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美“一米距离”背后的“屠甸经验”

桐乡人都在看→ 桐乡发布 2022-04-25


 “ 

  4月6日上午,屠甸镇第15号采样点,一条条一米线地贴整齐地铺在乡间水泥路上,前来接受采样的村民就像练习本上的字母,一格一人、间隔一米,有序地排列在格子间,整洁而清爽。



大规模核酸检测是当前精准防疫的重要手段,但同时因其聚集性高也容易增加疫情扩散的风险。“1米线”考验着基层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如何有效管理、快速检测,确保“1米线”不虚设,被屠甸镇,这个与海宁紧密接壤的小镇,提到落实科学防疫、提升基层治理的重点。


3天核酸采样,屠甸消耗了1.2万张“1米线”标签。“上下思想高度统一,精准作战、落小落细,保证核酸采样从容有序地进行。”屠甸镇副镇长姚勇说。


细节,决定成败。“法宝之一就是这张‘作战图’。”姚勇在这次疫情防控中,牵头负责全镇核酸检测工作。铺开这张巨大的表格——《屠甸镇21个核酸采样点运作方案》,每个采样点的点长、村联络员、医务人员、志愿者、标本转运车车牌及驾驶员、物资类目,以及场地消杀和医废收运负责人等所有与核酸采样有关的事项,分布在每一栏,具体到所有参与人员的姓名、电话。“保证每项工作都能落实到个人、执行至闭环。”姚勇说。



这是几轮实践、多个通宵、几十人集思广益后的结晶。


4月4日,屠甸开展区域全员核酸检测,由于提前预判、规划,整个采样过程基本流畅,但还是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当晚,屠甸镇防控办全体工作人员关门复盘,原有的镇级、村级两点长制被推翻,升级优化为一点一长制,责任到人;原先的大巴车巡回21个点位送“大白”模式也被优化,改为点长统一领取,确保每一个采样点在规定开采时间前准备到位。


复盘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2点多。“作战图”被细化到每个采样点需要几张桌子、几个充电宝、几根记号笔和几个垃圾桶……



“一图在手,心中有底。”屠甸镇纪委副书记、荣星村喜宴厅采样点的点长沈海峰如是说。


“点长制”是屠甸有序开展核酸检测的第二样法宝。


21个核酸检测点,对应21名点长,各个都是镇里的中层干部。


21名点长一竿子插到底,但并非要陷于琐碎的具体性事件,“核心是统筹。”姚勇说,做好人员和物资调配,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4月6日早上6点不到,21位点长陆续出现在屠甸镇政府的一楼大厅,领取采样“三件宝”——点位工作人员的早饭、医护“大白”和采样物资,清点之后出发前往采样点。


6:30,沈海峰出现在荣星村喜宴厅采样点上,同时出现的还有村联络员、下沉机关干部志愿者和志愿者。统一用完早饭后,沈海峰开始进行人员分工和岗前培训。


6:50,屠甸镇疫情防控钉钉群中,姚勇发出三连问:“医护人员到位了吗?”“采样物资到位了吗?”“开采了吗?”跟着的,是21位点长第一时间的回复——“已到位”“已开采”。


7:00不到,很多采样点会提前启动为群众采样。群众站在早已贴好的“1米线”上,排成一条宽松的“长龙”。


所有细节被考虑到后,许多事件变得简单而快速:隔壁采样点等候人员太多,两位点长一沟通,10分钟就能调剂一组医护和志愿者“转战”并开始工作;采样物资不足,熟悉线路的待命出租车司机会以最快速度领取并送达……



基层治理,关键就在于这“最后一米”的精细化管理。它们是1.2条整齐张贴的黄色“1米线”,更是32个大网格、672个小网格的摸排总动员,是3000多人次志愿者不厌其烦地的提醒,是100多个统一录制并在现场循环播放“戴口罩、1米线、打开健康码”的小喇叭……


记者|黄薇、黄明珠

编辑|俞珂

责编|许惠良


最新动态:


紧急提醒!请去过这些地方的人员紧急报备!

关于紧急查找嘉兴海宁“4.2”疫情零号病例接触人员的通告

全部阴性!关于桐乡相关区域核酸检测结果的通告

每一份理解,都是桐乡前行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