然我们的父母已经老去;但我们,还这么年轻。


4

-大道之行,贵在知而后行-




“35岁了,真可怕。”父亲话音落地很轻,却好像给了时年35的钟南山当头棒喝。当时的钟南山自24岁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之后,一直按部就班地留校、任教、当医生……钟南山揣摩父亲的用意,觉得父亲是认为和一个好的医生来比的话,自己差得太远了。这个刺激,整个地重新唤起了他对工作更强烈的追求,他决意要把失去的时间赶回来。


从35岁开始,他的事业迈入了突飞猛进的时期。1979年起,他先后担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这后来成为抗击SARS战场的“中流砥柱”。2003年的非典疫情时,一句“把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的大勇之言,让国人记住了“钟南山”这个名字。



父亲对钟南山说过“一个人要能够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东西,才算没有白活”。如果我们出生的家庭小而平凡,此前并无家训家风,那我们仍可以成为家风的开创者,信仰的传承者。一人所留之功绩与精神并非要震撼中华大家才算值得,只要能引导一个小家繁荣而美,引导孩子不迷失而有所追求,就是可贵的荣耀。


道法虽多,却不贵多;大道之行,贵在知而后行。许多时候择其一而用之,便可以受用一生,泽被三代。而同样的道理,往往从亲身践行过它的人口中说出,更具有感人的力量和传扬的生命。你说出的话,你做过的事要配得上才行。我们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要重视这一点。


5

-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


陶行知先生的孙女陶铮分享过一封家书。信中陶行知写道,我们必须坚持“宁为真白丁,不作假秀才”之主张进行。他反对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反对文凭迷,鼓励孩子们要自学成才,“追求真理做真人”,决不向虚伪的社会学习或妥协。



陶行知先生的儿子、陶铮的爸爸陶晓光曾在革命军第五路军修械所从事无线电的工作,为抗日战争效力。


新中国成立后,陶晓光进入清华大学进修。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陶晓光放弃即将到手的大学文凭,毅然投身战斗。他自愿如此选择,并为之自豪;观念的养成,言传远远不够,常年的来自亲人的身教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陶行知与学生们


陶行知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成归国之后,辞掉了官职,穿上布衣和草鞋,到乡间教农民们识字,没有了一分钱的工资。


而陶铮也完全认同爷爷、爸爸的信念,不好高骛远,她说,“很多老师觉得我是陶行知的孙女,会被上级调走,去做教育行政工作等等。但我热爱我的教学工作,我热爱三尺讲台,我在教学第一线一直教了34年化学课直到退休。”


6

-精神的力量,胜于外物-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大家们的后代往往有许多相似之处,富者不爱富,贫者不嫌贫,身在顺境中不总惦记着靠人之便,身在逆境中不沉浸在尤人之怨中。大家们的教育,是要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一个独立的人永远傍不离身的,是独立的人格和品性。这样东西,新人生不带来,旧人死不带去,才可代代传承,才是一个家庭能给孩子的最大恩情,才是一个孩子成人的关键。


我们无法分走一个更好的家庭的物质财富,但他们的精神财富,本就愿意和千万人分享,也可以为千万人所共享。而精神的力量,总归是胜于外物的。



— THE END —



更多精彩内容 请戳下文↓↓↓


■ 后半生,享受生活就是最好的养老方式!  

■ 爱的模样  

■ 与善人共处,与能人共事,与亲人共度一生(经典好文) 



【本期编辑:郭冉】

来源:CCTV4《谢谢了,我的家》、灼见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



谢谢了,我的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