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如果你出现这些心理问题,记得寻求心理援助!
广州日报 2020-01-29 记者 程依伦 冯秋瑜
“我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我不敢去医院。”
“我有产后抑郁,非常焦虑着急。”
“我的妈妈在武汉,她现在几天睡不着觉,昨天除夕夜我只能电话给她安抚半天。”
“我们的同事都留守在医院了。他们有的人快崩溃了。”
……
对于很多人人来说,今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常。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产生的心理应激反应状态,超乎了许多心理咨询师们的想象,心理支持、甚至心理援助变得越来越需要。
官方与民间机构,共同守护市民心理防线
从2020年1月24起,武汉市、佛山市、西安市等地的精神卫生中心均先后开通了心理危机援助热线,为市民们守护心理防线。而据武汉精神卫生中心的工作人员透露,目前也有不少民间机构参与到此次疫情的心理干预之中。“这不仅是一场身体健康保卫战,也是一场心灵健康防护战。”来自昆明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队长、同时也是民间志愿者的杨煦怡说。
杨煦怡是一名心理援助志愿者。大年初一,叶立志所召集的武汉心理支持志愿者大本营里,不断有新的信息涌入——
“你好,我是杨煦怡,从事心理健康服务18年。我是昆明红十字会心理救援队队长,有丰富的应急事件心理支持经验……”
“你好,我是微忽,26岁,现居广州,擅长家庭系统动力学咨询,目前心理咨询时长2000小时,有MHFA证书和FIRST AID证书。”
“你好,我是XXX,国家中级社会工作者,个案时间500+,希望略尽绵薄之力……”
仅仅一个晚上,大本营内便招募了近百名志愿者,其中既包括像杨煦怡一样,具有资深工作经验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也包括像微忽一样,想要为抗疫工作服务的年轻的心理咨询师、法律从业者、高校教师及社工志愿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如上海、广州、宁夏、云南等地,以及一些来自海外的华侨留学生。
从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社工志愿者等人员筹备,到为保护咨询者隐私,开展临时跨专业伦理委员会及热线接线员招募,“截止到27日晚上6:00,我们已经有了350个志愿者,并已有100例求助者。”叶立志告诉记者。疫情面前,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一座城是一个孤城。
很多人出现应激反应,“医生没有时间做心理援助”
“从我们接到的反馈可以看出,有比较多的案例属于恐慌或应激反应,这叫替代性创伤,我会建议大家减少接触灾难信息,此外,也可接受心理援助。”微忽说。
所谓替代性创伤,则主要指的是在目击大量破坏性场景之后,损害程度超过其中部分人群的心理和情绪的耐受极限,间接导致的各种心理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通常都是出于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现严重的身心困扰,甚至精神崩溃。
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叶立新等所成立的团队中,主要面向四个群体的心理支持:一个是高危职业人群,如医护人员或民航人员等;一个是面向家属在重灾区、较为担忧的网友;同时也面向患者,部分患者担心自己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以及一些市民,由于吸收太多网络负面信息,造成了恐慌或应激反应。
“其中比较多参与心理援助的是属于家属或市民,而医疗人员一般是比较难有时间进行心理援助。”叶立志说。
一位前线医务人员称:“穿上防护服就是打仗,哪有时间管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过,为了解决医生超负荷状况,目前也有不少医院内部开通了心理咨询微信群,其中,武汉市华中科技大同济医院便开通“线上心理咨询门诊”及医院内部心理咨询微信群,以便为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应关注创伤性应激障碍,建议市民减少疫情不相关信息的接触
除医护人员外,目前由于微博、微信等信息涌入较多,不少市民也开始出现焦虑、多疑、沮丧等心理状况。对于此类情况,杨煦怡建议,公众需减少疫情非官方信息的接触,可选择做一些放松冥想,有助于焦虑情绪的缓解。
微忽则在此次疫情中作为志愿者开展了20例心理支持,“其中主要是和家属及普通市民对接的比较多,很多人出现的问题是过度焦虑,尤其是平时就免疫力比较差的人,他们会想‘这么多人传染我会不会中招’;还有的人会失眠、寝食难安,这种情况,我一般会和他们科普,推送一些官方证实的预防措施,同时向他们辟谣,也会提醒他们有疑似病例要记得前往定点医院接受第一时间的隔离观察。不过目前暂时没有出现因为疫情想不开的问题。”微忽说。
另外,微忽还透露,如果疑似出现创伤性应激障碍的市民可以前往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寻求专业人员帮助。“创伤性应激障碍”又名“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指人在遭遇或对抗重大压力后,其心理状态产生失调之后遗症。这些经验包括生命遭到威胁、严重物理性伤害、身体或心灵上的胁迫,其主要症状包括噩梦、性格大变、情感解离、麻木感(情感上的禁欲或疏离感)、失眠、逃避会引发创伤回忆的事物、易怒、过度警觉、失忆和易受惊吓。
慢性病患莫因疫情延期复查,要建立好强大的家庭支持系统
在疫情发展阶段,心理咨询师们也收到不少来自一些慢性病人的咨询。“据我们了解,有些病人可能是需要经常去医院进行复查配药的,但是这个时期去医院,他们就非常为难,担心被感染,因此会选择延期复查。”微忽说。
而在这些病患中,也不乏一些原本存在情绪问题的患者。
杨煦怡此前便有为一名21岁的女大学生提供在线心理支持,对方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由于没有办法去医院重新复查调药,加上此次疫情接触较多信息,因而加重了焦虑。“所以最后我请她找她的初始精神科医生,由医生为她开药,从而有助于缓解,同时,我教她多做一些放松冥想。”
另一位来自上海的龙凤胎妈妈也曾向杨煦怡发出求助。“对方是在上海居住,但他们家就在华南海鲜市场的对面,前不久她的母亲出现了一些身体不适,从而加重了焦虑情绪。对方是在25日的晚上10:00左右,通过我们的服务群的小助手匹配特定心理咨询师从而联系上的我,当天晚上与她交流了半个小时,第二天又交流了一个多小时,发现她又出现了焦虑的情况。我告诉她,孩子是她最大的支持系统,如果可以,我也提出希望和她的先生进行一个交流。”杨煦怡表示,对于患者家属或重灾区家属而言,要建立好强大的家庭支持系统,如果出现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应及时进行心理援助或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