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赵建玲:行政社工之惑

2017-06-13 赵建玲 社工观察

文/济南市社会工作协会督导老师 山东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 赵建玲


济南市社会工作起步于行政社工。自2011年起济南市社会工作协会在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开始设置岗位社工,新招聘的社工被分派至各个行政单位工作,由此开启了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社会工作进行“互构性演化”的“嵌入式发展”之路。在“大政府小社会”的现状下,该路径实属社会工作发展初期的必经之路,也是在短期内迅速提升知名度、扩大影响力的一条捷径,年轻的社工们通过勤勤恳恳的服务、兢兢业业的表现、刻苦耐劳的付出获得了各派驻单位的一致赞誉,也为“济南社工”这个新生事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但是在督导过程中,不少社工都向我吐露了“被行政化”的困惑,尤其是社工协会在大力推进行政社工向项目社工转化的大背景下,那些依然坚守在行政岗位上的社工更是深感不安和茫然。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是社会工作?作为行政社工如何为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呢?对于这些问题的困惑和咨询相对比较集中,所以我督导的重点之一也就放在了为行政社工解惑答疑之上。


1、全面认识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正如包括王思斌教授在内的多位社工界专家所界定的那样,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维持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等宏观层面的追求方面以及在助人脱困、提供支持、促进发展等微观层面的实践方面,二者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合性,也是二者并存共生的基本基础。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二者的具体内涵与外延并不完全一致,在助人者的特点、助人方法、助人者与受助者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又有着显著的差异。


行政性社会工作往往是由政府的社会福利部门、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所提供的服务,其最大优势是有相对完备的组织体系和比较坚实的群众基础,其特点包括以管理为本位、以政绩为中心、自上而下的行为方式,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等;而专业社会工作则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主体所提供的、以利他主义的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进行的助人服务,其突出特点包括以案主需要为本、以助人自助为中心、注重服务方法的科学性和服务效果的有效性等。两种模式的社会工作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条件,也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


全面认识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岗位社工积极履行工作职责、肯定自身工作价值、收获工作成就感的重要前提。那些把二者完全对立起来或者完全等同起来的认识都是片面的,错误的。在个别督导中,曾有社工提出由于白天行政工作非常繁忙,不得不挤出晚上下班或者周末时间来开展专业社会工作。该社工的牺牲奉献精神固然可嘉可表,却在无形中将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完全割裂和对立开来,认为二者是非此即彼、即彼非此、界限分明的关系,而事实上二者完全可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融的和谐共存。


以阳光民生救助平台的低保服务为例,部分社工可以全程参与接受书面申请、入户调查访问、审核申请材料、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定期回访复核等工作,事实上该工作流程与其他社会工作较为发达国家的社会救助工作流程大同小异,社会工作者所扮演的作为福利资源传递者的角色、从接案至结案的工作过程也有很高的相似性。这也是为何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大量社会工作者就职于政府部门,比如在英国2.5万人的社工队伍中超过90%的人员都是作为政府雇员服务于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部门。


另外一个认识的误区就是将二者完全等同起来,认为行政工作就是社会工作。诚然我们可以把行政工作划入“本土社会工作”或者“行政性社会工作”之列,但是在助人脱困的实务操作和若干具体情境中它往往缺乏专业社会工作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多样性。作为一名岗位社工,既需要在现有的制度框架范围内执行政策、动员资源,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事实上需要面对更大的挑战和困难。非常难能可贵的是,我所督导的多名社工凭借自己的专业自觉和专业素质,成功帮助多名案主走出困境,他们中有单亲家庭、失独家庭、因病致贫的老人、误入歧途的青少年等,我深感欣慰和骄傲。


2、积极拓展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


虽然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就有过晏阳初、梁漱溟等社区社会工作的初步探索,但当代社会工作基本可以说是一个“舶来品”、“新事物”而非像发达国家那样是伴随现代化、工业化进程自然而然、原发内生的产物。当它于20世纪80年代“空降”至中国这块新大陆的时候,它所要成长发育的土壤并非是一片空白之地,而是传统的社会服务模式已基本实现全覆盖的茂密林地,想要顺利扎根发芽并非易事。比较现实的发展路径只能是社会工作通过“嵌入”现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框架之中积极主动寻找和开拓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空间并提供专业服务。它与由各种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所提供的专业服务并行不悖,齐头并进。事实上,济南市社工事业的发展之路正是对“两条腿走路”进行探索与实践的真实写照。


