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
也是秋天的第五个节气
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
俗语言:“寒露寒露,遍地寒露。”
此时地面的露水
寒光凛然,气温骤冷
『寒露三候』
鸿雁归飞、菊黄有华
______
▲
【一候·鸿雁来宾】最后一批鸿雁南飞
▲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鸟雀入大海化为蛤蜊
▲
【三候·菊有黄华】此时菊花普遍开放
寒露时节
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
已经进入秋季
东北进入深秋
西北地区则离冬季不远了
可以隐约听到冬天的脚步声了
你准备好过冬的棉袄了吗?
另外,天气突然转凉
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该如何养生?
注意这几点
❤ 足部保暖:寒露脚不露
寒露后,气温逐渐降低,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凉鞋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 适时添衣:防止“冻”出病
寒露过后,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虽然有“春捂秋冻”一说,但老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别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研究认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 朝盐晚蜜:养生抗衰老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还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秋天常服蜂蜜还可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 早睡早起巧运动:收阳气,舒肺气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起居时间也应相应调整。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另外,寒露晨练避早雾,避免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运动最佳选择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
今天起要防范感冒
寒露后,随着气温的不断下降,感冒是最易流行的疾病。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
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健康。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可以这样做:
☞ 常搓“大椎穴”提升阳气防感冒
深秋感冒多发,要养成习惯,出门前用手掌搓热大椎穴。大椎属督脉,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搓热大椎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收缩毛孔,防止感冒。
☞ 每天中午弹中指,强心护心
寒露后,气血流注心包经,这时抓紧锻炼,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冬天手脚冰凉的状况会得到改善。
具体方法:用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100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增强心阳起到强心护心的作用。
☞ 在这突然转冷的时节,适宜艾灸!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大幅减退,阴气渐生,此时养生的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可通过艾灸养生的方式保养体内阳气。
寒露节气要吃这些豆
寒露起,秋意渐浓,难免会出现食欲减退、身体乏力等不适症状,这些其实都是脾虚的表现。而白扁豆性微温,正是健脾除湿的应季食物。吃白扁豆要连皮带肉一起吃,因为白扁豆皮的B族维生素含量特别丰富。
☞ 黄豆:
黄豆含植物性蛋白质,有“植物肉”的美称。人体如果缺少蛋白质,会出现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劳的症状。
☞ 红豆:
红豆性平、味甘,中医认为,红豆具有健脾益胃、利尿消肿的功效,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等症。
☞ 黑豆:
黑豆中含有花青素,有抗氧化的功效。秋冬季节吃点黑豆药膳,有益于防病强身。
1、登高,聚阳气:
中医养生讲究秋天收敛阳气,潜藏于体内,这样到了冬天可以抵御寒气。秋天外界的阳气已经衰弱了,但高山上则不同。古人认为,“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高山上是极阳重合的地方,所以秋天登高可以聚敛阳气。以现代西医角度看来,登高还可以增加肺活量,预防冬天的感冒。
2、盘腿平坐:
每天早晨上班前,在家盘腿平坐,双手臂举过头,掌心向上,深呼吸,叩齿、耸肩、咽津,各做5~10 次,可预防颈椎痛、腰痛、痔疮、鼻炎、头痛和腹泻。
3、秋补先顺气:
在寒露前后三天,最好喝一种顺气安中的汤,此汤是开路工兵,专治气滞。这个汤制作起来也非常简单,香附米20克、紫苏30 克、路路通9 克,再加上荷叶梗30 克,藕节10 克,白萝卜带根2 个,煮成汤,喝汤吃萝卜。
冬天真的要来了
一定要注意保暖
【本期编辑:郭冉】
来源:综合网络整理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