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探讨 | 拿什么留住公益人才?

2017-06-10 社工观察

来源:新华公益


古人云:行虽微,善乃大


如今,公益以破竹之势萌出绿芽,开花结果,

那抹温暖的绿意与清香中,是否也有你的名字?

从你踏上公益之路的那时起,

你会因日行一善而成为素日生活里的小确幸,

你会发现用心经营的公益美的如此动人。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跃跃欲试

将毕生精力

投入到伟大的公益事业中来了呢?

可是……问题来了,

随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需要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

如何推动公益人才的专业化、职业化?

如何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公益慈善这一行业?

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严峻问题。


通过本期公益中国九人行:

公益人才的创新和涵养机制

我们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公益人要在基于使命优先的前提下做细分


深圳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房涛:

公益人往往被贴上爱心、奉献等标签,这样太笼统,一定要在基于使命优先的前提下做细分。尽管深圳市政府在人才方面的政策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公益人才的引进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不应该把公益部门变成公益职业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原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原院长,“小云助贫”创始人李小云:

公益是一个部门,需要不同类型的人才,但人们往往将公益部门和公益职业混淆。公益人才涵养机制的核心在于引进的人才是不是能够把公益资源运用好,脱离了传统慈善直接进行捐赠的轨道,是现代公益的进步。


高校需尽快健全公益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主任金宝城:

中国高校到现在还没有公益慈善这个专业,但是业界实际需要的是慈善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在人才需求调研中反映出来的是高校公益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健全,高校对于公益人才的培养急需创新突破。


完善涵养机制是公益人才留存的关键


墨德瑞特主管合伙人兼总经理房晟陶:

薪酬不是公益人才留存的关键要素,涵养机制才是。完善的涵养机制,搭建良好的内部生存环境成为培养公益人才的关键要素,同时也可以提高专业公益人才的留存率。


越来越多的优秀年轻人对公益行业充满期待


益桥计划创始人王赛:

益桥为公益搭建双向的平台,一方面,把优秀人才和跨界资源带入中国公益行业,创新性地解决社会问题,满足中国公益行业岗位需求;另一方面,让海内外华人青年职业人士和优秀毕业生有机会进入中国公益和社会创新机构工作。


公益教育研究机构大大提升了公益行业的专业化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教务长曾晶:

近些年,公益教育生态慢慢形成,以公益教育研究为核心机构,慢慢形成规模。因为这样一群培养人才的机构的出现使得教育的教化功能产生影响,中国公益行业专业化程度大大提升了,使得这个行业的人也更具涵养。


公益基金会用共同的价值观凝聚人心


绿色低碳发展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刘馥尔:

留住这些高素质的年轻人参与公益,必需要用共同的价值观凝聚人心。同时,基金会自身也要重视公益人才的培养,给他们提供一个创新成长的平台,同时他们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工资。


破解公益人才短缺难题需在增量上做文章


壹基金秘书长李劲:

破解公益人才短缺难题要在增量上做文章,最近几年,公益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机制已经比较完善,但是公益机构内部没有解决涵养机制,不能够留住这些人才,在这方面,壹基金做了一些探索,在内部推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制度,引入市场已经打磨好的人才。


公益专业人才同样需要匹配其能力的待遇


新华网公益文化部主任高向梅:

公益也需要专业人才,给予他们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待遇是必要的。这应该成为常识。我们媒体要加大传播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益行业,普及公益常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