由于政府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政策的决策者,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和行为模式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改变。作为社会福利资源的掌控者、分配者和传递者,由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现状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政府适度让渡福利资源和服务空间是社会工作能够得以持续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基本条件。所以专业社会工作与行政性社会工作长期并存,甚至长期处于依附性、辅助性地位是难以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需要对社会工作发展的条件、阶段和前景形成理智的判断,尊重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既不能踟蹰不前又不能急于求成。


另一方面,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过渡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党和国家也高度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对济南市岗位社工而言,更现实也更有可操作性的是“嵌入发展”而非“另起炉灶”,先获得各服务单位的认可和接受,然后慢慢扩大社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在小组督导中,我经常与社工们讨论如何宣传社工、扩大社工影响力,并鼓励他们通过多种途径积极播撒社工火种,传播社工元素。我们的社工也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探索出先内后外,先小后大的宣传策略。比如在单位内部读物上开辟社工专栏向服务单位领导和同事宣介社工,为单位员工提供心理评估与支持服务获得认可,在社工宣传日进行展板演示、有奖问答等活动向普通市民介绍社工,积极联系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扩大社工的社会影响力。


积极宣传、获得各界认可、站稳脚跟只是“嵌入”,在此基础上还需实现“发展”。岗位社工在现有的福利制度和服务框架范围内,在了解各服务领域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各服务单位福利资源的基础上,在专业的理论模式和方法指导下,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服务,也行使了自己的服务实践权。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结合当前工作安排寻找合适的专业项目切入点,积极培育社工项目。在我的鼓励和指导下,社工们设计了若干个服务项目,其中两个还被协会列为重点推进项目。


3、全力以赴不断提升社会工作的服务成效


在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的公共服务体系正逐步确立。随着社会服务资源投入的增加,社会服务所覆盖的领域和人群也在逐步扩大;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社会权利意识的提高,对社会服务的期望和要求也与日俱增。起源于西方社会的问责制迅速被引入中国,并受到广泛推崇。民众和政府部门都开始关心,对于包括社会工作在内的投入与建设是否是物有所值的?有限的社会福利资源是否得到了最有效率的利用?当前对于困难人群的介入过程与结果是否是科学的、有效的?是否收到了我们期望达到的社会效益?社会公众期待政府部门进行社会交代,而政府部门需要社会工作进行专业交代。交代的结果将直接影响社会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


接受督导的不少岗位社工都曾向我表达,由于每天从事大量的、规范性的、程式性的行政工作,无法在现有制度和服务项目框架下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保证和提升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固然在社会工作各项制度尚在建设和完善中的初级发展阶段,社工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会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这不代表社工在当前的情境中完全无力、无助和无奈。重要的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应该始终保持对于社工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并始终以社工的职业规范来要求自己,比如遵守专业价值观,恪守专业伦理规范,保持专业敏感性,丰富各种知识和理论,建设专业能力,践行专业方法,在实践中积累助人经验,自觉克服职业倦怠等消极情绪,乐观传递正能量。此外,当前作为一名岗位社工还应主动顺应和推动济南市社会工作专业化、项目化的发展趋势,提升自己适应不同工作环境、不同工作内容的能力。


回顾过去自己担任督导老师的两年多时间,我有缘与众多一线社工相识相处相伴,共经喜怒哀乐,同历风风雨雨。我见证了他们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天真稚嫩到成熟稳重,从刚入职场的无从下手到娴熟干练,从为人处事的小心谨慎到游刃有余,从自由洒脱的单身贵族到为人夫为人妻,甚至为人父母。每月一次的现场督导是我与社工不变的约定,有的服务单位需要倒三次车两个多小时车程亦不觉辛劳,与社工煲电话粥谈工作聊心情已是家常便饭,深更半夜还在回复社工邮件留言已经习以为常。为开展专业活动出谋划策,为完善活动计划书字斟句酌,为整合各种资源穿针引线,为鼓舞社工士气耐心开导,本是职责所在,更是使命使然。能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与支持,服务对象的欣喜与感激,社工脸上的微笑与感动,再多努力也值得。


过去两年有付出,也有回报,有失去,也有收获,有困惑,也有释然,有茫然,更有坚定。我愿与年轻的同工们一道继续积极参与社工事业,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济南市社会工作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济南社工,我们在路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