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回红星!
4月6日,桐乡接外市协查,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在我市有活动轨迹。4月7日,桐乡在集中隔离点发现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随即,三区划定,确定屠甸镇蠡湖家园为封控区,屠甸镇荣星村G60高速以南区域、红星村和海星村东西绿道以南区域与海宁交界线合围区域为管控区,屠甸镇G60高速及长山河以南区域为防范区,屠甸镇其余区域为协防区。
地处疫情核心地带,红星村,危。
疫情之下,千头万绪。上接政府,下接村民,村委会站在了战“疫”场的风口浪尖上,卡口管控、核酸采样点秩序维护、物资派送、跑腿解忧……一时间,所有的事情一股脑儿汇聚到了红星村村民委员会这个前线“司令部”。然而,就是在这么关键的时刻,村干部们却因为那例外市确诊病例,全部被要求隔离。
“司令部”没了司令,甚至连兵都没了,红星,怎么办?
“红星村出身的党员干部站出来!”一则征集令迅速在桐乡各级政府部门间传递。
令既出,行必随。朱官清,朱震乾,一对老民警和小民警的“父子档”组合;徐坚耀,来自桐乡市传媒中心;钱建良,来自市交通运输局;王兴平,来自市农业农村局……5名从红星村走出来的党员干部临危受命,“走,回红星!”
民警父子返乡记
朱官清,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1989年参加公安工作。接到指令时,他正位于上海。
因为疫情,去年开始,朱官清多了一份额外的工作——从上海转运境外返回的浙江籍人员。昨天,正是去上海的日子,一大早,朱官清就离开了家门。
这几天,短视频平台上、微信群里,各种消息满天飞,作为红星村人,朱官清对发生在家门口的这轮疫情一直非常关注。指令一出,不多加任何思索,他便应承了下来。“我是红星村人,现在红星村‘生病’了,我应该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家乡有需要,必须要回来!”
朱震乾,市公安局城南(高桥)派出所民警,2019年参加公安工作,是老民警朱官清的儿子。
因为父亲工作调动,朱震乾在两三岁时便离开了红星村。虽然只有在周末才能回到村里,红星村对于朱震乾依然是意义非凡的存在。“不管身处何方,根永远在红星。”
这段时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袭击了桐乡,作为人民警察,朱震乾必须在此刻站出来。因为一直在核酸检测点上保点,他已经很久没有回过红星村。
更让朱震乾引以为豪的是,这次可以和爸爸一起并肩作战。“能回到自己家乡,为自己家乡出上一份力,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他说。
于是,今天一早,父子二人早早就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熟悉的道路,熟悉的人,只是这次的“回家”有了不一样的意义。
“大伯,你的菜”
下午1点,生活物资配送开始,红星村村委的大院子,被数十辆电动三轮车挤得满满当当。因为生活物资包的配送涉及到大量村民小组,而农村道路狭窄,灵活机动的电动三轮车成了比汽车更好用的存在。
室外的温度直冲30℃,红星村文化礼堂内,生活物资包堆成了几座“大山”。因为担心高温和挤压带来的损害,父子俩赶紧上手帮忙。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把全身护得严严实实,几轮搬运下来,父子俩的防护服已经被汗水浸湿,紧紧地粘在了身上。“生活物资包里有新鲜蔬菜、鲜肉,今天气温又高,时间一长就容易变质,得尽快地把菜分发到村民手里。”朱官清表示。
下午两点,满载着物资包的“三轮运输队”浩浩荡荡驶出村委大门,坐在三轮车的后座上,朱震乾此行的目的地是自己的老家——仲家浜村民小组。
“大伯,你的菜。”
“今天回来吃晚饭吧”
“不吃了,还得去村里帮忙呢。”
参加了那么多次抗疫,这是朱震乾第一次回到家乡支援。熟悉的环境,熟悉的面孔,连物资派送都是那么亲切和自然。
“这幢红色房子是我的老家。”“那户人家我也认识。”“刚才那人是我大伯。”走在仲家浜村民小组的乡间路上,朱震乾不时地介绍。
与其他志愿者不同,朱震乾他们长在红星村,他们对红星村足够熟,这一优势让他们的抗疫工作可以开展得更顺利。
记者丨庄菲菲
编辑丨陈慧菊
责编丨施玉婷
最新动态: